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会讲故事的人将会统治世界。
——美国谚语
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影响他人
故事人人都会讲,但是在这本书里我们所定义的讲故事,是指为了传播某一个观点,影响某个特定的受众群体,有意识地组织语言以获得认同的过程。所以,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所讲的故事呢?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曾经一位全职妈妈创业找融资的时候给著名的投资人徐小平发了一条短信。
第一句:我是北大毕业的。
第二句:现在在开淘宝店,淘宝店的销售额已经3000万了。
第三句:但是我陷入了迷茫,您是一位心灵导师,您能不能开导开导我?
结果,徐老师看到这条短信后3分钟就把电话打了过去。当天下午他们就约好见面,谈了4个小时后,徐小平就打算投资她了。这位全职妈妈就是电商平台蜜芽的创始人刘楠。经过五轮融资,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有了100亿元的估值。所有这些都源于一个三句话的自我介绍,这个介绍就是一个典型的故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如果她的这个短信是这么说的:“徐小平老师你好!我叫刘楠,我从北大毕业,创业销售额达到3000万了,想要寻求融资,能见见您吗?”你觉得这么说还会有同样的效果吗?估计徐小平老师看一下就删了。
只有“因为”+“所以”就不算一个故事——因为我想融资(目标),所以我想见你(结果),这只能算是一个叙述。那什么是故事呢?在“因为”和“所以”之间加一个“但是”,就变成了故事!这个“但是”就是故事所必备的转折、冲突、矛盾。无冲突,不故事,在这短短的三句话里,就有三个“冲突”。
北大毕业生怎么开淘宝店了?徐老师看完一定有点儿好奇,这就是第一个冲突。销售额已经3000万了,居然能做出这样的成绩?想必看到这儿,徐小平老师一定更好奇了。紧接着“但是我陷入了迷茫”,都3 000万了还迷茫?这是第三个冲突。最后再将徐老师当作心灵导师,徐老师一听肯定心花怒放啊!
也许你没意识到,这三句话其实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故事架构,叫作——因为,但是,所以。
◆ 因为我有一个目标
◆ 但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
◆ 所以我做了什么/想要做什么去克服这个障碍
故事所有的立意,也就是我们之前说到的“目的”,都是通过这个“但是”来体现的。正是这个“但是”最能勾起听众的好奇心,想要追问“为什么”“后来呢”,当他们心里带着无穷的好奇心的时候,想不给你注意力都难。
测一测你是在讲故事还是在叙述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我们就生活在无数的故事里面。人类通过故事去理解世界,解释事物的运作。从小到大,我们学习很多生存之道、人生哲理时都是通过故事来理解的。比如,当你两三岁的时候,父母告诉你不要玩火,他们一定不会说:“别玩火啊,玩火会导致三度烧伤。”因为这是事实,事实需要经验和知识的加持,才能被理解。但是如果父母说:“你别玩火啊,一会儿别把咱们家房子都烧了,再把你烧了,特别疼的!”你是不是就会马上停手?其实你爸妈就是编了一个故事让不懂事的你理解玩火的坏处。
故事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冲击力,是因为我们无论有什么背景,都熟悉故事,都会很自然地用故事去解释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情况。比如你突然听到办公室里两个同事大声嚷嚷,你脑子里就会开始编一个故事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俩有什么矛盾啊?我们都习惯用故事看待这个世界。
叙述,是按照逻辑顺序罗列事实,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故事则帮助我们解释事情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并且把这个因果和听者紧密联系起来。
叙述靠的是走脑,要有理有据。故事靠的是走心,需要情感和联想、想象的能力(见表1)。
表1 叙述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