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2019年9月28日  来源:啸瞰风云 作者: 提供人:tangjiao17......

我有个朋友在设计院工作,近日,他向我讲述了他与华为公司合作的故事。

华为员工在业界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在这里,通宵工作,双休日加班是家常便饭。而且华为还实行残酷的末位淘汰制,无论你是谁,干了多久,资历如何,只要止步不前,就随时会被替换掉。

这种狼性文化让每个华为员工都生活在强烈的危机感中。我朋友告诉我,一次他们与华为的一位女博士对接,下午在电话里刚提完需求,对方第二天凌晨就把方案发过来了。同样的任务若换给设计院做,至少得花一周才能完成。他第一次见识了华为员工的拼劲。

第二天下午,这位女博士带着她的助手过来开会,我朋友惊讶的发现,对方居然还是个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当问及预产期的时候,她淡淡的说了一句:还有两天。

听完这个故事我也惊呆了,一个两天后就要生孩子的准妈妈,竟然通宵加班给公司做方案,完了第二天还跟没事儿似的过来开会。是公司要求她这么干吗?她这是和谁过不去呢?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1/7 成长的神话

类似华为女博士的故事,在互联网与高科技行业并不罕见。

巨变的时代,人人渴望被幸运女神眷顾。这些年随着不少优秀本土企业的崛起,大伙纷纷向成功者看齐。各类兜售职场成功学的鸡汤文也层出不穷,诸如《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太阳吗?》,《老板不对你残酷,现实就对你残酷》,《求求你,让我加班吧》之类的文章经常刷爆朋友圈。

这些文章有个共同的主旨,就是告诉你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超乎常人的代价。所谓精英,就是比常人更拼命,对自己更凶狠,更舍得抛下一切。把自己交给工作,把其余的扔进垃圾桶。倘若你试图在工作与休闲,公司与家人之间寻求所谓的“平衡”,对不起,你太天真了。

在这样的语境下,那些朝九晚五,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工作的人,都成了不值一提,甚至随时被社会淘汰的失败者。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想学马云吗?先在你的办公桌下准备一张睡袋;想学腾讯吗?先看看凌晨一点腾讯总部的灯光。是的,巨头们都这么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安逸?

当然,号召大家为梦想拼搏,这本身并没有错,可任何东西一旦说过了头,就会出问题了。尤其在一些行业“996”,“711”模式的盛行下,这类论调更是被很多老板引为知音,把超负荷劳动作为个人成长的必备条件。没有比这更适合作为压榨员工的借口了。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今年年初,杭州某电商在公司年会上宣布将实行996工作制,并声称如果员工无法兼顾工作与家庭可以离婚!此言一出引发舆论地震,尽管当事人辩称媒体曲解了公司的原意,却并未让争议就此停止。

关于成功,人们最大的一个误解是:只要我们不断的付出,像成功者那样忘我的投入,有朝一日,我们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2/7 天才的可怕勤奋

是的,很多聪明人拥有先天的优势,而聪明人一旦努力,就会比任何人都可怕。更可怕的是,聪明人拼起命来,往往还比你勤奋十倍百倍,你可能一辈子也赶不上他。

如今大家都推崇所谓的”刻意练习“,只要你能专注于某个领域并勤加训练,早晚有一天你会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

话说的没错,很多成功人士都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篮球迷们都喜欢科比,他是洛杉矶湖人队的当家球星,曾被誉为乔丹的接班人,举世公认的篮球天才。这个天才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答案就四个字:魔鬼训练。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每周六天,每天六个小时,科比是这样进行个人训练的:每天6000次跳投,且必须命中3000次才结束,然后举杠铃600次,深蹲600次,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1000个,10次百米冲刺跑,20次20米折返跑,4轮四百米跑,最后还要投中100个罚球。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注意,这只是科比的个人训练,也就是说,以上内容还不包括他所参加的团队训练。据队友回忆,科比每天提前四个小时抵达训练场,经常练习投篮到半夜。2008年出征北京奥运会之前,他在沙漠骑行六十多公里后于凌晨两点抵达训练基地,第二天早晨七点就开始训练。据说,科比每天只睡4—5个小时。

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天才科比,他是NBA公认的最勤奋的球星。没有这种自虐式的勤奋,他就不可能超越乔丹,成为NBA历史上得分第三高的球员。

看完了科比,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企业家,他就是埃隆·马斯克,特斯拉的创始人,被大家誉为“钢铁侠”。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马斯克每周工作85—100小时,除了特殊的日子外全年无休。经营企业千头万绪,他会把时间以五分钟为单位进行分割。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他将80%的时间花在工程与设计方面。马斯克是这个关注的人,在最重要的事务上,他会连续工作一整天不让人打扰。其余的事情,他能合并的尽量合并,比如,他会一边吃饭一边开会,打电话,回邮件。马斯克曾说,他希望有一种不用坐下来吃饭就获得营养的办法,这样就能给他节省更多的时间。

即便工作如此繁忙,马斯克还能抽空读书。他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据说一天最多能读16本书。马斯克是善用碎片化时间的高手。

其实何止是马斯克,成功的企业家哪个不是极致的工作狂?哪些以为企业家就是整天打打高尔夫,满世界旅游,有事打个电话就能搞定一切的人,实在是很傻很天真。

3/7 为什么聪明人总是比我们更努力?

看完科比与马斯克的例子,你也许会纳闷。为什么那些聪明人总是比我们更勤奋?小时候我们都读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越是有天赋的人,就越容易变得骄傲偷懒。如果无法克服这一魔咒,他们终将在人生的赛道上输给那些后起之秀。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然而,龟兔赛跑只是个童话。现实中,聪明人却从一开始就比你更努力。这可能违反常识,但事实就是如此。

还有人会说,聪明人都这么勤奋,我是不是应该比他们更勤奋呢?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现在不都在强调“十万小时定律”吗?那我问你,假设你是一位普通的篮球运动员,你决心像科比那样,每天通宵达旦地练习投篮,请问你有没有可能成为科比那样的篮球巨星?回答是:否!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因为科比能成为科比,除了刻意练习,还因为过人的天赋。天赋是先天的,不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你能成为怎样的球员,在你很年轻的时候就注定了。

既然我再练十年二十年也无法超越科比,科比为啥还这么勤奋,难道怕被我们赶上不成?这只是一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后天的训练,能帮助我们把天赋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是什么决定了科比的努力程度异乎常人?是超凡的意志力吗?其实未必。真正的原因是,天赋高的人,通过刻意练习能获得比常人更频繁的正反馈。

4/7 勤奋源于正反馈

魔鬼式训练能帮助科比这样的球员迅速成长。相比之下,天赋一般的球员即使勤学苦练,其上升空间也是有限的。

连续的正反馈让天才球员不断进步,连续的进步又让他获得新的反馈。这种“进步—反馈—再进步”的循环机制,可以让聪明人变得更加勤奋,但未必会让勤奋的人变得更加聪明。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不妨从经济学视角重新解释这个问题。根据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人追求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付出等于边际回报。无论天才还是普通人,我们要取得成就,永远遵循这一原则。天赋高的人,其成长的空间就大,他只有不断付出,才能把这段空间挖掘出来,一直到边际付出等于边际回报为止。如果他不够努力,则意味着还有空间没被挖掘,那她只能继续努力。像科比那样的球员,唯有将自己的努力发挥到极致,才能将所有地位潜力发挥到极致。最终,他在天赋与勤奋上都胜过常人,成为了球场上绝对的强者。

那么对于普通球员呢?他当然也得勤奋刻苦,但问题是,他们的边际回报率不如天才球员。科比可能投了十万个三分球就成为MVP了,你再多投二十万个也拿不到这一头衔。这只能证明,你永远成不了科比,即使你比科比更努力,你的边际回报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如果你继续练习,边际回报将越来越小,到最后甚至变成负的了。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无论天赋还是努力程度,科比统统超越了你,这不是因为你比科比懒惰,而是额外增加训练频次已经无法为你提供更多的助益。高手就是这样与我们拉开差距的。要知道,体育界也是奉行“赢家通吃”法则的。

这就是关于努力的经济学假设,每个人的努力程度,最终都会与自己获得的回报相匹配。而回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先天的因素所决定的。

所以,聪明不会使人更懒惰,只会使人更努力。

5/7 为什么大公司员工加班更频繁

理解了上述的道理,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大公司的员工会比小公司更拼命,而且会付出更多的额外时间来加班。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大公司拥有技术、人才、资本等各方面的综合优势,这是大公司的“先天条件”。这些雄厚的先天条件帮助大公司在持续的投入中能获得更高的边际回报率,即持续高频的正反馈。

大公司的成长逻辑是:市场越大,资金越多,更多资金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培育出更先进的技术,从而开辟更广阔的市场。一旦开始了正反馈的过程,企业也就启动了增长的飞轮。企业的边际产值与边际成本将不断增加,直到两者相等为止。

在大企业中,无论是来自市场的订单,还是与供应商或者第三方之间的交易,都是一种反馈机制。反馈频率的不断增加,就意味着你的劳动也相应增加。我们的直觉是,大公司人员众多,分工精细,每个员工干活应该更轻松才是。但事实恰恰相反,在大公司,个体员工的工作量可能还要大于小公司员工。否则,像BAT这些巨头的总部大楼,也不会每天直到午夜还亮着灯。

另外,大公司还面临激烈的竞争,这又和我们通常的理解相反。你可能觉得奇怪,大公司已经是行业老大了,甚至整个行业在短时间内也找不到与之匹敌的对手,他为何还这么努力?答案同样来自于正反馈机制。

正反馈机制让大公司获得更高的边际回报率,但与此同时,更多的反馈意味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大公司看似庞大,其实非常脆弱。市场波动,技术迭代,破坏式创新,都会给大公司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对于大企业,增长就是一切。所以CEO们始终在为公司的前途担忧。比尔·盖茨就说,微软距离倒闭永远只有15个月。任正非也对华为的未来忧心忡忡。这些大人物之所以唱衰自己的企业,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焦虑,原因很简单,越是大企业,就越是输不起。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6/7 不要盲目学习强者的勤奋

如果你应聘一家创业公司,老板对你说:“我们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下一个华为。所以从今天起,你得每周工作六天,每天九点下班,不舍得付出就不会成长,让我们一起奋斗吧。”你可得警惕了。

有人只看到华为狼性的一面,却没能看到狼性背后有完善的考核体系和激励制度。没有丰厚的高薪与福利,谁愿意把自己变成一头“狼”呢?不具备这些条件,和员工只谈理想不谈回报,就是耍流氓。

但话要说回来,即便你的员工和你心往一处想,愿意为事业呕心沥血,牺牲小我,你就能挑战巨头了吗?还是不行,巨头之所以更努力,是因为他们已经是巨头。光凭努力不会让你变成巨头,努力仅仅是成功的条件之一。

倒果为因的思考方式让很多人变得盲目。我们看到大公司疯狂加班,就把自己公司的加班当成了天经地义。甚至觉得如果我们加班更多,就能迎头赶上。结果则导致了员工的大批量流失。

还有人喜欢向大公司学习战略与方法论。然而,战略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上的。阿里是一家重视战略的企业,但阿里的首席战略官曾鸣就说:“战略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战略是资源的再分配,前提是公司得成功地生存下来并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对大公司的方法论一味模仿,只会把你带进坑里。

如果聪明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该怎么办?

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说过,“历史是一个混沌的过程,是一个决定论系统中的随机运动。”判断某人或某家公司的成功,永远不能从单方面入手。成长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维度下的线性驱动。高手的成长,往往既有高明的策略,又有过人的勤奋,而且还离不开好运气的帮忙。你甚至说不出哪个原因更重要。

7/7 先让自己与众不同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其他人就无所作为了呢?当然不是。

大企业固然庞大,但庞大也是大企业死亡的重要原因。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庞大,大企业将过多的资源集中在能够发挥优势的领域。换而言之,正反馈机制让大企业不断巩固优势的同时,也错失了来自于小市场的机会,而这些小市场,恰恰是孕育创新,实现逆袭的所在。

取得优势的关键,首先是你得与众不同。向巨头发动正面进攻无异于自杀,从侧面或者背面开展奇袭,才是致胜的法门。

对于员工的管理,其实也一样。对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重要的不是去抄袭大公司的作息时间或奖惩制度,更不是呼吁广大员工为了所谓的理想盲目加班。年轻人有情怀,但并不代表他们愿意听你讲情怀。员工不是上天派过来为你打工的,你们是被因缘际会撮合到一起的人。所以,与其把他们当下属,不如把他们当做伙伴。

不错,很多大公司也把自己的员工称作“伙伴”,甚至是“小伙伴”。然而,这些称呼名不副实。大公司的层级制决定了这里不会有真正的伙伴。只有在小企业,员工才可能成为真伙伴。对于小企业,制度不是一块铁板,而是激发员工创造性与灵活性的润滑剂。真正的高手,总是懂得因势利导,在变与不变间找到平衡,利用有限的条件挖掘最大的可能。

如果你决定向高手学习,就先学习他们的智慧。而智慧往往是关于平衡的艺术,而不是追求极端狠劲儿。古人云:“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是最难获得的智慧,却也是最伟大的智慧。

努力 / 勤奋 / 正反馈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