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至青岛的旅程中草就。这个问题早就想说,但永远不会是“最佳时候”。写出来,也不想(且不能)说服异议者,而仅仅是为执相同观点的人,提供些解释的武器。
01
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的是一群孩子在一位老太太房子面前的空地上踢足球,爱静的老太太不胜其烦。
但她采用的对策与众不同。
她每天喜滋滋看孩子们踢足球,踢完后给每个孩子一块钱,以示奖励。
一段时间后,她把奖励的钱减少到每人几毛。
这下孩子们生气了,他们义愤填膺地说:“我们不为你踢球了,我们到另外的地方去踢!”
这故事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但它反映出的人性原理则是绝对真实的。
02
一块钱奖励的前后,孩子们踢球有了什么不同?
答曰:在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是在纯粹地游戏;有了钱的奖励之后,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在“工作”了。
游戏的快乐来自于游戏自身,游戏的目的就是游戏本身;而工作的首要目标是换取薪水,努力工作则是为了获得奖金。
这当然是理论上的划分而已。事实上,游戏中一样有着同伴的激励,而工作中一样有着和游戏类似的快乐。
最理想的游戏,就是最后能够换来“利润”或“回报”的游戏;最理想的工作,就是工作本身能像游戏一样带来快乐的工作。
03
游戏在一些浪漫主义的教育家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如席勒,这位因《审美书简》而可跻身伟大教育哲学家之列的诗人,就强调了人唯有在游戏中才是完整的。
我并不讳言南明教育及全人之美课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口号里,也一定程度受到席勒这一路教育哲学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同样十分看重人的“游戏状态”,并把它视为教育生活的理想状态。
游戏和艺术审美一样,它们自身就是目的。巴赫和贝多芬的音乐,达芬奇和梵高的绘画,乃至古老的悲剧,流行的“庸俗”电影和小说,它们的共性就是“以自身为目的”。道德说教是附带的,是为了不触怒社会规范,或为了平息作者内心的某种不安而附带的。
人们喜爱艺术与游戏,就是因为在这一刻他们可以不斤斤计较,不琐碎分析,而直接用整个生命拥抱艺术或游戏——这和热恋时刻是十分相似的,艺术和游戏也许比不上热恋时刻的猛烈,但似乎更为持久,也更可以频繁享受,也就是说,它们是更可靠的幸福之源。
04
如果游戏和艺术不能带来自身以外的目的,为什么进化中的人类会游戏和艺术审美?这是孔子和席勒们所不曾讨论过的。今天有了进化论等武器,我们可以追究这类本源性的问题了。
艺术审美和游戏在人性的起源上有着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根源,本次遐思,只讨论游戏,不涉及艺术审美。
利用生物学的研究,我们将会发现,会游戏的不只是人类,哺乳动物都会游戏,一些鸟类和爬行动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其雏形。简言之,凡有育婴行为的动物都会游戏,游戏就是“成熟”之前的“生活预演”。
如果猫的生活主要是捕捉鸟类和鼠类,那么它们在幼兽状态下对草球、线团的追逐,就是捕猎的预演,自然非常必要。
如果生物在成年时需要团体合作行动,那么处理人际关系,譬如结盟、示好、领导和服从,就成了和狩猎技巧同样重要的游戏内容。
05
生命是如何驱动人类去从事没有实质回报的游戏的?
答曰:游戏就是生活的预演,现实生活中除了猎物、支配权和交配权等目的物之外,还有生物体内本身的奖励,而游戏过程虽然没有获得目的物,但同样有着生物体内的奖励。
奖励可以是减压的,可以是不安感的消除,是压力的释放,但更可以是快乐的赐予的,也就是体内产生诸如多巴胺这类幸福激素,无论外面是什么原因,最终是它们的出现才让你觉得幸福。
生命最根基的规则只有两条:生存并且繁殖。
基于这两条规则,生命最重要的对象只有两个:食物和配偶。
从最基本的需求出发,生命还衍生出无数种高级目的物:伙伴,团队,财富,武器,城堡,银行数字,奥运金牌,掌声,道德感,意义感,自我实现……
生命驱动生物去追逐那些目标的机制有两个,用形象的比喻,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大棒”指的是饥饿感、恐惧感、性压力等消极性的动力,它们都可以用体内的化学激素来表达,而“胡萝卜”就是指以多巴胺为代表的幸福激素。
很久没吃到食物了,生命就会用饥饿感驱使着生物用力量或诡计去获取食物,而饱餐了一顿美食,可不仅仅是饥饿感的消失,甚至还会有“此刻竟如此幸福”这种近乎高峰体验的感受。
如果哪种生物停止了这样的激励机制,这一物种或者都饿死了,或者即便快乐地度过了一生,却没有后代留存——也就是说它们全部因皈依佛教、中止爱情而灭绝了。
06
冒险与挑战,是生命演化中一直存在的“可选项”,它和安稳、服从、保守并存。也就是说,生命想要保全自身并发展,就既需要安稳基因,也需要冒险基因,既需要保守基因,也需要挑战基因。
两种相反的基因选项哪一种被激活,取决于环境或者说处境。
在危险的处境中却饿急了,冒险一搏就是最后的机会;想要获得交配权,必须参加雄性间残酷的斗争,如果你退出,自身的基因就因此而不再传递到下一代——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几乎就是勇敢的代名词。
以上,仅仅是无数生物行为中的最基本的一些分析,对我们要对游戏进行“格物致知”暂时够用了。
重复一下最基本的逻辑:
1.生命为了让一个物种生存和繁衍,它需要有冒险、挑战的潜能,在一定的场景中被激发。狩猎是需要冒险的,追寻到满意的异性是需要冒险的,在未知的大地上寻找更好的猎场、家园是需要冒险的,保卫自己和家人也是需要冒险的……
2.为了鼓励冒险与挑战,在生物体内部,它表现为分泌能产生压迫感和能产生幸福感的两类化学物质,迫使和诱使一个生物去冒险,去挑战。压迫感是前期的,幸福感是后期的。威迫感是必然的,幸福感是偶然的——也就是说,失败的概率相当高。
3.当冒险与挑战成功时,除了外在的目标物的获得,生命体内部也会产生奖励机制,这就是诸如多巴胺等激素所起的作用。
这个链条,外部表现为:
①生命体→②压迫紧张状态→③目标物→④成功获得目标物或者失败
内部表现为:
①生命体→②压力激素→③目标物→④幸福激素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