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讲述了著名水城威尼斯的衰落。
威尼斯曾是欧洲的商业中心,在中世纪称霸一方。如今,它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旅游城市,圣马可广场、叹息桥、总督府等名胜古迹享誉天下。一直以来,威尼斯都是不少中国人去意大利旅游的首选地。
可是近几年,威尼斯的情况有些不妙,有专家指出,繁荣的旅游业没能给这座城市带来生机。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是人口的大量减少,如今威尼斯的人口只有五十年前的三分之一,而且还在持续下降。其次是传统产业的销声匿迹,威尼斯过去是意大利北部的钢铁与化工重镇,为了发展旅游业,这些重工业纷纷退出,致使威尼斯经济变得极度单一。最后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使得威尼斯不断下沉,而低效的补救措施却始终不及海水上涨的速度。
再这样下去,威尼斯恐怕真的要“死”了。
1/4 威尼斯的衰落
抛开海平面上升这些外部因素,威尼斯的今天,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的旅游业。讽刺的是,正是旅游业成就了威尼斯的名声。
如今的威尼斯到处都是游人,街道拥堵,人满为患,游客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本地居民。庞大的客流量让这座城市不堪重负,一个典型的表现是水上交通。就在上个月月初,一艘巨型游轮与一艘观光船相撞,造成四人受伤。这起事故提醒威尼斯人,拥挤的水面已经容不下那么多游船了。
而更让威尼斯人苦不堪言的,是这里的生活成本也因为游客大大增加了。威尼斯没有汽车,船只就是威尼斯人日常出行的“公交车”。然而,如今的威尼斯人想要坐船,就得和游客一起排20分钟的队,并购买高达6欧元(约合46元人民币)的船票。
与船票价格一起上涨的,是威尼斯的物价。一个威尼斯居民若想去酒吧喝杯起泡酒,不得不等上半个小时,因为酒吧里早就坐满了游客,不仅如此,他们还得像游客一样支付很高的价钱。以前的老板还会对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采取双重定价,如今却对两者“一视同仁”,这让威尼斯人气的直骂娘。
一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都在涨价,居民们纷纷离开这座城市,大量的房屋被空置,甚至还出现了废弃的社区。然而,游客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大好处。
居民减少,导致当地的服务业供给不足,物价一再攀升,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不仅如此,游客增加还助长了宰客行为。过去这里的商铺都是和街坊邻居做生意的,如今,由于只跟游客打交道,反正这辈子不会见第二次面,店家自然就宰你没商量了。
整个威尼斯已经被旅游业绑架了,为了保护当地的人文风貌,昔日的大工厂悉数撤离。而传统产业的消失,又进一步减少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加剧了本地居民的流失。
现在的威尼斯已经看不到一根高耸的烟囱,但维持优美天际线的代价是巨大的。这座城市在数百年前曾以发达的贸易而闻名,而今,却只能从络绎不绝的游客身上赚钱,昔日繁忙的交易大厅,目前被改造成一座座博物馆。难怪有媒体调侃称,威尼斯已经成为了一座“博物馆之城”。
威尼斯不再是一座适合居住的城市,它已经被蜂拥而来的游客给透支了。它的未来何去何从呢?
2/4 乌镇的启示
威尼斯的境况,折射出很多旅游城市的发展现实。
这些城市因为独特的历史景观成为游客的天堂。但旅游业也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迫使他们在“要过去还是要将来”之间做选择题。如果发展其他产业,势必将破坏原本的人文风貌;如果要保存历史记忆,则必须以牺牲经济多样性为代价。另外,许多旅游城市还面临物价飞涨、肆意宰客、服务质量跟不上等问题,这在中国的旅游景点尤为突出。
那有没有成功的例子呢?有,前不久听《罗辑思维》,罗胖向我们介绍了浙江的乌镇。
乌镇的成名,源于2014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这让乌镇成了举世瞩目的明星小镇。
乌镇之所以能作为一场世界级会议的举办地,除了临近上海、杭州这些中心城市,更得益于它的小镇风貌。去过乌镇的人都承认,这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镇,不仅有古色古香的建筑,还保留着大量特色小店与当地居民。在乌镇,你既能欣赏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又能享受设施齐全的五星级酒店。而且,这里几乎见不到宰客行为,商品价廉物美,甚至比景区外还便宜。
那乌镇是怎么做到的呢?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管理的深度介入。
改造之前,乌镇的物价与房价一路飙升,不少本地居民被迫搬离,结果导致镇内的商贩都成了外地人,这些商贩不了解当地文化,一到旅游旺季就拼命宰客,引起了游客的不满。为解决这个问题,旅游公司决定把乌镇的居民请回来。他们和居民签了一份合同,让他们继续留在乌镇,只不过,这些居民的身份有了变化,他们现在是乌镇旅游公司的员工。
既然是员工,他们平时就得拿工资,居民有了稳定的收入,宰客现象就杜绝了。如今,他们只需要按照公司所要求的那样,扮演一个乌镇居民的角色就行了,从表面上看,他们和原来的生活没什么两样。
除了把居民请回来,旅游公司还限制了部分店铺的开张时间,有些景点的商铺在某个时间段必须关门,以防止过多的人流。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规定了景区内饭菜的计量,所有餐饮店的调味料一律统一采购,如果客人发现店家在饭菜里偷工减料,可以立即投诉。
这就是乌镇成功背后的秘密,的确,它把江南小镇的原始风貌完美地呈现出来。但这一切都是人为策划,精心扮演的结果。从严格意义上,乌镇已经不是一座小镇,而是一个巨大的主题公园,所有的乌镇人都在为这个主题服务。
说到这,你是否感到似曾相识?乌镇让人想起了另一座举世闻名的景点——迪士尼乐园。
3/4 全中国复游率最高的景点
在旅游行业,有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叫做复游率。所谓复游率,就是玩过一次后再回来玩的比率,如同商品的复购率一样,复游率能够很好地体现景区的受欢迎程度。
在中国,复游率最高的景点在哪儿呢?答案是上海的迪士尼乐园,它的复游率高达78%,而其他景点的复游率则低到惨不忍睹,为何迪士尼乐园能成为一枝独秀,真的是因为中国人崇洋媚外吗?
众所周知,迪士尼乐园的票价并不便宜。迪士尼的游乐设施也不是天天在翻新。如果仅仅凭借好玩的游乐项目,很多人玩过一次就不再有新鲜感。是什么让游客们能来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四五次呢?
秘诀在于迪士尼塑造的独特体验,一走进这座游乐场的大门,你顿时感觉自己闯入了另一个世界。迪士尼乐园内有多个主题区,每个主题区风格迥异,所有细节都经过精心的推敲,尽可能还原迪士尼动画片里的样子。从音乐、人物、建筑,到街边的小摆设,无不体现出独特的匠心。
然而,这还不是迪士尼乐园真正的魅力所在,除了在硬件上做文章,迪士尼对服务也下足了功夫。
在迪士尼乐园,你会看到很多身着米老鼠或者唐老鸭服装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表演非常卖力,不少孩子都喜欢同他们合影。
你可千万别觉得演米老鼠是一件轻松的差事,身着笨重的道具服装站上一整天,还得摆各种POSS,与游客合影留念。在炎热的七八月份,随时随地会有中暑的危险,稍有懈怠,游客就会觉得你在敷衍。
但迪士尼乐园绝不敢轻视,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角色,也要给观众带来惊喜。
所有迪士尼乐园的员工,都被视为一场盛大演出的演职人员。既然是演员,就得有脚本,有台词,所有动作,语言和表情都经过缜密的设计。为此,迪士尼制作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并通过培训与实践不断改进。迪士尼员工注意研究游客行为,他们会观察游客的一举一动,和游客一起吃饭,询问游客各种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迪士尼完美地复制了一个童话王国。走进迪士尼乐园,你会暂时忘却所有成人世界的烦恼,因为迪士尼通过强大的氛围营造重塑了你的感官,在这里,一切都是真实的,一切又是虚假的,因为你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反复演练的结果,它们看似不经意,实则集中了许多人的智慧和心血。迪士尼的成功,源于其复杂的组织与程序,源于每个环节的精心规划。
4/4 寻找熟悉的陌生感
话要说回来,迪士尼乐园是纯粹的人造景观,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产物。如果我们把所有景观按照人为干预的程度进行排序,那么迪士尼乐园位于一个极端,它的所有细节都经过了刻意安排,如同一场大型的商业路演。
而像威尼斯、乌镇这样的景点则居于中间位置,一方面,这些景点从建筑与街道都是人为规划的。但作为历史城市,它们的形成又看似随随便便,是有心和无意共同作用的结果。
处在另一个极端的是自然景观,它们完全是大自然的杰作,没有任何人工斧凿的痕迹。自然景观尽管迷人,但我们很少会重复游览,人们不太会爬两次珠穆朗玛峰,或者每隔几年就去非洲看乞力马扎罗的雪,热带的海岛固然风景宜人,但更适合蜜月旅行,住久了未免略显乏味。
大自然美则美矣,可惜离我们太遥远了。更重要的是,大自然容不下太多的现代化,大自然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值得你流连忘返呢?说到底,还是那些有着悠久历史,人流密集,兼有优质服务和完善配套设施的地方。这听起来有点俗,但只有在那些地方,你才会发现另一种生活。
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是生活,而非单纯的一饱眼福,生活不止于观赏,还在于感受当地的节奏,品味当地的美食,通过行人、建筑和街道,去挖掘那些你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
旅行,就是寻找熟悉的陌生感,这才是旅行的深层次含义。所谓熟悉,就是我们平时能享有的一切,在新的地方一个也不能少,甚至得更好。我们需要便捷的交通,舒适的大床,友善的店家,以及物美价廉的商品。所谓陌生,就是能带给我们新鲜感,别具一格的风景,奇异的民俗,未知的体验,让我们赏心悦目,满足好奇心与虚荣心。
只有城市能够满足你多层次的感官体验与消费欲望,城市由俗人建造,所以更亲近俗人。城市有风景,有温度,有故事,城市不是吸引你去观赏,而是吸引你去生活。
但话要说回来,寻找熟悉的陌生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说到底,它是以牺牲自由为代价换来的。有趣的是,每个游客都渴望看到原生态的景观,但所谓的原生态都是纯天然的吗?典型如乌镇和迪士尼乐园,在看似原汁原味的体验背后,无不体现着精心的布局,它们只把你想看到的东西呈现给你,把光彩背后的残渣悄悄抹去。
而威尼斯则不幸成为了反面教材,它曾因历史而骄傲,如今却因旅游业背上了重负。面对如海潮般汹涌而来的游客,它没能抵住诱惑,而是选择了自由放任。最终,威尼斯为表面的光鲜付出了代价,过分追求聚光灯的结果,是这座城市重新变得陌生、昂贵而不可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