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幸福的人生,离不开这三种核心模式

2019年9月21日  来源:多元读书 作者: 提供人:jingbi23......
注:本文涉及多位发展心理学大师的观点,从中优选出这些大师的共同研究结果。本文约5000多字,深度分享这些大师从业多年的研究:什么样的模式会有一个更加幸福的人生。建议收藏阅读!

在35岁那一年,我发现自己站在一片幽暗的森林里。--但丁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幸福的人生,离不开这三种核心模式

在知乎上一搜迷茫,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故事:

26岁,毕业四年,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换了又换,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22岁以前忙于应试教育,最近同学聚会,发现同学都混的比我好,突然感觉很无助,不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30岁,25岁时在一家时尚杂志上班,刚开始公司发展好,自己也过的舒心。可是最近杂志行业越来越萧条,老板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经常有意无意提到:我们这种杂志的编辑最好不要超过三十岁。很害怕老板突然要炒我。

33岁,在国企呆了6年,工资稳定,朝九晚五,几乎很少加班,已经结婚,孩子也开始上幼儿园。可是自从有了孩子,感觉工资明显不够,生活水平明显下降。想要多赚钱却发现没有门路,辞职更是不敢想。

其实很多人也会在这个阶段遇见幽暗的森林。王阳明在三十多岁时,同样处于人生的低谷。他遇到一个淫乐好武的皇帝,又得罪深受皇帝喜爱的宦官刘瑾,从而被贬龙场。在那里,由于语言不通,又客居异乡,王阳明可谓是苦闷到了极点。

但是王阳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亲自取水、劈柴、做饭,终日研读经书,在三十七岁时,龙场悟道,成为一代大师。

孔子在三十岁时,得罪齐大夫,无奈返回鲁国。但是孔子在鲁国依然潇洒,保持积极的心态,终成一代圣人。

孔子和王阳明,都是在低谷时将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坚持自己上,没有向周围环境妥协,这才是身处低谷,看见南山。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莱文森多年从事研究中年人的生活,观察为什么有的中年人生活愉快,职业发展很好;有的却命运悲惨,一事无成。

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年的发展不得不追溯到青年时期,在十七岁到三十三岁间,青年的四个大梦会持续地影响他的一生。第一个是寻求人生的多元价值,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个大梦是找到能够与自己同行的良师益友;第三个大梦是找到终身职业;第四个是爱情、友情、亲情的探寻。

简言之就是:人生价值、良师益友、终身志业和他人关系的寻求,也就是著名的“人生四季”理论。在青年时代这四个季节互相影响,同时这一季节又影响着下一季节。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幸福的人生,离不开这三种核心模式

因此,在青年时代,塑造好的“人生四季”就格外重要,那么就需要好的底层模式。在赫伯特·西蒙的《穿越歧路花园》中写到:发现真理的关键在于要找到自然中隐藏的模式,因为模式是定律、规则、机制的产物。

以下分为三方面来讲解人生的核心模式:

  • 理性:人类认知的高级模式
  • 心流:最优体验的模式
  • 升级你的情绪系统

01、理性:人类认知的高级模式

我们都知道判断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智力(IQ)检测是很好的方法。但是我们经常发现那些高智商的人却干出愚蠢的事情,高考状元,一事无成;聪明人,干蠢事,比如大学生复制食堂饭卡,吃了半年白食,被捕入狱。

在卡曼尼的《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人类思维有两种程序:一类程序是“猛张飞”,常常情绪化,依赖直觉,经常下意识作出反应,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做出错误选择。

另一类程序是“慢诸葛”,想得更多,调用更多的认知资源,擅长逻辑分析,做出理性判断。“猛张飞”搞不定的问题,都丢给他来处理,这也是著名的“双系统理论”。

很多时候,人类大脑是有惰性的,也就是我们其实都是认知吝啬鬼,因此在做决策时,“猛张飞”显然更加直接有效,这也是聪明人做蠢事的原因。

如果我们有两个大脑

如果我们拥有两个大脑,我们的智力、记忆力、注意力等提高了两倍,我们会变得更聪明吗?

并不会,我们会变得更蠢!

当你的各项能力都提高一倍,但是你不具备理性思维,你犯错的概率也会成倍增加,对于社会的危害也会更大。

如为纳粹辩护,高呼希特勒万岁的海德格尔,他可是举世闻名的思想家;又如精通文字的诗人庞德,在“二战”期间通过意大利广播为法西斯宣传。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幸福的人生,离不开这三种核心模式

如何请“慢诸葛”出山

在漫长的进化里,动物为了更方便地生存,养成了吝啬的认知习惯,会不加推理地接受看起来可信的结论。所以,人类作为动物的一员,我们的大脑也遵循懒惰的认知准则:能不用就不用,该用脑时也不用,所以一定意义上,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也因此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这与智力无关。

那么,理性是否可以习得?

著名认知科学家斯坦诺维奇告诉我们:可以!

习得理性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质疑,也就是养成质疑的习惯。

上世纪80年代末,上演了一场全社会的荒谬剧。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表达自己,而这些父母发现了一种新疗法:在辅助者的帮助下,自闭症儿童用打字机打字,从一个字母到一个单词再到一整句话,最后甚至打出了文章。

这样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文字与他人沟通了,于是整个社会为之欣喜若狂,可是现实却狠狠打了这些父母的脸,一旦离开辅助者,疗效也就消失了。这个案例中,几乎所有人——父母、医生、媒体都没有提出质疑:自闭症儿童能打字,还有什么别的原因?

第二个方法就是明白概率性事件,我们常常会以偏概全。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以前有一个养鸡的农夫,被一个教徒骗了不少钱。于是,他就觉得和所有教徒来往,说这些人都是道貌岸然。

有一天,一个传教士到农夫的养鸡场买鸡,他选了一只瘦不拉几的病鸡。农夫觉得奇怪,问他:“你为什么要买这只鸡呢?这只一点都不好。”

传教士说:“我就是要买这只鸡,然后把它挂在我家门口。告诉所有路过的人,这只鸡是从你的农场里买来的。大家就会觉得你这里的鸡都是这样的。”

因此,认识事物需要全方位地去理解,并不能根据自己所能看到或者所喜欢的做决策。

第三个方法是明白证伪,证据的不同层级,个人经验作为证据的不足。

证伪,也就是可证伪性,简言之就是“可以证明是错的”,比如“所有树叶都是绿色的”,这句话就具有可证伪性,因为如果找到一片其他颜色的叶子,就会证明这句话是错的。

而我们常常会把证伪当作证据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比如“所有成绩差的孩子都是坏孩子”,我们会让自己的孩子远离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因为成绩差是坏孩子的证据。并且我们更加愿意自己的孩子与那些聪明的孩子打交道。

可是在现实中,往往是高智商、低理性人群更容易被收买。聪明人会深陷于特定知识领域不断犯错,他们擅长使用自己强大的计算能力将信念理性化,并避开怀疑者的观点。

久而久之,他们的错误信念,就会累积成一个孤立的岛屿,愈加固执,也愈加排外。因此才会说:“如果一个人有两个大脑,他会加倍愚蠢。”希特勒和他的法西斯主义,无疑也证明了,最有害的心智模式,常常是由那些最聪明的人获得的。

02、心流:最优体验的模式

在《阿甘正传》中,阿甘智商只有75,是一个低能儿。可是你会发现他做什么都成功,是因为运气吗?

当珍妮让他跑步的时候,哪怕后面一群人追他,他想的也仅仅是跑步本身而已,因为跑步,成为橄榄球队员,获得进入大学的名额;

在他当兵时,对于阿甘来说,他想做的只有上司的命令,因为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在越南打仗时,他因为救了很多战士,总统给他颁发奖章,阿甘也并不是要功名,他仅仅是想要救回他那个要好的战友而已。

阿甘和失去双腿的班长合伙做生意,当别人都说这个季节不行的时候,他想做的仅仅是完成战友的梦想——捕鱼虾而已,至于赚很多钱,对于阿甘来说,都是次要的。

当阿甘跑步时,一直跑一直跑,自然有了很多人追随他。当记者采访他为什么跑时,阿甘说,我只是想跑步。是的,沉浸在事情本身,这就是心流状态。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幸福的人生,离不开这三种核心模式

奖赏是一种惩罚

人的一生会受到两种力量的制约,一种是来自名利、奖赏、惩罚为代表的“外部控制”;一种是来自兴趣、好奇等为代表的“内部力量”。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在外部控制上妥协得越多,就越不能自主。

著名心理学博士爱德华·德西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分组让孩子们进行绘画游戏,一组会有奖励,另一组没有任何奖励。过几天,研究者给孩子们重新带到实验室,给他们大量好玩的玩具,包括前几天玩过的绘画游戏,这一次全都没有任何奖励。

结果显示:预期有奖励的孩子对绘画游戏的兴趣远低于没有得到奖励的孩子。

在很多人眼里,我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获得报酬,这句话就是一句废话,没有报酬谁干呢!因此,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付出社会认可的辛劳,奖赏就会伴随而来,反之,则是惩罚。

渐渐地,我们已经习惯用表扬、金钱等来与自己做交易。可是如果奖赏没有来或者减少,很快就会进入焦灼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迷茫。

在空虚中的胜利与败退

我们都习惯沉浸于“外部控制”中,最后陷入迷茫,丢失自己的兴趣,不知所措;而得救之道就在于自身,也就是“内部力量”。

1933年,海明威出版了震撼文坛的作品《胜利者一无所获》。在书中,海明威大写空虚:有些人活着,但是什么感觉都没有,他知道一切都是空虚、空虚、空虚。

不再空虚中胜利,就在空虚中败退。海明威在空虚中获得了的胜利,记者采访海明威:真动笔写的时候是非常快乐的吗?海明威坚定地回答:非常!

同时海明威又在空虚中败退,名誉的确给海明威造成了重压。当人们质疑他创造力下降时,53岁时,他写出了巅峰之作《老人与海》。

海明威在诺贝奖颁奖演讲时说道:一位出色的作家,必须面对永恒,否则每天都会走下坡路,每写完一本书只是标志着他要写出更高水平的书的开始。当他不得不面对创造力下降的事实时,也就是《老人与海》出版7年后,海明威选择了自杀。

沉浸于自身——心流

心理学家米哈尔通过对艺术家、运动员、音乐家、棋坛高手等角色的研究,他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概念:心流。

当你心中有个目标,这个目标对你来说有一定难度,而你的技能可以初步胜任这个目标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

就像米哈尔所言:攀岩的神秘就是攀登本身。你爬到岩顶时,虽然很高兴已大功告成,而实际上却盼望能继续往上攀登,永不停歇。爬山除了爬山以外,没有别的理由,它完全是一种自我的沟通。

那么如何快速进入心流的状态?

1.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这个目标不是随机效应,也不是外来的奖励,而完全是自主决定的。比如攀岩的目标就在于攀岩本身,攀爬的更高,仅此而已。

2.全神贯注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会在行动的机会与本身能力之间取得平衡。因此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如一夜成为百万富翁等

只有在做与自身能力匹配的目标时,在行动中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才能没有压力投入其中。

3.从当前体验中寻求乐趣

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的记录。在什么样的环境以及状态下,自己忘却时间,从事情本身体验到满足感,记录下来,并且寻求当时的状态。

因此心流模式是严格的自律下,从自我认知提升开始,根据自己的特质制定可行的计划。

03、升级你的情绪系统

《情商》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指出:“情绪能力比单纯的认知能力重要两倍。情绪能力高的人在学业、事业以及社交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情商就是情绪能力,一个高情绪能力的人可以针对特定的情境,构建一个最有用的情绪概念,这样他们的大脑在预测、分辨和感知情绪时,就会做出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的反应,从而让自己能更好地调整行为,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

简言之,就是较高的情绪管理能力等于高情商.

情绪粒度的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巴瑞特教授提出:一个人构建细致的情绪体验和识别并区分具体感受的能力,就叫做情绪粒度。

情绪粒度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很重要,不同的情绪粒度水平决定了你的情绪能力。那么,高情绪粒度有什么好处?

  • 第一,高情绪粒度的人能够对情绪进行细化,比如他们可以比其他人构建出更细致的情绪体验,拥有更丰富的情绪词汇,具备更强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更健康。而情绪粒度低的人,只能笼统地感知和概况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对情绪的反应不灵敏,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 第二,情绪粒度高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大量研究表明,能够精细区分不愉快情绪的人,面对压力时,很少会酗酒,在受到他人伤害时,也很少会主动报复。而情绪粒度低的人更容易感到抑郁和焦虑。
  • 第三,细分情绪有助于减轻焦虑。当你面对一样让你感到焦虑的事物时,比如蜘蛛、蛇、或明天的考试,尝试说服自己不要害怕或者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并不一定奏效,这个时候不妨对自己的感觉进行精准分类。

例如:“在我面前的这只蜘蛛长得很丑,样子让人恶心和害怕,但也有点有趣。”

实验证明,最后这种方法对减轻人们的焦虑最有效

如何提高情绪粒度

最重要的提高情绪粒度的方法就是构建和扩大自己的情绪词汇。你掌握的词汇细分越精确,大脑接下来的预测、调配和感受就精确,你就越容易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何扩大情绪词汇呢?

一是尽可能地去学习新的已有词汇:比如看书、看电影、出去旅行、尝试新的事物等;二是发明个人专属的情绪词汇:可以是一系列概念的组合,也可以是专门和家人分享的暗号。例如,有一种烦是老母亲想哄娃睡觉好去刷剧但是娃怎么也不肯睡的烦,我想所有当妈的都会秒懂。三是记录自己的积极体验。每当积极的事情发生时,记录下来,都可以强化关于积极情绪的概念。长此以往,你对积极情绪的体会就会越来越敏锐。

总结:当我们面对大部分的事情时,理性可以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当我们在做事情时,心流可以让我们很快进入状态,体验到事情本身的乐趣;当我们面临问题时,好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直达问题本质。

因此这三种模式也是人生的核心模式,拥有这三种模式的人,从发展的各个角度来看,都会有更好的人生。

理性 / 心流 / 奖赏 / 惩罚 / 情绪粒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