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奖励抑制了善行

2021年10月2日  来源:驱动力 作者:[美]丹尼尔·平克 提供人:zhaotou97......

● 奖励抑制了善行

金钱奖励并没有让我们所鼓励的行为增加,反而令其减少。究其原因是:它玷污了这种利他举动,把做善事的内在欲望“挤了出去”。

献血是否应该有偿?长久以来,哲学家和医学专业人士一直对此意见不一。有些人认为,血液和人体组织或器官一样,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像买卖一桶原油或者一箱滚珠轴承一样对其进行买卖;有些人则认为,我们应该抛开这种保守、拘谨,因为只有实行血液买卖才能保证其充足供应。

20世纪70年代,英国社会学家理查德·蒂特马斯(Richard Titmuss)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说,买卖血液远远不只是不道德而已。如果英国决定给每位献血者报酬,那么全国的血液供应量不会增多反而会减少。当然,这个见解听起来非常奇怪,很多经济学家听到了也暗自偷笑。蒂特马斯没有证实过这个想法,这只是一个哲学上的第六感而已。

25年后,两名瑞典经济学家决定验证一下蒂特马斯究竟说的是对还是错。在一次有趣的实地实验中,他们拜访了哥特堡市的一家地方血液中心,找到了153名有献血意向的女性。

I型实验

两名瑞典经济学家把这些女性分成三组,这似乎是研究积极性的学者惯常的做法。实验人员告诉第一组成员,献血自愿,但献血后不会得到任何报酬;第二组成员会受到不同的待遇,如果献血,她们每个人能得到50瑞典克朗(约合7美元);第三组的待遇则在第二组的基础上做了些小变动,她们能得到50克朗报酬,但必须立刻决定是否把钱捐给儿童癌症基金会。

第一组中有52%的人决定继续献血。她们显然是无私的市民,即使没有补偿也心甘情愿为自己的同胞做点什么。

那第二组呢?根据驱动力2.0系统,这一组人应该更有献血的动力才对。她们出现在这里,就说明她们具有内在动机,除此之外,再赚几克朗更会让积极性倍增。但是,你现在也许已经猜到,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这一组中只有30%的人决定献血。报酬没有增加献血者的数量,反而把献血者的数量减少了近一半。

与此同时,第三组,也就是有权决定是否直接把钱捐给慈善机构的小组,他们的反应与第一组接近,有53%的人最后决定献血。

蒂特马斯的第六感似乎是正确的。金钱并没有让我们所鼓励的行为增加,反而令其减少。究其原因是:它玷污了这种利他举动,把做善事的内在欲望“挤了出去”。献血是做善事,它能带来很多红十字会宣传册上所说的“金钱买不到的感觉”。正因为如此,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灾难发生后,献血量会无一例外地增加;相反,如果政府企图在发生危机期间买通人们帮助他们的邻居,那么捐款捐物反而有可能会减少。

把能否获得外部奖励作为唯一重要目标的问题在于,有些人为了达到目标会选择最快的路线,就算走邪门歪道也在所不惜。

瑞典的真实案例说明,奖励本身的破坏性并非与生俱来。选择把50克朗捐献出去而不是放进自己的口袋,似乎能起到中和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奖励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不是好东西,比如当意大利政府给献血者带薪休假时,献血就增加了,因为这条法律消除了利他主义的障碍。因此,尽管一些拥护者也许会让你相信外部奖励的原罪,但从经验上来看这并不正确。而真实的情况是,把奖励与本身就很高尚、很有意思、需要创造力的任务混在一起,不理解积极性科学的独特之处就妄加运用,才是危险的行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外部奖励因素,“如果-那么”型奖励带来的坏处通常会大于好处,因为这样做忽略了积极性真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自主、专精和目的,对我们本应取得的成就会产生限制作用。

奖励 / 惩罚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