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节奏循环的第三个阶段——综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们会回归浪漫的状态。他们现在已经掌握了确切的知识,获得了相应的能力,对一般规则和原理的理论与具体案例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他想使用新的武器。他是能够起作用的个体,所以想要有所作为。于是他们又回到浪漫阶段,想进行各类大胆的尝试,只不过此时,他们的大脑经过训练已经不再是一片混乱。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教育应该始于研究,也终于研究。毕竟,教育就是为应对生活中的直接经验而做的准备过程,这项准备促使人们通过相关的思想和适当的行动,让每一个瞬间都有价值。如果教育在开始时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结束时也没有鼓励学生保持主动性,那么这必定是错误的教育。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能发挥实效的智慧。
在大学里工作时,有一个现象令我非常震惊:学生们漫无目的地学习大量的精确知识。但那都是些得不到运用的惰性知识,反而让他们的思维变得僵化。大学教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将真正的自我展现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们明白,其实他也不是多么的博学,但他懂得思考,明白如何灵活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智慧的增长伴随着知识的削减,因为人们掌握的知识细节会融会贯通,演变成普遍原理。在将来的生活中,人们会根据情况需要,将重要的知识细节再次拾起;但养成将普遍原理烂熟于心并灵活运用的习惯,才算最终拥有了智慧。在精确阶段,人们通过对细节知识的精确学习来领悟普遍原理。而在综合阶段,摆脱知识的细节有利于灵活运用普遍原理。过去掌握的知识细节会变成潜意识下的习惯。我们不会时刻提醒自己二加二等于四,即便我们曾经确实需要用心记住这点。如今,我们所学到的基本算术知识已经演变为习惯。综合阶段的核心,是从被动地接受训练转变为自由灵活地运用知识。当然,在这一阶段,人们也会继续学习精确知识,甚至比过去还要积极。因为此时人们的大脑已经体会到精确知识的作用,并能掌握一般原理和丰富的实例。但此时,知识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无意识,这是伴随着思维的活动产生的。
总的来说,教育的整个过程都以这三个阶段为主导。十三四岁之前是浪漫阶段,14岁到18岁是精确阶段,18岁到22岁则是综合阶段。但这只是大致情况,其影响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模式。我认为,所有学科的学习并不是齐头并进的。例如,我认为当学生们开始学习词汇和语法,语言学习进入精确阶段时,他们对科学的学习才刚刚达到浪漫阶段的高潮。当幼儿学会说话时,语言学习的浪漫阶段便开始了,其精确阶段也会更早到来,而对科学的学习会更晚才开始。因此,过早地教授孩子精确的科学知识,反而会抹杀他们的主动性和兴趣,让孩子无法理解丰富的科学内涵。因此,在语言学习的精确阶段开始后,科学学习的浪漫阶段还应持续多年。
在这三个阶段下还有更小的循环,每个循环也包括三个阶段。它们的循环周期不定,可以是一天,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个学期。学生们首先会对某个事物蕴含的可能性产生模糊的认识,然后掌握相关的细节知识,最后将该事物与其他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除非孩子们能保持兴趣不灭,学会一定的技能并达成显著的成就,否则他们便无法取得进步,最终便会丧失信心。总的来说,在过去30年里,进入大学的英国中学毕业生中,有很多人都心灰意冷,失去了对知识的热情。接着,大学又重复了中学的做法,加重了学生的失败感。因此,受过教育的英国年轻人都将热情转向其他方面,而对知识很冷淡。如果有哪一天,我们能指着我国的伟大成就(我希望那不会是战争),告诉别人那是我们在课堂中实现的成果,而不是人们在运动场上实现的,那我们就能对我国的教育模式感到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