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步:使用开放式问题
在戈登跟我说“您的表现总是如此完美”时,我也可以进行防御性回复,把问题抛回给他(“别把我扯进来,戈登”),或者用一个封闭式的(已经有答案的)问题把他的话再重复给他听——“那么戈登,您觉得我表现得就好像我是个完美的人?”
如果我问了那个防御性的问题,我其实是在说:“你真的觉得这是我的问题吗?”这显然是在暗示:这根本不是我的问题,而是戈登的问题。这个问题隐含着责备(“这真的是你的问题”),同时也在引导戈登接受我对他的想法和感受的解读。
封闭式问题则会带来一场权力的游戏,回答问题的人就得去琢磨要不要反驳这个问题里面自带的答案。他的选择是要么给出顺从性的答复,比如“好吧,您说对了,我知道我哪里做错了”;要么就是给出战斗性的答复,比如“您错了,我真受不了您那趾高气扬的样子”;再或者就是满心不爽,拒绝继续沟通。不管是哪种回答,结果都是一个人赢,而另一个人输。当然,用共情标准来看,两个人都输了,因为沟通就此搁浅,相互间的理解也不会再有进展。
假设一次治疗时戈登迟到了。“上个礼拜我们好像有点小冲突,”我说,“您是不是对我不满,而这次迟到就是想让我知道您的感受?”这就是一个封闭式问题,因为我已经给出了结论(戈登对我生气了)。我用这个问题在引导我的病人同意我的解读。
下面是我可以使用的开放式问题的示例。“我注意到这两次您都迟到了,戈登,是否有我们还没探讨过的什么东西呢?”这个问题就没有任何成形的答案,什么答案都有可能。这样我才是真正地在搜集信息,让病人多告诉我一些事情。
“您知道吗,最近我总是这样,”戈登可能会说,“时间都安排得太紧了,约好的见面也迟到了,我老婆和孩子对我很失望,我老板也对我很不爽。”或者“我出门前跟老婆大吵了一架,她说我在心理治疗上花的钱太多了,还因为我把夫妻关系中所有的细节都告诉您而很生气”。这些回答给出了关于戈登状态的很重要的信息,很可能会引出富有成果的谈话。再或者,他的答案可能简单到“我的运气真是差到难以置信,连续两周在麻州公路上遇到严重车祸”这样的话,我们便可以把手头事儿放在一边,转而去讨论对病人真正重要的事情。
这里还有一个封闭式问题的例子,是一个妈妈和她十几岁的女儿在女儿约会完回家时的谈话。“那么,宝贝儿,你真的觉得他很可爱吗?”妈妈问。她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在引导女儿同意自己的理解(也就是说,他并不可爱)。这个问法给了女儿一个难题。她可以顺着妈妈的观点,让妈妈来决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她也可以不同意妈妈的意见,这样会产生矛盾,甚至争吵。
假设你刚剪完头发。发型师递给你一面镜子,在你还没来得及照的时候就说:“这个发型是不是让您显得更漂亮?您不觉得这个发型跟您的脸型是绝配吗?”这些问题都是不需要回答的。默认的反应就是同意。“当然,是的,看起来不错。”你可能会这么回答,就算你当时心里是在想,我怎么花了25美金把自己弄得像是有割草机在头上开过一样?
问开放式问题是在表达共情,因为这样能传达出对每个人独有的反应和回复的尊重。在你问出一个开放式问题的时候,你是想从他人那里了解到事实并进行沟通,而且你是真心对他的看法感兴趣。这相当于你先交出控制权,允许他人把你引领到他想要或者希望你去的地方,而不是你努力把谈话带到一个指定的方向上。封闭式问题就像是把他人关在门外。
当我们能够把偏见和预判都放在一边,敞开大门迎接新的体验时,开放式问题就能帮我们看到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