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2019年9月28日  来源:啸瞰风云 作者: 提供人:tangjiao17......

朋友家的小区最近盗窃案频发,尤其是小区后排的几栋公寓,几乎每晚都有窃贼光顾。被盗的居民纷纷倡议,要给自家楼下电梯厅安装监控探头,以杜绝隐患发生。

他们向物业反映,得到的答复是:安装摄像头,钱需由业委会来出,但业委会的态度却不置可否,原因在于,被盗的住户都在小区后排,前排的公寓从未发生过盗窃案。如果要装探头,就得配置一套价格不菲的监控系统,除非每栋楼都同意安装,让全体居民一起买单,否则就有点儿不划算了。

可前排的居民听罢不乐意了,被盗的是你们后排,我们前排一直好好的,凭什么也要我们掏腰包呢?在他们看来,哪栋楼被盗,就该由哪栋楼出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家就这样僵持不下,安装摄像头变得遥遥无期,前后排的居民也因为此事闹得很不开心。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1/5 无处不在的搭便车

类似的故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明明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为什么到头来没人愿意做呢?下面,我们用博弈论的视角解读这个难题。

熟悉我们专栏早先几篇文章的读者,对博弈论已经不陌生了。你可能对“囚徒困境”、“纳什均衡”这些概念耳熟能详,而在下面要讲的故事里,你同样会碰到它们。

假设有老张和老李两户人家住在同一条街道上。他们家门口有一块草坪,如果定期修剪,那么平时都可以享用它;但如果任其荒废,到了夏天这里就会蚊蝇滋生,家家都不得安宁。现在必须有人修剪这块草坪,但只需要一个人就够了。如果你是老张或老李,你会怎么做呢?

我们把老张与老李得到的支付,用下面这张简易的矩阵图来表示。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该矩阵共有四个象限,每个象限的左边数字表示老李的收益,右边数字表示老张的收益。右下角是一个纳什均衡。

单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无论老张还是老李,都应该让邻居去干活,自己啥也不做。因为这样既能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又不用出一分力气。可邻居也不傻啊,谁不想不劳而获?最终,每个人的最佳策略是等着别人去做,自己坐享其成,草坪就这样成了蚊子的天堂。

经济学里,把这种情况称作“搭便车”。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不难发现,如果老张老李一起修草坪,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他们每个人都想占别人便宜,草坪就得不到修剪。当老张和老李都以各自的利益为重时,两人便陷入了囚徒困境,更要命的是,这个困境是常态化的,因为它恰好是一个“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指的是:其他人坚守某个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能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而获得更高的支付。)

如果双方都不想改变策略,博弈中就会出现纳什均衡。不过,纳什均衡未必是博弈的最优解,因为双方原本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双赢,只因为每个人都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最终就产生了对大家都不利的局面。

听到这,有读者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咱们从小都看过的动画片《三个和尚》的故事吗?没错,《三个和尚》讲的就是人人都想搭便车的危害。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在现实世界中,只要参与的人越多,人们搭便车的意愿就越强。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想象一下,如果街道上不止两户人家,而是有几百户,那么草坪很可能就荒废了,因为家家户户都会这样认为:既然有这么多人,总有人会去剪这块草坪的。既然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我干脆就不干了。

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想搭便车,那么它必将陷入瘫痪。无论对社会还是组织,都是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答案是:通过权力与组织的介入。

2/5 为什么我们需要组织

之所以会有搭便车的行为,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毕竟,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合作者,当每个人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他人的死活,后果将不堪设想。

英国十七世纪著名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对此就有过精辟的论述。霍布斯认为,自私的人处于“自然状态”,人们不是相互勾心斗角,就是打打杀杀。只有用高度集权来制约彼此,社会才能避免陷入“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霍布斯虽然猜对了社会信任缺失所导致的最坏结果,却没能看见另一个坏结果,那就是普遍存在的搭便车现象。人与人之间未必经常打打杀杀,却时时刻刻想占别人的便宜。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这也正是人类需要有权力的组织的原因,它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防止陷入霍布斯式的丛林世界,给每个人提供安全感;其次是减少搭便车行为的产生,促进彼此的合作。

组织能给人们提供安全感,即使在和平年代也是如此。试想一下,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选择打工,而不是自己创业?即便创业比打工能赚多得多的钱?

因为公司是大多数人的职业归宿,我们在企业里负责一项工作,从它的日常运营中获得稳定的收入,无论生意景不景气,我们都能得到这笔收入,而由老板去承担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但是企业光给人安全感还不行,它还得促成合作与分工,否则公司的收入从何而来?国家也是如此,倘若居民都不干活,就没人纳税,没有税收,国家就不可能在公共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为了让每个公民都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政府规定所有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偷税漏税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是从政府层面杜绝搭便车行为的例子。同样,在公司里,对于偷懒的员工,老板将予以警告或开除,而对于勤勉的劳动模范,老板也不吝赏赐,以更高的待遇来鼓励他们继续卖命。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所以说赏罚机制,是组织促进成员合作的底层手段。有时候,惩罚比比奖赏更能在阻止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曾讲过一则故事。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内地,观察了当地纤夫的劳动。所谓纤夫,就是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张五常注意到,纤夫们在干活之前,会共同花钱雇一个工头。这位工头在他们干活的时候在一旁监督,谁要是偷懒,就用鞭子抽谁。这种行为看上去不可理喻,为啥劳动者要雇人自己监督自己呢?因为拉一艘船需要很多人,拉船的人越多,趁机不花力气偷懒的人就越多。纤夫雇佣工头,其实是引入一种惩罚机制,让每个人都能齐心协力,更快的把活干完。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那么,在组织里引入了赏罚机制,就能彻底杜绝偷懒现象的发生吗?

3/5 有人勤奋就有人偷懒

很多人都知道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二八法则”,“二八法则”最初的意思是:在一个社会,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但是“二八法则”不限于财富分配,在一家公司里,我们同样可以用“二八法则”来评定员工的绩效。

无论你是否接受,我们不得不承认,一家公司80%的业绩,是由20%的员工创造出来的。换而言之,其余80%的员工,都在享受这20%的员工所贡献的业绩及相应的成果。这不是说其余的人都在混日子,或者对公司业绩毫无贡献,我们的意思是,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关键驱动的,永远是少数人。

随便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倘若你是一家软件公司,那么给公司带来业绩增长的,无疑是你的程序员们,其余的部门,无论行政、财务、人事等等,尽管不可或缺,但他们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却不如你的程序员。同样的,如果你是一家贸易企业,那么销售团队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其余的部门相比之下则没那么重要。

别说是部门之间,即便是部门内部,对团队贡献最大的人,也就是个别的骨干,其余的员工,都是随时可以替代的。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委屈,凭什么认为其余80%的员工就不行呢?如果我们的每个部门都是精英部队,每个员工都是业务骨干,公司岂不是战无不克了吗?

然而,这样还真的不行。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的年轻人中间,流行着一种另类的游戏,他们开车迎面向对方驶去,比比谁的胆子大。如果大伙都往前冲,结果必然是车毁人亡。如果一方避让,另一方前进,那么前进的一方收获英雄的美名,避让的一方惨遭众人的嘲笑。这个游戏引起了博弈论学者的兴趣,他们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懦夫博弈。

懦夫博弈的矩阵如下图所示: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一方前进,一方避让,博弈中出现了两个纳什均衡

从图中我们看出,如果双方都选择做勇敢者,最终两败俱伤。如果大家都选择避让,只能一起被嘲笑。所以,这个博弈最好的结果是:一方向前,一方避让。博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

如果我们把懦夫博弈移植到社会成员的合作中去,我们也会发现类似的现象。下面是新的懦夫博弈版本: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与懦夫博弈类似,这个博弈同样有两个纳什均衡

在这个崭新的博弈中,纳什均衡是有人勤快,有人偷懒。不同的结果导致组织里必定有人要多干活,因为如果他也偷懒的话,大家就统统完蛋了。所以,组织里总需要能力强人站出来,把最重最艰苦的担子挑掉。

你一定会问,怎么会有这种事?难道公司里真的是懒汉与劳模搭配才更好吗?

4/5 猪队友与应声虫

想想我们身边的例子就知道了,每家公司,每个部门,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猪队友”。他们的能力不强,只适合按部就班的工作,可偏偏眼高手低,动不动就给你出一些馊主意。你按他的建议去办吧,等于给自己挖坑。让他按你的意思去做吧,对方又有一肚子想法,好像他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替你打下手着实委屈了人家。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即便那些猪队友并不眼高手低,你也不可能让他们干和你同样的活,做同样重要的决策,和同样的客户打交道,因为这样一来只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就好比行军打仗,战略决策永远是将军的事,他不可能召集手下士兵一起来讨论,否则仗就根本没法打!作为士兵,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听从指挥。

难怪任正非会说:员工不要和我谈战略,谁谈就开除谁。

懦夫博弈向我们展现了现实中的一幅真实画面,在合作中,强势的一方享有更大的话语权,而弱势的一方只能选择配合或忍让。如果大家统统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合作就不可能有结果。

在政治上也同样,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在战后推行民主政治,却很快陷入战争与动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利益集团没有一个愿意妥协,大家各争各的,谁也不让谁,社会就无法团结,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治机器稳定局面,国家就会鸡犬不宁。

在公司内部,这种懦夫博弈的现象更为普遍。有人进,就有人退,毕竟,公司里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懒汉,但总有一部分员工勤快,一部分员工偷懒。这里所说的偷懒,未必指上班不干活,而是在懦夫博弈中退让的一方,当习惯于听从上级的指令之后,就会逐渐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你说啥我就做啥,我再也不需要动脑经了。我也不敢对上级的做法提出质疑,反正错不错都是你领导的事,跟我没关系!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对组织而言,这种现象会引发更糟糕的后果,就是所有人都成为懦夫博弈里的“懦夫”,唯有老板始终强势。公司最后就成了老板的一言堂。这种情况,在中国的企业里尤为普遍。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家习惯于扮演家长的角色,当公司里敢于挑战权威的人被清除殆尽之后,组织里就只剩下一群应声虫,他们会让企业家跌入自欺的陷阱,从而失去应有的判断力。无论组织领导者的能力有多强,当他产生“我说啥都对”的错觉时,企业离衰败也就不远了。

5/5 踩油门与踩刹车的人

中国人从小就崇尚纪律,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团队,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能够所向披靡。

但是上下整齐划一的企业,真的会强大吗?事实证明,如果企业内部禁止出现不同的声音,它的命运就被当权者给绑架了,当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时,企业的生命力也将随着当权者的能力退化而枯竭。

所以,优秀的企业家,会允许身边敢于唱反调的人出现,因为有时候唱反调并不意味着和老板对着干,而恰恰是在帮助老板。

记得很多年前,马云在一次访谈中说道:在一家企业中,既要有踩油门的人,也要有踩刹车的人。对于阿里巴巴而言,踩油门的人正是马云,而踩刹车的人正是阿里CFO蔡崇信。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蔡崇信

马云是一个天才的企业家,他拥有异乎常人的战略眼光与布局意识。但是阿里巴巴能有今天的成就,蔡崇信同样功不可没。蔡崇信是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拥有丰富的法律与财务背景知识,当初,他放弃百万年薪加入初创不久的阿里巴巴,为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与金融领域的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蔡崇信,阿里巴巴不可能走到今天,在阿里巴巴,蔡崇信与马云亦师亦友,是他为阿里注入了“理性”与“法制”的精神,让阿里团队摆脱了早期的江湖色彩,成为一家拥有国际视野的伟大企业。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里聊过本田,今天很多人把本田的成功,归结于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工程天才。然而,本田能发展成一家国际巨头,离不开一位幕后英雄,他就是本田宗一郎的合伙人——藤泽武夫。

勤劳VS懒惰: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权力的组织

左边为本田宗一郎,右边为藤泽武夫

本田宗一郎是个技术狂人,却对经营一窍不通。藤泽武夫不懂技术,却对营销非常在行。除此之外,藤泽性情温和,擅长和人打交道,而且颇有金融头脑,当本田公司因为资金问题遭遇危机的时候,是藤泽武夫四处奔走,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

企业越大,核心团队就越需要多样化的人才,只有不同性格,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在一起,企业的发展才会更有弹性。当然,并不是所有合伙人都能配合地天衣无缝,乔布斯与百事前CEO斯卡利由当初的一见如故,到最后拍桌子走人,就是反面典型。

所以说,一家企业能否做大,就看创业者能吸纳多少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从博弈论的角度说,一家企业越是集权,就越有可能出现懦夫博弈,它的纳什均衡注定是老板说了算,员工唯唯诺诺,一忍再忍。这样的企业可以成为一座大工厂,但注定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差劲的领导发号施令,合格的领导制定规则,优秀的领导凝聚共识,卓越的领导寻找伙伴。好的博弈不是追求一时的输赢,而是与他人建立信任的过程。

勤劳 / 懒惰 / 组织 / 规则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