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意识+什么是自我意识-意识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吗?-意识和思维动力学-揭开意识的奥秘:兼谈认知相对论纲领-还原论方法无法解开意识之谜,理解意识需要整体考虑-意识是什么?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答案-“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现在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理论依据-意识是什么?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答案-意识之谜即将揭开?-未被完全意识到的工作空间-寻找神经关联-人的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意识”就是感觉与认知-破解认知之谜,你需要准备哪些知识?-意识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副产品-人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底层原理(1)-人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底层原理(2)-人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基本原理(3)-罗素所谓的完美语言体系究竟存在吗?-判定意识或认知理论体系有效性的测试标准-理解意识的科学研究范式-神经系统为什么存在-动物机体存续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大脑需要不断接收各种信息?-论信息的本质-为什么人对不同的刺激的适应性不一样?-人体对环境的自适应调节是如何建立的?-潜意识、意识与行为,三者的关系如何?-神经网络、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络有什么本质性的异同?-听过很多人想做自己|但你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精神-人的意识是什么?思想是什么?我们被什么东西规定着-想不想知道,你的意识和思维怎么来的?+大脑网络如何实现从意识到潜意识的状态转变?-开悟:玄秘意识的最高境界如何界定?-你的意识可以离开躯壳吗-为什么喝醉后,身体和意识都不是你的了-意念是如何影响健康的?看完这一篇就全懂了-意识是如何运作的?本文将颠覆你的认知-为什么”你越禁止,孩子越要干“?科学解释来了-人类拥有智慧,但大部分人从来没有真正调动过「智慧」,为什么?+《脑与意识》关于意识的研究-第一部分到底什么才是“意识”-第二部分人脑与意识的关系-第三部分意识的活动规律-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何会出现理性+脑与意识-推荐序:开启意识探索之门-引言 寻找思维的物质基础-从笛卡尔谈起-意识——人类的终极之谜-界定“意识通达”-看得见VS看不见-主观报告科学吗-寻找意识思维的标志-意识科学的未来-1 如何以科学方法研究意识-意识面面观-最小差别实验-双目竞争-注意瞬脱-掩蔽意识知觉-相信主观报告-2 打开“黑箱”,探索无意识-无意识研究的历史-在脑中定位无意识-阈下启动效应-自动视觉加工-象棋大师的无意识思维-声音和图像的自动联结-无意识的语义启动-批评与自我批评-无意识算术-不依靠意识的概念组合-无意识与注意-无意识与决策-无意识与问题解决-在睡眠中获得灵感-阈下知觉小结-3 意识有什么用-无意识统计,有意识抽样-意识让思维延续-人类图灵机-社会分享-4 发现主观意识的客观标志-意识——神经激活的雪崩-意识通达的时间进程-滞后的意识-区分意识与无意识-全脑启动-深入意识脑-全脑激活的意识网络-引爆点-解码有意识的思维-现实与幻象-如何阻断意识-罐中之脑-5 意识理论的构建和计算机模拟-意识是全脑信息的共享-超越模块化-交流网络的演化-编码意识思维-全脑神经工作空间-计算机模拟意识的启动-无休止的自发活动-自发活动的进化-无意识的分类-物质的主观状态-6 将意识科学应用在临床-意识疾病的分类-能够思考的“植物人”-如何与植物人沟通-提出检测意识的新方法-皮质探测-检测自发想法-如何恢复患者的意识-7 意识科学的未来:让人类意识不再孤独-婴儿有意识吗-动物有意识吗-猴子有自我意识吗-人类意识是独一无二的吗-为什么人类会有精神疾病-如何建造有意识的机器-致谢-译者后记+意识与脑:一个还原论者的浪漫自白-第1章-第2章-处于科学萌芽期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研究神经细胞的生物物理学-加州理工学院、教学、研究和物理学家眼中的脑-再次面对意识的冲击-第3章-感受质和自然世界-意识的功能是什么-对意识定义的困难-论动物的意识-论自我意识-第4章-在脑中发现意识-一览无余的隐藏物体-并非所有的神经元都参与意识-新皮层的高级区的神经元与意识紧密相关-注意到某物,可却没看到它-第5章-调节意识特定内容的一些灰质小块-概念神经元编码了霍默·辛普森和詹妮弗·安妮丝顿-两个皮层半球中的每一个都能产生意识-意识能够永久地消失,留下一具僵尸-第6章-脑中的僵尸行动者-社会无意识-无意识无处不在的影响对我的探索意味着什么-第7章-自由的强立场与实用立场的细微差别-经典物理学与决定论:钟表装置的宇宙-钟表装置宇宙的终结-心智针对一个量子事件而实现另一个量子事件的自由是有限的-作为对行动的事后想法的意志-自主性,或这个有意识的意志体验-评估这个处境-第8章-狗,或者意识是出自脑吗-意识内在于复杂性-意识与信息理论-整合信息理论-泛心论与德日进-第9章-严重受损患者的意识测量仪-运用光遗传学追踪意识的踪迹-来到新视域-第10章-二元论、灵魂和科学-宗教、理性和弗朗西斯·克里克-自然神论,或作为神圣缔造者的上帝-有神论,或作为介入者的上帝-启示和经文有帮助吗-我曾有过田园牧歌的生活-将我的旗帜钉在桅杆上-意识与脑:注释-意识与脑:译后记+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赞誉-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推荐序一-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推荐序二-开场白-第1章 伽利略之梦-第一部分 证据:自然实验-第2章 导论-第3章 大脑-第4章 小脑-第5章 两位盲人画家-第6章 闭锁的脑-第7章 失去记忆的意识-第8章 分裂的脑-第9章 矛盾的脑-第10章 着魔的脑-第11章 睡着的脑-第二部分 理论:思想实验-第12章 导论-第13章 伽利略与光电二极管-第14章 各种各样的信息-第15章 伽利略与相机-第16章 整合信息:多与一-第17章 伽利略与蝙蝠-第18章 看到黑暗:解构黑暗-第19章 黑暗的意义:建构黑暗-第20章 亮光宫殿-第21章 感受质花园-第三部分 意蕴:意识的宇宙-第22章 导语-第23章 夜幕降临之一:死亡-第24章 夜幕降临之二:痴呆症-第25章 夜幕降临之三:忧伤-第26章 黎明之一:意识的减弱-第27章 黎明之二:意识的进化-第28章 黎明之三:意识的发展-第29章 白昼之一:探索意识-第30章 白昼之二:想象意识-第31章 白昼之三:发展意识-收场白-第32章 伽利略的最后三个梦-结束语-第33章 研究问题+意识本能-前言 挣脱困境,进入意识探索新视野-第1章 古人眼中的意识-早期探索:成功与失败-笛卡儿登场:身心分离-第2章 经验主义哲学的黎明-白板、人类经验与神经科学的开端-科学的一小步-灵魂是国王,而非总管-洛克的崛起-准备迎接现代观念-我是谁,自我是什么-德国人与潜意识心智-弗洛伊德和他对机械主义的颠覆-达尔文向所有人发起的挑战-第3章 现代思想的诞生-加拿大人的反抗与现代神经科学的崛起-美国人的认知革命-在梵蒂冈寻找答案-现代哲学家的一次尝试-克里克向现代科学发出的信号-第4章 模块化的脑-模块缺失却照旧工作的大脑-向更大的脑进化吗-模块化大脑的优势-模块化的诞生-模块化连接-动物脑与人类脑的差别-寻找意识-第5章 层级化的脑-复合体的结构-稳健、复杂与脆弱-通用设计策略-层级化结构中的神经科学-会进化的层级系统-规则产生自由-大脑的无数种工作方式-从染色体到意识-控制你自己-第6章 受到损伤却有意识的脑-拜访医院-无意识的僵尸-有意识的静物-皮层下的情绪引擎-意识中的感受-皮层增强意识-意识的普遍性-第7章 互补的概念:来自物理学的礼物-物理学的起点与决定论-量子力学与因果关系的统计学观点-互补原理的诞生-第8章 从无机到生命,从神经元到心智-量子力学使人头疼-断面与生命起源-符号中的生命:冯·诺伊曼的引导-符号的物理学:帕蒂按下了起始键-基因编码真的是一种代码-符号闭环:吃尾巴的蛇-投降与停战-鸿沟问题的可能答案-第9章 汩汩溪流与个人意识-两个意识不同的有意识的半球-意识就像小气泡-气泡的背景-钟楼里的蝙蝠-如果只有右半球会怎样-感受变了还是记忆错了-我感故我在-气泡是有序还是混乱的-一个著名的控制层级故障案例-进化使意识变得丰富-第10章 意识是一种本能-反直觉的大脑设计原则-最终的观点-“意识本能”致谢+意识的解释-导读暨推荐序(Ⅰ)-导读暨推荐序(Ⅱ) 理解意识——从笛卡儿到丹尼特-前言-第1章 序幕:幻觉如何可能-2.大脑里的恶作剧分子-3.聚会游戏:“心理分析”-4.预览-第一部分 问题和方法-第2章 解释意识-2.意识的神秘-3.心智素材的魅力-4.为什么二元论失势-5.挑战-第3章 访问现象学公园-2.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经验-3.我们对内在世界的经验-4.感受-第4章 现象学的方法-2.第三人称视角-3.异现象学的方法[3]-4.虚构世界和异现象学世界-5.人类学家的谨慎魅力-6.发现某个人实际上在说什么-7.沙克的心智意象-8.异现象学的中立性-第5章 多重草稿vs笛卡儿剧场-2.引入多重草稿模型-3.奥威尔式修改与斯大林式修改-4.意识剧场再访-5.多重草稿模型在行动中-第二部分 心智的经验性理论-第6章 时间与经验-1.飞逝的瞬间与跳兔-2.大脑如何表征时间-3.利贝特论“回指”-4.利贝特论对意向的意识的主观延迟-6.遗留问题-第7章 意识的演化-2.早期岁月-3.脑里的演化、鲍德温效应-4.人脑里的可塑性:布置舞台-5.自动刺激的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发明-6.第三种演化过程:弥母与文化演化[15]-7.意识的诸多弥母:虚拟机器将要安装-第8章 词语如何用我们做事[1]-2.官僚体制vs群魔混战-3.当词语想让自己被说出来时-第9章 人类心智之架构-2.以简短概要定位-3.然后发生了什么-4.乔伊斯机器的力量-5.但这是意识理论吗-第三部分 意识的哲学问题-第10章 展示与讲述-2.词语、图画和思想-3.报告和表达-4.僵尸、升级僵尸和用户幻觉-5.常识心理学的问题-第11章 废除证人保护计划-2.盲视:局部的僵尸状态-3.藏针游戏:一种提升意识的练习-4.修复的视觉:除了信息之外,还遗失了什么-5.“填充”vs找出-6.忽视:认知欲望的病理丧失-7.虚拟呈现-8.眼见为实:与奥托的一次对话-第12章 感质的非质化-2.为什么会有颜色-3.体验我们的经验-4.哲学的一种胡思乱想:颠倒的感质-5.“副现象的”感质-6.回到我的摇椅-第13章 自我的实在-2.一个客户有多少个自我-3.存在不能承受之轻-第14章 想象意识-2.成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子-3.心智化和物质化-附录A 给哲学家-附录B 给科学家

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何会出现理性

2020年10月8日 字数:4843 来源:小务虚 作者: 提供人:kinol......

意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我们先借如下这张图来理解意识的工作原理:

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何会出现理性?

图来自洪兰教授

比如中间的形状是什么?

  • 如果我们坚着看,那么它就是13。
  • 如果我们横向看,它就是B。

如果是这样看呢?

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何会出现理性?

单单这个图形:

  1. 如果是一位没有上过学的小孩来看,那么它就是一个黑色图形。
  2. 如果这位小孩刚好学过数字,那么他会说它是13。
  3. 如果这位小孩只学过字母, 那么他就会说是B。
  4. 如果是位数字老师,那么他大概会首先读出13。
  5. 如果是个英语老师,那么他大概会首先读出B。

这就是我们意识的用智方式的工作原理,对应上面的1-5:

  1. 第一位小孩的大脑里面,没有数字模型与字母模型,于是只读出黑色图形。
  2. 第二位小孩大脑里,只有数字模型,把这个黑色图形放在数字模型中,可快速类比出13。
  3. 第三位小孩大脑里,只有字母模型,把这个黑色图形放在字母模型中,可快速类比出B。
  4. 数学老师大脑中有数字与字母模型,但是由于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于是数字模型成为强模型,人会默认的拿强模型来解读,于是读出13。
  5. 同样,英语老师的大脑里面,字母模型也是强模型,于是首先也会解读出B。

从上面这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 第一位小孩没有任何后天模型(数字模型与字母模型),但是他有先天模型,比如基于我们眼睛的光波颜色模型,因此,这个颜色先天模型是后面两位小孩及两位老师的基础模型。
  2. 即所有后天模型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建立在先天模型基础之上的。没有先天模型,后天模型无法发挥作用,比如色盲者,如果连黑色图形都看不到,那么字母模型与数字模型均无法发挥作用。
  3. 大脑有什么样的模型,就能解读出什么样的结果。
  4. 当同一个对象有多个模型时,我们首先会用我们大脑里面的强模型去解读,强模型决定结果。
  5. 类比什么样的模型,就能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意识的工作原理:类比式用智方式

在这里,先天模型就对应我们的本能意识,后天模型就对应我们的理性逻辑。

因此,本能意识与理性逻辑就构成我们的意识,本文主要讨论意识的工作原理。

因此,就是讨论本能意识与理性逻辑,也就是讨论先天模型与后天模型的形成机制及关系。

我们先来初步了解下本能意识与理性逻辑的关系:

  • 本能意识是理性逻辑的基础与前提。
  • 理性逻辑的高效率是建立在本能意识的高效率之上的。

本能意识(先天模型)

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何会出现理性?

这里的本能意识指我们的先天模型,包括我们人体的五官的所有对外界的反应,由于视觉占我们获取世界80%的信息量,我们借如上这张图来理解视觉这个先天模型的用智方式。

如图红色箭头所指就是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它只占宇宙所有光波频段的十万分之一不到,也就是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十万分之一。

也就是光波波长400纳米到700纳米的频段,我们的眼睛,把这300个无区别变量的频率,建模成7种主要颜色。

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何会出现理性?

于是打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光波波长,是这300个无区别的数字,比如500纳米的光波打到我们的视网膜上, 在我们的视中枢被建模成蓝色。如上图所示,大概每50个频段就被建模成一种主要颜色。

理解这个用智方式的核心:

  • 视觉只建模光波里面的300个频段的波长,只需要满足生存即可。
  • 即使只是300个频段,视觉也是继续把它进行压缩,压缩成7种主要颜色。
  • 原本300个频段是无区别的数字,被建模成7种可区别的颜色。
  • 这7种颜色所形成的模型,就是我们的先天颜色模型,任何一个颜色放在这个模型中,即可快速对结果进行反应。比如在一片绿色的树叶中,可以快速定位到那个红色的果子。
  • 于是,建模后,就可以实现对目标对象的高效的省能的依存。
  • 本能意识的其他器官的工作原理基本都是采用这样的用智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达成高效的省能的依存。

这种用智方式是通过亿万年的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共同打造的,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基因进行了大量的变异,而变异出来的基因所拥有的能力,具有这种能更高效的依存目的对象的特征,则就具有生存优势,就更容易遗传下去,而那些基因变异出来的能力没有这些特征的,就会被淘汰。

因此,基因突变与大自然选择共同打磨,具有如下特征:

  • 基因突变率是极小概率事件,比如只有十万分之一左右。
  • 正常情况下,基因在大自然的生活环境是极为稳定的。
  • 因此,极小概率突变出来的基因,首先是要被淘汰的。
  • 极少数突变出来的基因,刚好突变出具有更高效的依存目标对象(如能量)的能力,则会获得生存优势。
  • 原本已经稳定生存的基因,会因为新基因的更高效的竞争而被淘汰。
  • 极低的基因突变率及极大的淘汰率,意味着这种进化是一个宇宙级别下的大尺度的时间事件。
  • 演化表面是随机变异,但是选择却呈现定向选择,演化呈现为单向强化。

这就是本能意识在自然界的打磨完善过程,这个过程的所有能力,都是通过基因这样的一步一步的随机变异,通过大自然的优胜劣汰规则,内置到基因里面的。

因此,什么样的能力会在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里面胜出?

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

根据现代宇宙论,万物都是能量转化过来的,而生命的过程正好就是反能量的熵增定律的过程。

因此,任何生命结构,要维持其结构的稳定存在,就必须源源不断的从外界获取能量,而这个从外界获取能量的过程,就表达为竞争能量的过程,在动物界,这个竞争能量的过程,就表达为吞食生命与被吞食的过程,动物捕猎其他动物作为能量,同时该动物也有可能被其他动物捕猎。

这就是竞争能量的过程,谁能更高效更省能的获取到能量,谁就能存活下去。

于是,这个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就表达为获取能量的效率之争,它是生命反熵增定律的作用下,必须遵守能量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所规定的。

比如我们前文的视觉颜色模型,颜色的本质都是光波的波长,但是对于满足人在动物丛林环境的生存来说,我们并不需要看到所有的光波,因为每多依存一个对象,就会多消耗一份能量,这是违背能量最小作用量原理的。

因此,我们的眼睛只需要看到宇宙所有光波的十万分之一,也就是只有300个频段的波长即可。

但是即使是这300个频段的波长,依存对象也太多,消耗的能量也很大,同时依存的对象不具备可快速识别的特征,这会使得它在竞争中会处于劣势地位,于是视觉一方面继续压缩这300个频段的光波,把它压缩成7个主要频段,另一方面对这7个频段进行建模,把它建模成7种可区别的颜色,因此,我们在一片红色的丛林中寻找食物的时候,瞬间远远就能看到红色的有能量的果子。

这就是万物的进化原理,所有动物的感官都按照这样的原理进化的,而它最底层就是被能量的熵增定律与最小作用量原理规定着的,它的实现方式,就是通过竞争,通过把依存对象建模成可快速判断的模型,从而获得生存优势,然后不断迭代进化的。

理解这里的核心 ,就是竞争与类比。

竞争与类比

实际上,我们如果把尺度拉大到宇宙这个级别,那么竞争与类比是同一回事。

比如38亿年前出现单细胞,刚开始的时候,单细胞又管能量,又管增殖,然后随着能量的衰减,单细胞的生存形势恶化,获得能量越来越难,于是有些单细胞分化成双细胞组织,一个管能量,另外一个管增殖,于是这个双细胞组织获取能量的效率就会比单细胞高效,于是它就获得生存优势。

这就好比我们今天的家庭,一人管内一人管外,分工合作,效率就会比一个人既要管赚钱又要管孩子更高。

随着能量的继续衰减,双细胞的生存形势又进一步恶化,于是他们又分化出多细胞有机体,进一步细化分化,比如有人管能量,有人管增殖,有人管其他,有人管体内多细胞之间的信息与能量传递,也就是我们的神经网络出现。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的公司,每个人负责一个细分领域,甚至同一个岗位也有多个人在竞争,而神经网络就好比公司的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内各部门各器官之间的信息沟通与资源调配。

然后以公司的形式去跟其他公司竞争。

比如分化到动物的时候,每一个动物体内,就是无数细胞组织部门所组成的有机体,这些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细胞组织在神经系统的共同管理下,形成一个统一对外作战的有机体,去与其他动物有机体竞争,正如我们今天公司与公司的竞争一样,在这样一个残酷的动物丛林竞争中,效率低下的动物就会被其他高效率的动物淘汰。

然后有哪些基因突变出来的更高效的能力,则又能成为胜出基因,就这样,通过不断的竞争,万物的演化呈现了升级的效果,不仅体内各组织各器官在不断的相互竞争,动物有机体之间也在不断的相互竞争。

最终迭代演化出人类的意识,特别是人类的理性逻辑。

理性逻辑(后天模型)

人体内有40万亿-60万亿细胞,我们的脑神经元细胞有800亿之多,这个庞大的神经管理系统,就是在不断的与其他有机体的竞争中,在本能意识被不断打磨升级的基础上,最终迭代出我们的理性逻辑能力,它是本能意识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升级过程,它是本能意识用智方式的延伸,它们都具有同样的工作原理。

比如我们的数字模型与字母模型,通过建立数字逻辑模型与字母逻辑模型,然后存储到大脑里面,当读到一个数字时,把数字类比大脑里面事先已经存储的数字模型,就可以快速得出该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因此,后天逻辑模型与先天逻辑模型的建立遵守同样的原理,都是通过先建立有效的逻辑模型,然后通过类比的形式来达成对目标对象的快速判断。

比如我们前文的先天颜色模型,它通过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的共同打磨,迭代出了一个高效率的颜色模型,内置到我们的基因里面。

而我们的数字模型与字母模型,则是通过后天学习,内置到我们的大脑里面。

因此,先天模型与后天模型,决定着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 同一个物种的先天模型基本都一样,今天的人类是7万年前的智人演化而来的,因此大家的先天模型基本都一样。
  • 先天模型有大量的先天打磨,已经被打磨成一个个完善的自动化反应的模型,因此所有的类比都是瞬间完全的,不需要我们显意识调动的,本能意识自动化完成。
  • 因此,本能意识是没得选择的,比如我们张开眼睛就能看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且每个正常人看到的世界基本都一样,这是没得选择的。
  • 因此,本能意识的用智方式是高效的省能的,它使得我们一天能自动化高效处理大量的事务而不劳累。
  • 越原始的模型越具有稳定性,因此,本能意识模型具有极稳定的特征,是一辈子都不变,甚至是几十万年都不变,因为基因突变需要上百万年。

正如万物是一系演化的一样,后天逻辑模型也是在先天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因此,它的良好发挥离不开先天模型:

  • 后天逻辑模型是建立在先天逻辑模型的基础之上的,比如开头那张图,首先必须先读出黑色图形,其次数字模型或者字母模型才能发挥作用。
  • 因此,后天逻辑模型的高效率,是建立在先天模型的高效率之上的。
  • 后天逻辑模型工作原理与本能意识先天模型一致,都是通过类比达成快速高效判断的。
  • 后天逻辑模型不同人不一样,它具有可选择性,大脑存储了什么样的逻辑模型,决定了我们能解读出什么样的结果。
  • 后天逻辑模型在大脑里面对应粗细不一致的神经元,比如英语老师的字母模型在大脑里面对应的神经元就会比常人粗大,于是他更容易解读出字母B。而数学老师则更容易解读出数字13。
  • 后天模型相比本能意识先天模型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比如人类在2000年间,宇宙观的多次改变,从地心说-->日心说-->绝对时空说-->相对时空观-->量子力学等等

这就是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其核心就是在能量的熵增定律与最小作用量原理的规定下,在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的共同打磨下,通过竞争与类比的方式,不断升级迭代出来的一种可有效快速判断的用智方式。

于是,类比的用智方式,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特别是表达为竞争的类比方式,它是万物不断升级演化的实现方式,也是我们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何竞争不可避免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及能量的熵增定律,我们知道能量从137亿年前的最高点,不断的在指数下降,一直下降到我们今天,而且还在继续下降。

而生命是反熵增的过程,因此,生命的演化过程就表达为必须不断升级进化的过程,而这种升级进化就是通过竞争与类比的形式实现的,那些无法竞争的劣势结构,就会被淘汰,只有不断强化的结构体,才能存活下去,这就是竞争不可避免的根本原因。

正是在它的直接推动下,万物呈现出不断强化的演化过程,最终迭代出人类的意识,因此,类比的用智方式,也成为了人类意识工作原理里面的核心,正是在它的推动下,结构体不断竞争演化出人类的高效的本能意识,为人类的理性逻辑诞生铺垫好了基础。

随着能量的指数衰减,万物强化演化最终迭代出人类的理性逻辑,而正是理性逻辑,使得我们全人类形成了一个分工与合作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仅覆盖当今75亿人,还包括了所有的前人,而它的核心力量就在于,理性逻辑所形成的逻辑模型具有可传承与可迭代性,它是基因进化的继续与延展,它同样通过竞争的方式,使得所有的逻辑模型都在不断的竞争中升级迭代,正是在这样一个分工合作的人类共同体的作用下,今天的人类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而所有的这一切,就是竞争展开的结果,而它的最底层规定性,就是能量的熵增定律与最小作用量原理。

这就是为什么万物及人类不断竞争的原因,我们将不断竞争下去,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应对当下不断指数恶化的生存形势。

这就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它的核心就是通过类比以达成快速有效依存对象,同时,也正是在意识的类比用智方式的作用下,万物及人类社会呈现出不断强化的演化方式,这就是竞争不可避免的原因,而所有这一切的最底层规定性,就是能量的熵增定律与最小作用量原理。

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何会出现理性?

小务虚:专注打通思维模型的道,由下而上,构建整个思维模型体系,内置到大脑,形成本能

意识 / 工作原理 / 理性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