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坤鹏论:为什么要学哲学史

2020年11月26日  来源:坤鹏论 作者: 提供人:yongyan32......

如果我们用“理性”二字为钥匙,去开启后世每一位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宝库,你会发现,一直到费尔巴哈、尼采之前,“理性”都是西方哲学的万能钥匙。

——坤鹏论

价值投资大师戴维斯曾对自己的儿子谢尔比这样说道:“你可以把会计当作兼职来学习,但你必须学习历史,历史会给你更宽广的视野,并教会你——与众不同的人会成就与众不同的事业。”

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曾说过:“就确定未来而言,没有比历史更好的老师……一本30美元的历史书里隐藏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答案。”因为他相信马克·吐温的那句名言:“历史不会重演,但有其韵律!”

坤鹏论每每要学习什么新东西,第一步一定是将其概念搞得一清二楚,第二步便是追根溯源学其历史。

无它,就是但凡事物的源起,都是要解决其最本质的问题,这也被称为初心。

只是后来走着走着,被人们搞得越来越复杂,结果反而将本质弥漫在其中,成了雾里看花、盲人摸象。

可是,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么变,本质不会改,初心不会变。

关于从历史中挖掘本质的话题,大家可以看《一本几十块的历史书里隐藏着价值数十亿的答案》。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步入西方哲学史的学习。

一、哲学就是哲学史

在哲学领域,学习它的历史非常重要。

有一种说法认为,哲学其实就是哲学史,后来的全部西方哲学只不过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注脚或展开。

坤鹏论在前面的文章中一再强调过,哲学专治“理所当然”。

哲学本来也应该秉承着“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原则,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出一些困难的问题。

但是,在西方哲学那里,这只是对外而言,哲学显然并不想、也一直没将这个原则施加于本身。

所以,如果将哲学史全部平铺开来,把历代哲学家的思想归纳分类,我们就会发现,西方哲学的“论调”大部分是从古代伟大的哲学家那里传承而来。

我们可以这样讲:

后世的西方哲学家按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标出的路标,沿着整洁而有预见性的路线,跟随笛卡尔和康德的脚步,亦步亦趋地前行,一直这样走到了十九、二十世纪,几乎没有什么哲学家对于这样的“理所当然”提出质疑。

而且,随着哲学的专业化、制度化,哲学家日益辩论着各种事物的精确释义,却越来越对哲学更为广阔的浩瀚海洋视而不见,更不要提什么探索了。

所以,早在很久很久以前,西方哲学的“问题”就已经变成了在舒适的、早早划好界限的环境里设置参数,在被禁止超越的范围内作出可接受的答复。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如今每当我们看到一个哲学思想时,基本都可以一直追到古希腊。

比如:

辩证唯物主义可以追溯到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无物常存”;

存在主义可以追溯到巴门尼德的“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

世间没有绝对真理可以追溯到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直控制科学界多年的还原论可以追溯到德谟克里特的“世界只是原子和虚空”;

数学模型统治多个学科可以追溯到毕达哥拉斯的“人们所知道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数”;

……

坤鹏论:为什么要学哲学史?

二、理性,西方哲学的初心

坤鹏论认为,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西方哲学,那就是:理性。

它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一脉相承的大师所定下的爱智慧的终极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初心。

因此,如果我们用“理性”二字为钥匙,去开启后世每一位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宝库,你会发现,一直到费尔巴哈、尼采之前,“理性”都是西方哲学的万能钥匙。

就算是基督教,也因为有着中世纪与哲学的大融合,它的上帝和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仙非常不同,一直理性,并且越来越理性,最后甚至被塑造成了理性的代言。

其实,往深了继续思考,理性为的是什么?

理性为的是确定性!

也就是让人、让一切都变得确定性,这样人类就可以看清所有,永远不必为不确定性而担惊受怕。

所以,不仅仅是哲学,人类的所有学科,人类的所有行动……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确定性。

这是人类在这个概率世界中为了生存所做的努力,是每个人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的努力。

人,千人千面,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存在,所以人是最不确定性的。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之后,它的最大精力便放在了解决人之不确定性这个问题之上,为此,形成了各类学科、法律法规、道德伦理、军队警察……

后来,机械的发明与出现,让人类社会看到了更好、更有效的办法——用确定性强的机器控制确定性弱的人类。

因此,自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以来,人类的科学技术就像开了挂一般,突飞猛进,其目的不仅要取代人力,更是要将人置于机器的监控与束缚之下,从而达到减少和消灭不确定性的目的。

有个段子很扎心,大意是,别以为你在办公室上班就是高人一等的白领,你其实和流水线上的工人没区别——大家都不过是在生产线上拧螺丝,只是你的扳手变成了键盘而已。

公司给你发了一台电脑,表面上看是你拥有了一台电脑,其实不过是给那台电脑配了一个人。

所以,工人被流水线上的机器控制着,白领们被办公桌上的电脑控制着,外卖小哥被手机上的平台控制着……

就像存在主义的名言所说:“拥有也是被拥有”,对于机器、电脑、手机来说,被人操作着,同样它们也在操作着人。

坤鹏论:为什么要学哲学史?坤鹏论:为什么要学哲学史?

当然,机器、电脑、手机都不过是工具,它们背后有人。

想想看,为什么科技越发达,越是全球化,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

简单举个例子说明。

你是一位牧场主,因为有了科技助力,原来牧场里放100只羊,如今放它个1万只也是轻轻松松不是事儿。

而且,在一地就能管理遍布世界的多家牧场,即使相隔十万八千里。

那么,你如何让自己赚得更多呢?

第一,羊,多多益善;

第二,牧场,多多益善;

第三,竞争的牧场越少越好。

至于成本,羊毛总归是要出在羊身上,有了羊,没了竞争对手,还怕成本高吗?

所以,成本并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从以上三点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么多年来: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要融也能融那么多钱;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不惜赔本赚吆喝任性大撒币;

为什么互联网总是喊着得屌丝者得天下;

为什么互联网领域充斥着残酷的丛林法则——老大吃肉,老二以后连汤都难喝饱;

……

如今,当你为看视频、存照片、购物、下载、办公……不得不购买会员时,而且这个会员还不是终身的,是年年缴费的,就更应该明白互联网是多么大的一个局。

有人说,人生,除了死亡没有概率,还有税也是没有概率的。

以后,没有概率里面很可能还要加上一些会员费吧。

可见确定性有多贵!

同时,你也更能理解,为什么马化腾、马云当年会为移动互联网的船票焦虑发愁,甚至争得你死我活,钱不当钱般地豪赌狂掷。

简单一句,“确定性+金钱”与“确定性+生命”,这两件事都能让人疯狂到失去理智,韭菜横生,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不过,再怎么牛,都逃不过本,所以人永远不要忘本。

人吧,不到闭眼的那一刻谁敢说自己是人生赢家?!

那么,完全的确认性能够实现吗?

坤鹏论认为,不可能!

其中的逻辑很简单。

首先的大前提是:人性无法改变。

那么,就像大家全按规矩出牌,从来不说谎,那么就会获得最大的确定性,人们可以相信别人出的每张牌,说的任何一句话。

但是,如果社会上突然出现一个不讲规矩、说谎的人,他就可以牟取极大利益。

这就不是一个正常社会的状况。

另一个方面,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在说谎,社会也根本无法运转。

平衡的状态,也是真实世界的状态是,社会上的人多半诚实,偶尔说谎。

从某个角度而言,正因为我们当中有骗子,我们自己也有时撒谎,所以我们通常既诚实又谨慎。

这种状态就是概率世界的状态: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相辅相成,纠缠拉扯,从而达到了一种最佳平衡态。

而且不管哪一方过于强势,都会被概率大神拉回来。

这就是坤鹏论以前讲过的,可与万有引力媲美的回归平均值法则。

也因为如此,坤鹏论坚信,这个世界上只有暂时的真理,却没有绝对的真理。

当然,有人说,没有绝对的真理就是绝对的真理,听着挺有道理,其实它是个典型的说谎者悖论。

三、100%原创?几乎不可能,特别是思想!

当我们通过哲学史追根溯源,对历史中每位留过痕迹的哲学家的思想进行学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把一个哲学家的观点中排除掉从先前的哲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一些看起来好像伟大的哲学家并不那么伟大,甚至是非常平庸。

所以,哲学史中,哲学家的各种观点的偷换、借用和扭曲比比皆是。

比如:笛卡尔伟大的“我思故我在”事实上来源于奥古斯丁。

而奥古斯丁本人对这些知识的基础毫无兴趣,他更乐于想象自己的思想是受神启发。

客观讲,这其实也无可厚非,包括哲学在内,人类所有关乎知识与智慧的学科,哪个不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台阶,后人拾阶而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固化为台阶,等待再后来者。

对此,牛顿有句名言:“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因此,100%原创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思想。

哲学史的发展常有这样的情形:前人已蕴含后人的思想,后人开发了前人的思路。

比如:亚里士多德提到的“逻各斯”,其实在赫拉克利特那里谈得就很多,不过亚里士多德把它逻辑化了,提出了形式推理的问题。

显然,在某个方面亚里士多德大大推进了这个思想,但也失去了赫拉克利特那种普通超越性的“道理”的意义。

而这种意义,又被后来的普罗提诺,以及再后来的黑格尔注意到,阐发出来。

虽然,这种新阐发出来的“逻各斯”,和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不可同日而语,但道理的顺序是相通、相承的。

小知识

什么是逻各斯?

其希腊语源自表达“收集”之意的legein这个动词,含义是语言、逻辑、法则、理性。

对应的词是神话、感情。

在哲学出现后,古希腊哲学家不以神话理解自然,而是寻求以合理的逻辑(逻各斯)来理解。

坤鹏论:为什么要学哲学史?

四、什么才是哲学真正的价值?

最新的考古发现认为,人类历史已经有600万年,而哲学最少也有2500年。

而人类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会思考、有思想。

所以,我们可以说,人人都是哲学家。

于是,有人认为,人类诞生之时,也是哲学问世之日。

从这一点上讲,就算世间有万物万事,人类也应该早把它们想了不止一遍了吧。

事实上,你可以试着做一种降格练习,就是把那些大哲学家的思想还原到你的爷爷奶奶曾经对你说过的一些话。

比如:将康德的整个道德哲学还原为“如果其他每个人都这样做会怎样?”

你就会发现,它们并没有包含什么新思想。

甚至连爱因斯坦的观点都能追溯到那些古希腊早期科学家的看法。

因此,使哲学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全新和独创,而是它能够改变一个人,不管造成改变的哲学思想是古希腊哲学家,还是你身边的朋友。

五、阅读哲学史,成为哲学史的一部分

当你开始学习哲学,你就已经是哲学史的一部分了。

不要害怕引用其他哲学家的观点来为你提供支持。

你甚至可以重复他们的论证,引用他们的说法,只要申明你在这样做。

你可以使用他们的名言警句或描述来进一步阐述你的看法。

而且,有了哲学史的基础,你在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时,可以想着那些与你意见相左的哲学家的观点,然后试图去反驳他们。

同时,人的思想和行为越是有人支持,底气便越足,越是自信。

因此,在哲学中,别人的术语和思想影响了你,你也就越会对自己所说的话有信心。

尽管传统历史告诉我们的,常常是一种偏见和误解。

尽管每位哲学家都会带有虚荣、愚蠢和欺骗,甚至一些哲学家满嘴仁义道德,实际生活中却相当不堪,完全并不像他们说的那般高尚。

但是,我们不是要和他们共同生活,我们只是要采撷他们的思想之花。

因此,坤鹏论非常认同黑格尔对于哲学史的态度:不应该把哲学史看作是“人类精神的错误的陈列馆”,而应该看作是“神的形象的万神庙”。

每一种哲学体系都是对理念发展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的描述,它既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又包含着相对绝对的东西,永远有它的价值。

思想本身具有极大吸引力,读历史上一代一代哲学家的书,就是体会他们如何一个一个地被“他人”(其他哲学家、前辈哲学家)所吸引,而自己又如何力图吸引别人——同辈、后辈的哲学家。

通过学习哲学史上大师们的原著和论述,就像将他们请到你家,在字里行间中与他们一起思考、探讨和交流,从而也就学习到了应该如何去做哲学的工作,其方法和规矩是什么。

因此,西方哲学教学特别注重原著和大师。

不管怎么样,就像坤鹏论曾说过的,历史中常常藏着事物的本质和初心,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踏上西方哲学的时间之旅吧。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理性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