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反常识+反常识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游戏-第一部分 生活的真谛-第1章 诱因的力量:安全带如何成了罪魁祸首-诱因的力量(2)-第2章 理性的谜题:为什么U2乐队演唱会门票总能售罄-理性的谜题(2)-理性的谜题(3)-第3章 真相还是推论:如何分开付账或挑选电影-真相还是推论(2)-第4章 无差别原则:谁在意清洁的空气?-寓言1:双城传说-寓言2:斯普林菲尔德水族馆-第5章 模拟人生的电脑游戏:学习生活的真谛-第二部分 正义与邪恶-第6章 明鉴是非:民主的雷区-明鉴是非:民主的雷区(2)-明鉴是非:民主的雷区(3)-第7章 税收为什么存在弊端:效率的逻辑-税收为什么存在弊端:效率的逻辑(2)-税收为什么存在弊端:效率的逻辑(3)-第8章 为什么价格是好东西:斯密vs达尔文-为什么价格是好东西(2)-第9章 药品与糖果,火车与火花:法庭上的经济学-法庭上的经济学(2)-法庭上的经济学(3)-第三部分 如何阅读新闻-第10章 对打击毒品该如何站队:为什么《大西洋月刊》弄错了-原则1:税收收入并非净收入,减少税收收入并非净成本-原则2:成本就是成本,不管支付它的人是谁-原则3:好处就是好处,不管受益者是谁-原则4:自愿消费是一件好事-原则5:不要重复计算-第11章 赤字方法论-一则寓言-数字意味着什么迷思-关于债务负担的迷思-利率的迷思-第12章 喧哗与骚动:媒体的虚假智慧-媒体的虚假智慧(2)-媒体的虚假智慧(3)-媒体的虚假智慧(4)-媒体的虚假智慧(5)-媒体的虚假智慧(6)-第13章 数据如何说谎:失业也可以是好事-数据如何说谎(2)-第14章 政策骗局:我们需要更多文盲吗?-政策骗局(2)-第15章 几则中肯建议:两党制的终结-两党制的终结(2)-第四部分 市场如何运作-第16章 为什么电影院的爆米花要更贵,为什么显而易见的答案总会出错-为什么显而易见的答案总会出错(2)-为什么显而易见的答案总会出错(3)-第17章 求爱与串通:约会博弈-约会博弈(2)-第18章 赢者诅咒与闷闷不乐的失败者:为什么生活总充满失望-为什么生活总充满失望(2)-第19章 股价与随机漫步理论:投资者入门-股价与随机漫步理论(2)-股价与随机漫步理论(3)-第20章 关于利率的几点想法:扶手椅上的预测-关于利率的几点想法(2)-第21章 艾奥瓦州的汽车公司-第五部分 科学的雷区-第23章 改进的橄榄球:经济学是怎么弄错的?-经济学是怎么弄错的(2)-第22章 爱因斯坦真的可靠吗?科学方法中的经济学-第六部分 信仰的雷区-第24章 我为什么不是环保主义者:经济学作为一种科学vs生态学作为一种信仰-我为什么不是环保主义者(2)-我为什么不是环保主义者(3)-反常识经济学:附录+反常识经济学: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第1章 作为父母的经济学家和作为经济学家的父母-第2章 游戏场上的经济课-第3章 我女儿才是国际贸易专家-“校园市场”的交易原则-家庭“抵制沃尔玛”运动-这不是美国!-第4章 为什么非听权威的?-关于教育孩子应对风险-教师权威vs政府权威-还是“警察好人,歹徒坏人”吗?-纽约市长的“盗窃案”-走一条完全相反的路-第5章 谁说经济学没有诗意和激情?-总统、总裁,谁更天才?-让孩子成为“游击手”-品味快乐,不要赢-第6章 经济中的抢劫思维-让抢劫酒铺合法化?-大人的教育往往是自相矛盾的-一边多花钱,一边多储蓄?-用市场解决一切问题-最低工资伤害了谁?-培养敢于探究真理的孩子-第7章 不公平的合法制度-别拿“公平”当幌子-三年一变的税率谁受得了?-第8章 不对称,不公平-偏执的平权法案-为什么我就有义务?-第9章 这样的赋税完美吗?-人头税-惊人的77%∶23%-上帝的征税法则-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第10章 为什么抢富人的钱给富人?-你的孙子会变成比尔·盖茨-高税收的盗窃逻辑-伪装慷慨的保险单-为天才和进取心付费-学识比思想更重要-第11章 谴责该谴责的人-游戏场上的谴责制度-第12章 遗产怎么分?-无法公平的遗产计划-第13章 人越多越有利-马尔萨斯是杞人忧天-福音还是祸根?-自私的“人口零增长”-孩子都是奢侈品-第14章 用一点数学-用一点简单算术-别混淆因果-量化有什么错?-第15章 政府债务损害了你后代的利益吗?-翡翠湾的风衣事件-多一点儿判断,少一点儿情绪-第16章 工资与肤色无关-股东才是受害者-挣得少的真正原因-第17章 我们欠后代什么?-第18章 女儿教我的金钱课-第19章 女儿教我的贸易课-结语:经济学家给女儿的忠告-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致谢+反常识经济学:为什么常识会撒谎-第一部分 现实与非现实-一、论万物-二、经济模型的本质和目的-三、理查德·道金斯弄错了:否认上帝的案例-第二部分 信念-四、白日梦信徒-五、贸易保护主义的疯狂-六、信徒信的是什么?-七、论显而易见的事物-八、第欧根尼的噩梦-第三部分 知识-九、了解数学-十、赫拉克勒斯和九头蛇怪-十一、不完备的人类思维-十二、逻辑规则和一头肥猪的故事-十三、证据的规则-证据的规则(2)-十四、知识的界限-十五、量子纠缠-第四部分 对与错-十六、辨别是非-辨别是非(2)-十七、经济学家的黄金准则-十八、如何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何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2)-十九、不要做一个无良的人-不要做一个无良的人(2)-二十、操场上的经济学家[1]-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做出什么选择,就怎样生活-不要多管闲事-勇敢地对抗那些恃强凌弱的人-对不宽容回馈以宽容-不要惩罚无辜的人-对自愿者不要得寸进尺-二十一、让犹太拉比来切分这块大饼-第五部分 理性地生活-二十二、如何思考-整体看事情-认真运用比喻-丰富你的想象力-成本不等于原罪-顾全大局-观念很重要-不要胡说八道-二十三、学什么-哲学、逻辑、数学和经济学-可靠过程的作用?-第五部分 理性地生活:附录-反常识经济学:性越多越安全+第一部分 公共河流篇-第1章、性,越多越安全-性,越多越安全(2)-性,越多越安全:附录-第2章、多子多孙,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多福多寿(2)-多子多孙,多福多寿(3)-多子多孙,多福多寿(4)-第3章、我小气,我光荣-第4章、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2)-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3)-第5章、童工-第二部分 搞定一切-第6章、搞定政治+第7章、搞定司法系统-搞定司法系统(2)-搞定司法系统(3)-搞定司法系统(4)-搞定司法系统(5)-第8章、搞定其他的事-如何搞定消防队-如何消灭犯罪-如何预防交通事故-如何消除污染-如何抵制分数膨胀-如何减少等待时间+第三部分 日常经济学-第9章、让数据说话-让数据说话(2)-让数据说话(3)-第10章、不!是个女孩!-不!是个女孩(2)-第11章、母爱无价+第四部分 重大问题-第12章、捐出你的一切-捐出你的一切(2)-为纯理性辩护-第13章、灵魂的中央银行-灵魂的中央银行(2)-灵魂的中央银行(3)-第14章、如何解读新闻报道-种族歧视-灾难救援-巴格达之劫-全球变暖与局部拥挤-我与巴诺书店的贸易逆差-外包寓言的寓意-第15章、生死攸关-生死攸关(2)-生死攸关(3)-第16章、令我不安的事-令我不安的事(2)-令我不安的事(3)-令我不安的事(4)-第四部分 重大问题:附录

如何抵制分数膨胀

2020年6月6日 字数:2079 来源:反常识经济学:性越多越安全 作者:史蒂夫·兰兹伯格 提供人:zhongzhi83......

我记得在我上学时,“C”代表的是平均水平。现在,当我给我的学生期末成绩打分时,院长办公室指示我能给学生打的最低分是“C”。在沃比冈湖这边,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分数膨胀。

分数膨胀会导致传递的有效信息减少,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老生常谈,但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一方面,分数膨胀会导致无法区分“一般好”和“特别好”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得分可能都是A);但另一方面,分数膨胀却可以很好地区分较差学生之间的差别。当平均成绩是B时,好学生都会得到A的成绩,而差学生却会得到C的成绩,区分度反而提高了。

但仍然存在有价值的信息被白白浪费掉的现象,因为老板更在乎的是最顶尖人才之间的区分度,而不是最底部人才之间的区分度。因此,大学成绩的平均价值在不断下降,因为传达有效信息才是大学成绩的真正价值所在,而这种功能在不断地被分数膨胀弱化。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对于老板来说,得分为A的玛丽的价值是40000美元,得分为B的詹妮的价值是30000美元,分数膨胀导致老板无法区分玛丽和詹妮(她们的得分可能都是A)。我们可能期望老板给她们每人35000美元,但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实际上,由于无法区分玛丽和詹妮,也就很难给她们分配合适的工作,这一损失会降低她们的价值,老板可能因此给她们每人32000美元,这对于詹妮来说是额外的收益,但对于玛丽来说却是额外的损失,并且玛丽的损失大于詹妮的收益,社会的总福利也因此下降。

那么,得分在平均水平以上的学生就应该因此而反对分数膨胀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并不是仅仅依靠起薪生活的,上述因素只会影响到学生的起薪,对之后发展的影响并不是那样的。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所处环境的竞争压力实际上相对下降了,而这种优势完全可以抵消经济方面的损失。另外,这种经济损失并不是由学生独自承担,学校也要承担一部分。由于分数变得不那么重要,大家上大学的积极性会因此降低,大学为了吸引到更多的学生,不得不降低学费,否则就要忍受招不到足够学生的后果(或者更准确地说,大学必须牺牲学费或招生人数方面的收益,而这两个方面近些年来一直在不断提高,提高的原因与分数膨胀无关)。一个因为坚持高标准而在各高校中脱颖而出的大学应该获得市场的丰厚回报,因为它颁发的学历证书更有价值。

如果各个大学正在为分数膨胀的后果买单,那么为什么各个大学还允许这种现象的存在?部分是因为打分的并不是大学本身,而是教授。教授为各个学生打分,而教授本身面临不适当的激励动机。作为一个个体,教授往往可以从他的学生那里得到一定的特殊利益,因此更乐于让学生们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以给学生打高分的方式实现),当然不会考虑到是否会损害某个上其他人课的、不知名的陌生人的利益。另外,在大学校园里容易拿到高分的课程更受学生欢迎。这种“宽宏大量”的成本——以学校信誉损失的程度来衡量——由整个学校共同承担,而收益却由教授及其班级单独享受,因此,教授们更倾向于做个“宽宏大量”的好人。所以很明显,问题的关键是,在学校的利益与教授的利益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都应该致力于缩小这一鸿沟。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校设置终身制教授的原因。非终身制教授就像公司的债权人,只要公司收益率短期内保持在平均水平以上他们就会很开心;而终身制教授就像公司的股东,他们永久性地拥有公司财富的一部分,因而更关注公司收益率的长期表现。教授们应该像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一样,拥有工作保障,获得职业安全感,不用为丢掉工作而担忧,因为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在长期工作中慢慢积累起对工作应有的、健康的敬畏感!

当然,这并不是说终身制就是一件绝对的好事,因为终身制会在多方面影响教授们的行为方式,而这些方面可能与分数膨胀问题没有任何关系。在任何情况下,终身制最多不过是解决激励问题的部分答案,因为终身制教授也只能分担或享受整个学校失败或成功的一部分。那么该如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让我来提些建议!

首先,大学成绩册可以显示每位教授打分的整体情况,这样,“宽宏大量者”给自己的学生打高分就只能影响自己的信誉,而无法影响其他教授的信誉了;其次,院长办公室为每一位教授设置一份分数预算表,将每一个分数等级的数量确定下来,比如说,得分为A、B、C的学生数量均不得超过10人,一旦你已经给10位学生打了A,在下学期之前就不能给其他学生打A了。(为了应对特殊情况的存在,我们可以允许教授之间进行交易,比如3个A可以换5个B,同时规定,可以预支下一年的预算。)

分数预算表并不是要强制规定教授对学生的打分情况,教授可以通过统一协调各个班级中获得高分的人数来弹性调节,比如教授想给这个班的学生多打几个A,就可以在其他班中适当减少A的数量。确实,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4个同学都可以得A,但教授手中只有3个A的名额,那么就只能有一个同学“倒霉”了。实际上幸运地获得A的同学也遭受了分数膨胀造成的不公正,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消除这种不公正。这种不公正往往无法消除,但减轻它的影响还是可以做到的。

对于每个教授来说,分数预算表都是一个很大的约束,但这不一定是件坏事!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每个人都在污染公共河流,那么每个人都将从适度减轻污染中获益。个人权利受到限制一般都会造成某种损害,但如果所有人都受到限制,产生的收益将完全可以抵消这种损害。由于“分数预算表”的限制,教授们将不得不给出更少的A,但他们的A将更有价值!

既然分数预算表如此有用,为什么不实施这一制度呢?这就是一个政治学问题,而非经济学问题了,应该将这个问题留给其他方面的专家。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的职责是告诉我们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而政治学家的任务则是告诉我们为什么现在还无法实现那一目标。

等待 / 污染 / 交通事故 / 犯罪 / 消防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