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酒能得到宽松的对待,这与强势的领袖与显要人物的个人癖好也有关系。从古到今,这一直是破坏瘾品管制的因素之一。彼得大帝在欧洲尝到抽烟的乐趣之后,把俄罗斯的禁烟令撤销了。在教会中发挥同样影响力的人是好吸鼻烟的教宗本尼迪克特十三世(BenedictXIII, 1649~1730),梵蒂冈还在1790年开设了自己的烟厂。领导阶层的恶癖很容易成为官方的恶癖,所谓上行下效,即便没有法律作为后盾,起码也能受到宽容。例如中国的禁烟运动,在官员们都酷好此癖的地区就推行不起来。
抽烟喝酒,以及饮用咖啡因饮品,在20世纪前半期的西方政治人物中极为普遍,我们只需回想起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在雅尔塔同桌开会的情景,就很难相信他们会共商管制烟酒的策略。麻醉药品管理局局长安斯林格本人既抽烟又喝“杰克·丹尼尔”(JackDaniels)——此酒可以“让你在不顺遂的日子振作精神”,后来落得必须用拐杖带氧气筒。专业人士也一样是烟酒不忌,而且嗜烟甚于酒。反对一切瘾品的威利医生曾说,只要牧师们、教师们、生意人、企业老板、社交名流以身作则地抽烟,“这种癖好就不会被视为恶行”。
至于那时候的医生们,在医学研讨会上总是烟雾弥漫得连幻灯片的影像都看不清。理查德·多尔爵士(RichardDoll)是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先驱人物,他曾经说,如果以他开始做研究的1948年和更早的50年前相比,担心抽烟损害健康的人不增反减。大量抽烟已经麻木了集体的危机意识,医学界内外皆然。历史学者约翰·伯纳姆(JohnBurnham)认为,本来应该以健康为念的医生都在抽烟,一般大众怎会相信抽烟真的有害健康?
伯纳姆提出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知名人士都在抽烟喝酒,好莱坞电影中一定看得见斟酒的玻璃瓶和香烟这两样道具,其他瘾品使用倒十分罕见。有史以来第一部有声电影《纽约之光》(Lights of New York, 1928)就是叙述私酒买卖的,到了1930年,所有美国影片中至少有4/5都有一些饮酒画面呈现。[欧洲影片没有相关的统计可查,但大导演勒内·克莱尔(RenéClair, 1889~1981)和让·勒努瓦(Jean Renoir, 1894~1979)以及同期其他人士的作品几乎每部都有烟酒的镜头。]好莱坞的米高梅影片公司(M-G-M)的导演克拉伦斯·布朗(ClarenceBrown)指出,由于电影显示烈酒在禁酒令之下依旧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影响了舆论对于禁酒的看法。电影明星抽烟喝酒最基本的作用是:肯定抽烟与喝酒,摧毁了维多利亚时代原有的顾忌,也冲淡了烟酒妨害健康的忧虑。
沙漠酋长之败亡。美国式的反抗:吊死主张禁酒的老古板。这幅漫画预言1932年大选后禁酒令宣告死亡,结果正如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