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人体已被微塑料污染!
塑料进入人体?在开玩笑吗?又一个朋友圈谣言?
不,报姐在此慎重表示,根据CNN等多家媒体报道,澳洲科学家近期在人类的排泄物中发现了微塑料,这也意味着,微塑料可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食品中。
《纽约时报》更是发布消息:10月22日,欧洲联合肠胃病学周发布新研究结果,首次确认人体内出现9中不同种类的微塑料!
这些微塑料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名字太复杂记不住?这么说吧,它们是塑料瓶和瓶盖的主要成分。
自1907年贝克兰发明酚醛树脂以来,塑料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大规模应用,随之而来的塑料污染也成了全球性难题。
虽然在大众的认知里,暂时还没有把这种污染和自身的健康联系起来。但实际上,微塑料污染正在悄无声息地逼近你我,大多数人还浑然不觉。
微塑料这个概念,其实早在2004年就出现了。一名英国科学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论文《Lost at Sea: Where Is All the Plastic?》,研究了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塑料碎片。也正是在文中,微塑料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微塑料,是指粒径很小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虽然现在在学术界对于微塑料的尺寸还没有普遍的共识,但通常认为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就属于微塑料。
可能有人好奇:平时我们见到的不都是塑料袋、塑料瓶之类的大件物品,这些微塑料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首先一个重要来源是大块的塑料被分解。被丢弃的塑料在自然界中会逐渐降解,但这个过程非常缓慢。而且在此期间,塑料从大块变成颗粒,但仍然存在自然界中,还变得更加难以处理。
另一个来源是塑料颗粒工业产品。比如牙膏的添加物、沐浴露的磨砂成分、你蹦迪时脸上贴的亮片,都是微塑料。
甚至洗衣机清洗纤维衣物之后的残留中,也有微塑料的存在。它们会经过河流、污水处理厂等排入海洋环境中。
当微塑料的直径小于5微米时,它们就有了个新名字,叫做“塑料微粒”。甚至有一些颗粒达到了纳米级别,肉眼根本不可见。
然而,塑料微粒对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因为体型变小而减少。
科学家观察到,塑料微粒早就入侵了海洋生态系统。因为粒径小到肉眼不可见,所以它们也被称为“海洋PM2.5”,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一项主要载体。
几年前有研究指出,全球海洋中至少有5.25万亿个塑料碎片,可能重达26.9万吨。这个骇人的数字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微塑料乃至塑料微粒,在全球范围的海洋里都有存在。
从2016年起,中国开始对近海微塑料进行监测。17年首次对北极、东太平洋实施了微塑料监测,都有发现塑料微粒的存在。
而就在今年年初,经过层层过滤和观测,中国科考队首次发现,南极区域的表层海水里也有塑料微粒,含量甚至高于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
早在海洋中发现塑料微粒的时候,就有科学家发出警告,说总有一天,这些塑料微粒会通过水源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并造成无法预测的影响。
果然,多处陆地城市用水水源中被检测出含有微塑料。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报告显示,欧洲国家72%的自来水中有塑料微粒。
而食物链中的塑料微粒累积更加可怕。由于微塑料十分细小,时常会被海洋浮游生物误食。
随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随着食物链层层传递,大量塑料微粒进入多种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体内,此时塑料微粒就不只是一颗两颗那么少了,而是成倍增长!
最后它们变成了人类的食物,所以海鲜爱好者首当其冲,爱吃海味的朋友们基本都逃不掉。
但不爱海鲜的人也别高兴太早。科学家还在全世界各地、多种食物中发现了塑料微粒,如食盐、蜂蜜,简直是无处不在……
摄入这些食物后,塑料微粒就成了你体内难以排出的一部分。研究人员估算,全球或许已经有50%的人身体里存在塑料微粒。尽管这只是估计,但如此广泛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
塑料微粒出现在人类的身体里,好像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这还远远不是结局。最可怕的是,我们还不知道这些细小的微粒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
因为样本太小、时间太短,目前并没有因为塑料微粒导致疾病的案例。科学家只能推测,塑料微粒可能会影响人体淋巴系统等。
另外,它们在身体里难以代谢,随着时间推移还会变成更小的微粒!这时候情况会更加复杂,或许能够杀死细胞。在大量累积后,未知的风险只会越来越多。
人体中含有微塑料这件事被爆出来后,有网友调侃说“看来塑料姐妹真的是塑料姐妹了”。在玩笑之余,其实应该重视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关系着所有人的生命健康。
最近几十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欧洲多国回收塑料瓶、中国发布限塑令等。
但效果呢?面对每年生产上亿吨的塑料制品,大部分被填埋或被丢弃,得以回收的那9%,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很多人说,要拯救我们的地球,但其实,地球不需要人的拯救,它怎么样都是地球。真正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