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在一家跨国企业工作,最近,她遇到了一件八卦。
办公室里和她最要好的同事,和另一位男同事恋爱了。出于各种原因,他们对这段关系严加保密。不巧的是,周末逛街的时候,两人却被她撞见了。眼看再也瞒不住,对方请求她千万不要对别人说。
一星期后,我朋友到外地出差,没想到项目现场的一位同事,竟主动向她问起这段八卦。这下我朋友懵了,她明明守口如瓶,怎么远在千里之外的同事却知道了呢?更令她惊讶的是,回公司后,她发现两人的事早已不是秘密,很多人都在私下谈论,唯有当事人还被蒙在鼓里,以为自己的保密计划天衣无缝!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它们的背后,全拜一件神奇的事物所赐,那就是社会网络。
1/6 社会网络让秘密无所遁形
后来我朋友才得知,两人的恋情早在去年就被发现了。起因是那位女同事晚上加班,男朋友来楼下接她。当时其他人都下班了,他们以为这时候见面很安全,但还是被保洁阿姨瞧见了。
保洁阿姨把这件事告诉另一位保洁,那位保洁和公司的一位老员工混的很熟,又把事情告诉给老员工。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公司都知道了这个秘密。
这就是社会网络的力量,它可以让任何消息在短时间内传遍每一个角落。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总共有100名宾客参加一场聚会,他们互不相识。主办方向一位宾客透露:柜台上有一个没贴标签的瓶子,里面装的葡萄酒是百年佳酿。随后,他们要求这位宾客只能把消息告诉给一个人。请问需要多长时间,这瓶酒会被所有人知道?
你可能觉得,这件事怎么说也得花好几个小时吧。如果你是第一个知道秘密的人,你把消息告诉别人,大约需要3分钟时间,那位宾客再告诉第三个人,又需要3分钟。100个人,300分钟,总共加起来要5个小时。
如果你这么想,证明你太天真了。有一位波兰数学家,名叫保罗·埃尔德什。他认为只需要30分钟,那瓶酒就会被喝光。为什么呢?因为聚会者虽然互不相识,他们却会自行组队,形成一个个小组。但这些小组不是固定的,彼此之间有人会到其他小组去“串门”。一旦组与组之间发生联系,所有人都会被链接起来。
一旦宾客们形成组团,组团之间再发生交流,消息便会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因为人类与生俱来的社交本能,决定了他们总是找机会与他人联系。这也是什么,有些秘密绝对不能让外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五月份有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做《破冰行动》,剧中有一个叫做塔寨的村庄。塔寨经过林氏兄弟的苦心经营,成了一座制毒贩毒的地下加工厂。林氏兄弟自以为搞定了政府官员,加上塔寨对外界严加防范,足以让他们高枕无忧。
然而,一个叫林胜文的年轻人却在制毒时被抓了个现行,还将塔寨贿赂政府官员的金额告诉警察。尽管塔寨在第一时间销毁了证据,林胜文也被灭口,但他的供词却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警方以林胜文为突破口,最终破获了案件。
与其说塔寨村是被警察摧毁的,不如说是被社会网络摧毁的。因为只要塔寨和外界有联系,它的秘密迟早会被发现。
林氏兄弟想把生意做大,必须和外界建立更多的往来。盘子越大,节点就越多,而任何一个节点出了纰漏,都可能满盘皆输。林氏兄弟为了贩毒,为自己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社会网络,这个网络涵盖省级领导、地方官员和各级警察。殊不知,这个网络在成就塔寨毒品霸业的同时,也出卖了他们。
2/6 六度分隔理论
在社会网络中,保守秘密是困难的。当事人可以守口如瓶,但阻止不了各种流言蜚语的传播。从明星八卦到政治丑闻,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官方承认,大家就信以为真。有时候,人们甚至宁可相信谣言,也不愿相信当事人。社会网络如此强大,强大到无人能够拒绝。
这个世界说大很大,说小很小。茫茫人海,找到一个远方的陌生人难不难?来自哈佛大学的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认为不难。1967年,他有个惊人的发现,地球上任意两个人要建立联系,最多只要通过六个人。他的这个观点,又被称作“六度分隔”理论。
这个理论乍看起来不可思议,然而,只要你了解了网络的奥秘,你就知道这并没有想象的困难。因为我们在和他人建立链接的时候,并不是在人海中随便搭桥的,而是会寻找那些关键节点,它们拥有大量的链接,这些节点,又被称作网络枢纽。
比方说,如果我想认识美国总统特朗普,我得通过介绍人。我有一位亲戚在外企工作,他不认识特朗普,但他的老板却认识美国商务部的官员。只要我能和这位官员牵上线,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因为他可能认识特朗普,不仅如此,他还和众多的美国官员有交情。
六度分隔理论适用于任何地区的任何人。但它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所有人必须处在网络中,每个人和其他人至少有一个链接。如果你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小岛上,你周围的人世世代代都没有离开过岛屿,六度分隔理论就仅限于岛屿之内的人。
六度分隔理论之所以拥有强大的解释力,是因为社会网络中存在着枢纽节点。它们节省了我们寻找另一个陌生人的时间,让这个世界看上去变小了。
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网络,一旦网络形成,我们就能和任何人取得联系。六度分隔理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妙的世界,人们的距离被缩小了,所有的隔阂都消失了。我们的社会宛如亲密的大家庭,只要有困难,你可以找到任何人帮忙。
但现实与此相差甚远。我们绝大部分人的手机里都不可能有特朗普的电话号码,我想和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恐怕永远得不到对方的答复。很多人一辈子也认识不了几个大人物,他们的朋友到头来也就那几个。
为什么呢?因为在六度分隔理论的背后,还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打破了我们关于平等的幻想。这股力量叫做“幂律”。
3/6 幂律分布
如果我们将所有社会成员拥有的链接数画一张图,横轴是成员数量,纵轴是链接数。你会发现,绝大多数链接都在少数人手里,它们在图上占据一个陡峭的高峰,然后不断下降,形成一个又长又缓的山坡。
这就是幂律分布,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发现它的存在。比如,你可能听说过“二八法则”,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帕累托在一百年前就发现,全社会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富人手中。为什么财富分布如此不均?因为20%的人拥有好的资源,更好的资源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资源,这就是所谓“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顺便说一句,“二八法则”在今天恐怕得改为“一九法则”了。因为掌握巨额财富的人的相对比例正在减少,尽管这个世界看起来越来越富有了。但真正感到自己富有的,依然是极少数。
幂律分布不止于财富分配,它主宰着各个领域。为什么有的明星在微博上拥有几百万粉丝,有的却只有几万甚至几千个粉丝?为什么在智能手机市场,苹果一家能占有全球手机总利润的90%以上,其余的只能分到边边角角?为什么电商平台只剩下京东、淘宝这样的巨头企业,别的电商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有的城市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有的城市即便放开所有限制,人口却依然在减少?
它们都和幂律分布有关。
幂律分布告诉我们,上帝是不公平的,他会给已经有很多的人更多,直到让他拥有整个世界。更残酷的是,在幂律分布面前,你的努力微不足道。一个配角演员,无论她怎么卖力表演,也无法获得一线明星的影响力。同样,如果你正在创业,想开发一个类似于微信的社交平台,或者像淘宝那样的电商网站,你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跟你是否聪明,是否努力无关。即便你投入再大的人力物力,你也战胜不了幂律。幂律分布,就是那个将绝大多数节点链接在少数枢纽周围的力量。
幂律分布向我们道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无论资源、财富、人脉还是能力,占据幂律分布顶端的人,往往能成为最大的赢家。而且优势会不断得到巩固。
不过,当我们用“残酷的事实”来形容幂律分布时,我们似乎给它添加了太多贬义的色彩。难道幂律分布真的是坏事吗?
4/6 为什么会有幂律分布
不妨设想一下,假如现在有一座城市爆发了疫情。身为另一座城市的居民,我感到非常恐慌。我们迫切需要媒体来报道这场疫情,告诉居民疫情如何发生,它的传播方式,以及目前的蔓延情况。
然而,在我生活的城市里,没有一家权威的媒体进行报道,居民们只能根据各种小道消息得知疫情的发展,结果会怎样呢?最终,你可能会听到五花八门的说法,要么把疫情夸大,要么只是轻描淡写。有人说疫情已经在全国爆发,有人则声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请问,你到底该相信谁呢?
而此时,只有那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才是比较可信的(当然,前提是它们没有故意隐瞒什么),为什么呢?因为权威媒体是消息的枢纽,它们拥有大量的受众,还掌握着众多消息渠道,作为枢纽,它们降低了民众获取可靠消息的成本,这就是它们的价值。
对于厂家而言呢?如果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品牌有几百个,将会发生什么情况?首先,这会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因为那么多手机品牌,性能大同小异,他们根本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
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激烈的竞争会挤压彼此的利润,甚至引发价格战。
从供应链的角度,这样的市场对所有人都是不划算的,手机的零配件都是外包的,零配件厂商都希望找到优质的买家,因为大品牌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和美誉度,可以为供应商带来持续而稳定的销量。手机厂商规模越大,就能对零配件实施大批量采购,这样就有助于压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对于厂商而言,市场规模越大,成本就越能摊薄。成本越低,厂商的价格优势就越明显,从而吸引到更多的顾客。最终形成“规模越大——成本越低——顾客越多——规模越大”的正向循环。这正是现代工业崛起的秘密,从某种意义上,现代工业就是大鱼吃小鱼,不断扩张,持续整合的过程。大型企业如同一个个超级网络枢纽,它们在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庞大的链接,并通过规模效应不断加强。大品牌作为资源的枢纽,以最低的代价把那些优质的生产要素聚合在一起,最终占据了幂律分布的峰顶。
网络枢纽是形成幂律分布的根本原因,幂律分布的价值就在于,他降低了网络的链接成本。每个人都希望能和最强大,最可靠,最值得信任的人在一起,因为这样对每个人都有益。
5/6 大英帝国为何会衰落
幂律分布如此强大,那么占据幂律分布峰顶的人,是否就一劳永逸,长盛不衰了呢?历史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大英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各大洲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归它统治,号称“日不落帝国”。可到了二十世纪,大英帝国江河日下,很快就将世界霸主的宝座让给了美国。大英帝国是怎么衰落的呢?
大英帝国鼎盛时期在全球的殖民地
通过长达三个世纪的经营,大英帝国将自己的版图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殖民网络,全世界的资本、商品和劳动力,都通过这个网络进行交换。而大英帝国正是这个网络的枢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网络面临重重挑战,首先是网络内部,不少殖民地都爆发了独立运动,大英帝国不得不腾出精力来对付他们。另外,其他的欧洲列强,包括德国与俄国,也频频向大英帝国挑衅,企图取代它的霸主地位。
与这些列强的对抗,消耗了大英帝国的元气。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它彻底拖入深渊,从此一蹶不振。
历史地看,大英帝国衰落的原因似乎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因为国际竞争,另一方面是维持殖民统治的成本不断增加,使其不堪重负。然而,我们不妨再深入一层,从殖民统治自身去寻找答案。
大英帝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殖民地。它开辟殖民地的目的,是拓展海外市场,发展本国的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英帝国对殖民地的经营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它统治的地区,除了印度以外,都不是历史悠久,或者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所以采用西方制度进行治理,成本相对较低。
但殖民地人民不甘心被统治,他们也在成长并觉醒。到了十九世纪,各地纷纷发动反英起义。尽管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不算严苛,可面对反抗,它却不得不采取残酷的镇压。加上新晋列强的崛起,使得大英帝国面临巨大的财政与军事压力。
虽然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并非毁于内乱,但也在一定程度被内乱拖垮了。因为殖民体系从本质上是掠夺性的,其目的是服从和榨取,这就难免要求用统一的标准来管理殖民地,用僵硬的暴力机器来压制反抗力量。这正是殖民体系的硬伤所在,它缺乏足够的弹性来应对不确定性。面对叛乱,大英帝国除了武力镇压,没有更好的办法。高高在上的白人优越感,让他们藐视当地的制度与文化,拒绝开展更具建设性的对话。无论如何,他们都把自己当成主子,把对方看做臣民。
成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后来则采取了更高明的做法。美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殖民统治,以联盟的形式取而代之。如此一来,每个国家在名义上都是平等的。这种方式比起殖民统治更具灵活性。因为一旦有盟友唱反调,美国就有多套对策。或者武力推翻,或者扶植新的代言人上台,或者干脆放任不管。如今,美国成了全世界的枢纽节点,它开创的网络至今仍在有效运作。
6/6 没有人能够稳坐江山
大英帝国的衰落,也是整个欧洲殖民体系的衰落。它证明了一个道理,随着网络复杂性的提高,系统面对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大英帝国一度作为全球网络的枢纽,却因为过于强调对节点的控制,最后分崩离析。这段历史还告诉我们,虽然网络枢纽可以暂时获得大量的链接,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够永久性地占据优势位置。如果无法适应时代变化,霸主的地位很快就会被取代。
福特公司曾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亨利·福特开创的流水线作业,让福特的产量取得了惊人的增长。福特的生产哲学是效率优先,公司上下高度整合,整条生产线按照统一的计划行事,一旦某个环节出了差错,整条生产线就会瘫痪,有时候甚至得将工厂关停数月。
正因为福特把效率追求到极致,才导致生产体系缺乏弹性。如果我们把福特公司看成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只有一个中心枢纽。其余的节点环环相扣,就像瑞士钟表一般紧密。这个结构看似完美无缺,实则无比脆弱。福特也在后来的竞争中败给了更加灵活的通用汽车,沦为汽车业的二流角色。
半个多世纪之后,昔日的手机巨头诺基亚与摩托罗拉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很多人认为,诺基亚之所以衰落,是因为苹果的崛起。实际上,与其说诺基亚败给了苹果,不如说它败给了IOS与安卓系统。
诺基亚几乎与苹果同时开发了智能手机,但诺基亚仅仅把智能手机理解为一个整合多项功能的通讯工具。却没能意识到,智能手机最大的优势不是能够上网或拍照,而是拥有一个开放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下载各种APP,接触到更为广阔的网络世界。而诺基亚依然在用规模生产的思维看待智能手机,最终错过了发展机遇。
福特与诺基亚的失败,本质上是封闭网络挑战开放网络的失败。你也许会问,为什么它们会在过去取得成功呢?
因为两者都来自工业时代,工业时代讲究的是效率。你只要占据网络枢纽的位置,就能获得大量的链接。你的任务就是维持这个体系的稳定和高效。福特的模式更适合规模化生产,并做出统一的,标准化的东西。然而,当信息发生爆炸,消费者的需求更为多样,市场变化更加快速时,传统的生产体系就会过时。所以,如今的互联网公司,已经不再把自己视为一个企业或平台,而是营造一个广阔的生态。
互联网时代,社会网络的节点与链接呈指数级增长,人与人的联系因为更加方便,幂律分布的法则不仅没有被打破,反而得到了加强。因为链接成本的降低会让大家都朝着强者靠拢。所以,我们见证了像BAT这样的巨头崛起。但它们却无法像通用汽车或者沃尔玛那样,在行业内连续称霸数十年。它们风光没多久,就有新的挑战者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崛起,成为下一头巨兽。
所以,网络世界最根本的驱动力,在于它的自发性与流动性。网络总是偏爱超级巨头,但是它更是僵化体系的天敌。在这个开放的世界,没有秘密能够永远保留,没有霸主能够坐稳江山。当你感叹自己已经没机会时,也许下一个机会就在眼前。
喜欢本文的读者,还可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魔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