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每个人都是记忆提取的大师

2021年9月28日  来源:表象与本质 作者:[美]侯世达;[法]桑德尔 提供人:zhaotou97......
摘要:人类大脑对当前情景解读的准确性,是因为大脑模糊地识别出了当前情景的部分特征,然后从大脑长期记忆中搜寻相关的范畴概念,搜寻到的范畴概念会再次清晰化情景的部分特征,所以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范畴概念清晰化当前情景的部分特征,就决定了我们对当前情景的解读。同样的,我们之所以使用这个范畴概念,是因为我们之前在大脑里存储过这个概念,和大脑在搜索相关的范畴概念时恰巧搜寻到这个概念。

每个人都是记忆提取的大师

到目前为止,本章讨论的范畴化,其最终结果都表现为从记忆里提取一个复杂词组或者现成的短语,其中包括复合词、惯用语、成语、短句和谚语等。我们特别讨论了人们是如何在交流中毫不费力地理解和使用谚语的,其目的就是要揭示记忆提取过程是自然发生并且毫不间断的。这个提取过程往往在瞬息间完成,并且精确得令人惊叹。这种从深埋的记忆储备中灵活抽取所需部分的精湛能力,并非只有少数天资过人、训练有素的人才拥有,而是任何普通人的大脑都与生俱来的能力。

提醒一个不喜欢系安全带的朋友在车上系好安全带时,我们顺口就说出“小心驶得万年船”,但事先却并没有要引用任何谚语的想法。听到周末外出度假回来的朋友说他们不在家时,女儿在家里开了个疯狂派对,我们不免想到:“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当一个朋友申请了好几份竞争激烈的工作,一家公司发出了录取通知书但需要他立即回复时,我们会劝他:“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这里我们不得不暂时打断文路来提醒读者,在第1章我们曾经提到要用引号或者斜体来区分词汇和它们所代表的概念。但是在本段,所有的例子都有点非驴非马,难以归类。但是我们必须得作出一个选择,于是就任选了一个,也就是引号。

我们受到瓶子、桌子、椅子的视觉刺激时,就感觉“瓶子”“桌子”“椅子”这些词语非常客观地浮现在面前。在遇到上文所述情景时也是如此。我们仿佛感到那一个个情景具体化成了一条条谚语,放在银制盘子上呈现在眼前。当我们在瞬息之间毫不费力地从大脑中提取出这些谚语时,感觉总是“就是这句话”,就好比我们把眼前的瓶子叫“瓶子”,桌子叫“桌子”一样。这时,谚语所代表的抽象范畴中的成员就好像真的出现在眼前一样,但事实上,它们显然与桌椅这样的物体不同,因为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尽管如此,在车里还是有一个“小心驶得万年船”的抽象情境,就像车里有我们的朋友和安全带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范畴一样。在屋里还是有一个“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抽象情境,就像屋里有一大堆空酒瓶和一大群狂欢的青年人这些实体范畴一样。在谈话间还是有一个“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的抽象情境,就像有一个真实存在但稍纵即逝的工作机会一样。以上所有例子都毫无疑问地表明,我们所讨论的范畴远远超出了单个词汇能够表达的范围。

寓言

这一章的讨论越深入,那些范畴的名字就越长。我们首先讨论了“东西”“马虎”这样的复合词。说中文的人已经感受不到这些词里面的单字了,因为这类复合词早就有了自己的味道。这就好比地理学中的沉降,不同的土质融合在一起之后就无法分辨了;也有点像精心调制的酱料,只有非常厉害的大厨才能品尝出组成酱料的各种原料。之后,我们讨论了由单字意义相加得到的复合词,比如“村民”“食堂”“卧室”,等等。我们还讨论了惯用语和成语,比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雷声大雨点小”“对牛弹琴”,等等。之后我们讨论了“该睡觉了”“你脑子进水了吗”这样的句子,还有“小心驶得万年船”一类的谚语。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我们都首先指出这些说法是人们脑中某个范畴的名字,然后进一步说明,正是由于人类作类比的能力,我们才能非常直接地感受到这些范畴中的一个个成员,就像我们感受那些名字看上去更简单的范畴中的成员“桌子”“椅子”“月亮”“办公室”“书房”“一点儿”“而且”“但是”“枢纽”等一样,我们同样是通过类比才感受到这些范畴中的成员的。这就是本书最重要的论点。

那么,寓言,即总是包含某个寓意的短小故事又怎样呢?它们也是范畴的名字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并且这不是偶尔发生的事,而是一直如此,只要人们理解这个寓言。寓言让人们能够根据其寓意建立起一个范畴,而这个范畴则由它的寓意简明扼要地概括起来了。整个寓言故事只不过是该范畴的一个成员罢了,一个比成千上万个其他成员更为典型的成员。当一则寓言被人理解之后,它就变得和其他范畴一样,会不断接受新成员。在遇到新情况之后,只要能够通过类比发现新情况与这个寓言有相同的本质,那么这个新情况就成为新成员,让这个范畴变得更加丰富。

从此之后,这个寓言就和一个词差不多了。它就成了一个标签,只要那些已经将寓言内化在记忆中的人,正好遇到了一个与此寓言“契合”的情况,这个标签就会浮现出来。当然了,不需要字对字的“契合”,只要跟它的抽象寓意或者它的题目合拍,或者和记忆中模糊的情节相吻合,那这个寓言就会从记忆中被提取出来。如果我们看到有人坐在一块平板前吃饭,那很可能就会激发“桌子”这个词;如果一群孩子围着一个球和球门到处跑,那很可能就会激发“踢”这个词;与此类似,某些人和他们所参与事件的组合会激发脑中的某个寓言或者至少是这个寓言的标签。我们认为寓言和谚语、惯用语、成语、复合词、“简单”词一样,会因为我们分辨出了某个场景应该用的范畴标签而出现在脑海,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主张。所有能够激发出我们关于某个寓言记忆的情境,都是那个寓言范畴的成员之一。

范畴 / 记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