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思维误区+对世界的认知,正在被这3种思维误区毁掉-为什么越是无知的人越自信?+走出思维的误区-第一章 恰当提问的益处-海绵和淘金-别相信正确答案-批判性思维与生花妙笔-第二章 怎样找到问题和结论-寻找结论-请强调你的结论-第三章 怎样找到理由-先问“为什么”-理由和结论;谁先谁后-理由怎样帮你写作-第四章 怎样找到含糊的词语-从关键词语入手-词语的使用环境-含糊的词语和写作质量-第五章 怎样发现价值冲突-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从价值到价值假设-类比和反串-第六章 怎样发现描述性假设-填平鸿沟,重建推理-摇滚音乐问题:试一试你的本事-假设的价值-第七章 怎样评价抽样和衡量标准-你的证据何在-科学方法利弊谈-如何判断抽样的代表性-衡量标准问题-乞灵经验,充满危险-怎样评价抽样和衡量标准——小结-第八章 怎样发现竞争性假说-梵高的故事和竞争性假说的问题-无法逃避的假说怪圈-虚幻的联系-怎样发现竞争性假说——小结-第九章 怎样评价统计推理-统计错误搜寻妙法-荒唐的百分比-最大和最小的问题-怎样评价统计推理——小结-第十章 怎样找出错误的类比-类比式推理分析法-类比式论证评价法-让“灵机一动”来帮忙-怎样找出错误的类比——小结-第十一章 怎样找到推理种的错误-推理谬误大曝光-离题论证-回避问题-写作和推理-第十二章 怎样找到遗漏掉的信息-信息不足时的工作-第十三章 是否能找到其它结论-不同的假设和多歧的结论-两种选择,还是多种答案-探索多种结论-条件从句妙用-是否能找到其它结论——小结-第十四章 怎样确定价值偏好-道德推理技巧谈-第十五章 做一个暂时性的决定-第十六章 妨害批判性思维的偏见-靠不住的经验-引人迷路的心理需求-害人的陈规陋见-墨守个人信念的羁绊-启发式有效性错误-广泛探索,多处淘金-批判性思维 ——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第1章 批判性思维基础-1.1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1.2 基本概念:断言、论题和论证-1.3 再谈论证-1.4 两种好的论证-1.5 识别论证-1.6 其他术语和概念-1.7 外在因素:逻辑之外的装饰物+第2章 两种推理-2.2 两种论证-2.3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2.4 理解论证的技术+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3.1 模糊-3.2 歧义-3.3 抽象-3.4 定义术语-3.5 论文写作+第4章 可信度-4.1 断言及其来源-4.2 评估断言的内容-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4.4 可信度与新闻媒体-4.5 广告+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5.1 委婉语和粗直语-5.2 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5.3 刻板印象-5.4 暗示-5.5 加载问题-5.6 闪烁其词-5.7 贬抑-5.8 嘲笑/嘲弄/讽刺-5.9 夸张-5.10 替代证明-5.11 修辞类比和误导的比较-5.12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6.1 源自愤怒的“论证”-6.2 威吓手段-6.3 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6.4 合理化-6.5 众所周知……-6.6 主观主义谬误-6.7 相对主义谬误-6.8 以错制错-6.9 转移注意力(红鲱鱼)/烟幕弹+第7章 更多谬误-7.1 诉诸人身的谬误-7.2 生成谬误-7.3 因人纳言谬误-7.4 稻草人谬误-7.5 虚假的两难境地-7.6 滑坡论证-7.7 错置举证责任-7.8 乞题-第8章 演绎论证一:范畴逻辑+8.1 直言判断-文恩图-转换成标准形式-对当方阵-8.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8.3 直言三段论-用文恩图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实际生活中的三段论-用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第9章 演绎论证二:真值函数逻辑-9.1 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9.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9.3 真值函数论证-9.4 演绎+第10章 三种非演绎论证-10.1 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归纳三段论)-10.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归纳概括)-10.3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10.4 随机变异、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10.5 日常非演绎论证-10.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10.7 类比:未尽的话题-10.8 民意调查:问题和缺陷-10.9 数字游戏+第11章 因果解释-11.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11.3 形成假说-11.4 普遍的因果陈述-11.6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11.7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12.1 价值判断-12.2 道德推理的主要视角-义务论/道义论-道德相对主义-宗教相对主义-12.3 道德慎思-12.4 法律推理-12.5 美学推理-用美学原则来判断美学价值-为什么进行美学推理

第8章 演绎论证一:范畴逻辑

2021年2月10日 字数:636 来源: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 作者: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 提供人:chunhao17......

□在相当长的历史中,范畴逻辑都是“演绎科学”的代名词。

要提高演绎和分析的学问只有通过持久耐心的学习,而且生命有涯学无止境。

——夏洛克·福尔摩斯

幸好上面引用的大侦探的言论是夸大其辞。虽然很少有人终其一生以追求演绎的完美境地,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只要用心,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演绎的技术。

我们已在第2章简单介绍了演绎论证,本章和下一章我们将具体介绍演绎推理(论证)及其评估技术。这两章所介绍的内容环环相扣,需要你在继续往后学习之前先掌握并能运用前面介绍的内容。但只要你扎扎实实地步步推进,学好相关的知识不仅不难,也许还很有趣。

为了测试你的分析能力,请尝试指出下面两个判断之间的区别:

(1)所有物理学1A课不合格的人必须上物理学1课。

(2)所有需要上物理学1课的学生都是物理学1A课不合格的。

再看两个判断:

(3)哈罗德不会参加会议,除非瓦内萨决定去。

(4)如果瓦内萨决定去,那么哈罗德也会参加会议。

如果你不能十分清晰地回答上述问题,在学习了演绎论证的知识后,你就能更清楚地理解。我们将介绍简单有效的方法来揭示这些判断的逻辑含义,也将介绍如何分析任意两个判断之间的相互关系(顺便说一下,判断(1)和(2)陈述的不同,判断(3)和(4)陈述的也不相同)。

本章介绍范畴逻辑,下一章将介绍真值逻辑。为了更好地理解日常语言的潜在逻辑结构,在这两章中我们将介绍种种形式术语。

范畴逻辑(categorical logic)研究直言判断所陈述的类(或范畴)之间的包含及排除关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在其后的两千多年人类历史中,这也是知识阶层传授逻辑的范式。范畴逻辑的基础知识是直言判断。

□除逻辑之外,亚里士多德对很多课题都感兴趣。这些话虽然的确是他说过的,但并不具有代表性,所以不影响他的声誉。

演绎论证 / 范畴逻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