第四种状况,如果有一位权臣是豪门之后,又是强势外戚,且有州官经历,又是的皇帝辅政大臣,同时执掌兵权,而且有勇有谋,且得到朝中众臣的支持,那么,皇权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威胁,皇帝也活该倒霉,只剩下“禅让”一条路可走了。宇文阐遇到了杨坚,就是不得不“禅让”的一个典型事例。
杨 坚
首先,杨坚是豪门之后,他的祖上曾经是西汉丞相、东汉太尉和北魏司马,到了杨坚的父亲杨忠这一辈,正值南北朝时期,杨忠在北周文帝宇文泰时期是西魏权臣,是宇文泰的得力干将,官至柱国大将军,被封为隋国公。
其次,杨坚是军事贵族的亲戚,又是皇亲国戚。杨坚娶了北周重臣、西魏时的军事贵族 “八柱国”之一的孤独信的女儿独孤伽罗为妻;而周武帝宇文邕将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聘为皇太子妃,与杨坚成了儿女亲家,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成了皇后,作为宇文赟的岳父,杨坚升任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大后丞等职。
再次,杨坚有地方长官的经历。杨坚升任大司马之后,宇文赟对其起疑心,想除掉他,有一次杨坚被招入宫中议事,宇文赟交代侍卫们,如看到杨坚脸色有异样,即杀之,而杨坚进宫后神情自若,脸色不变,因而没有被杀,自此,杨坚深知在朝中处境凶险,便向宇文赟请求离开京城,到外地任职,宇文赟很高兴,派他去亳州任总管,杨坚借此韬光养晦,他的幕僚曾劝他趁机起事,夺取北周江山,杨坚认为时机未到,暂时在地方任职,等待时机到来。
后来,机会来了,杨坚重新进入朝廷成为辅政大臣。这是因为宇文赟沉湎酒色,暴虐荒淫,懒得理朝政,他下诏将皇位传给6岁的长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21岁便当上太上皇,专职退居后宫吃喝玩乐,而小皇帝需要辅助大臣,大臣的意见不一,太后选择了外戚杨坚回朝当辅助大臣。
最后,执掌朝中大权之后,杨坚开始实行其擅权的脚步。杨坚先拿手握重兵的北周宇文皇室诸王开刀,杨坚找借口将宇文泰的五个儿子,包括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五个藩王全都召回京城,限制住,避免他们割据一方形成威胁。接着,杨坚继续清楚障碍,宇文泰的外甥、相州总管尉迟迥是北周忠臣,战功显赫,威望很高,以给周宣帝宇文赟会葬的名义征调尉迟迥回京城,尉迟迥感到杨坚在图谋篡位,于是便率先举兵讨伐杨坚,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等相继起兵响应,其它地方的军政要员也纷纷起兵支持,杨坚急命上柱国韦孝宽为主帅,派兵征讨尉迟迥,韦孝宽先在山西沁水打败叛军,最后将尉迟迥围困在邺城,城破后,尉迟迥自杀身亡,其手下部众也都被捉拿处死,司马消难逃往南陈,王谦被部下杀死,各地反叛先后被平息。
此外,杨坚遇上了有理由杀掉宇文氏诸王的好机会。原来,被拘禁于京城的宇文氏诸王,密谋于赵王宇文招家设宴请杨坚,想乘机杀掉杨坚,但当杨坚赴宴时,宇文招却错失下手的机会,杨坚以谋反罪名将五个藩王及其儿子们杀掉,北周皇室势力基本被清洗干净,所有的兵权尽落入杨坚手中。
公元581年,即隋开皇元年,杨坚由隋国公晋封为隋王,众臣以周静帝宇文阐年幼,无力主政为由,请求杨坚取而代之,9岁的小皇帝宇文阐下诏宣布禅让,杨坚假意谦让一番,便即位称帝了,改元“开皇”,定国号为“隋”。皇位是让出来了,但不久,宇文阐也免不了被害。杨坚太强势了,集多种有利因素为一体,豪门之后,强势外戚,执掌过禁军,有地方大员管理经验,又是辅政大臣,特别是后来抢夺了宇文皇室成员的兵权,9岁的小皇帝和没有权力的太皇太后(太后还是杨坚的女儿)如何能挡得住杨坚篡权夺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