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四条法则,让你处理懂得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2018年12月16日  来源:慕言慕妤 作者: 提供人:看见那......

人性很复杂。

在这个世界上,与我们接触的人,往往不是那种大慈大悲或者大奸大恶的人,而是处于两者之间,是那种没那么好又没那么坏”的人。

对于大慈大悲和大奸大恶这两种人,我们很轻易就能够想出一些应对策略:前者感恩,后者远离。

只要发现他们是这样的人,我们自然懂得怎么做。

然而,当我们去面对那种是属于“没那么好又没那么坏”的人的时候,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就体现出来了。

因为我们无法得知他们背后是大慈大悲,还是大奸大恶,我们只能花费时间跟他们相处,才能知道他们的真正为人。

而正正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时候我们的相处行为,就决定了我们的关系走向。

记得前两年我去武汉出差,一出机场我就立刻乘坐出租车前往工作的会场。不知道是不是觉得我是外地人的关系,当时出租车师傅直接跟我说,去那里大概要80元,不打表。

虽然我觉得有点贵,不过人生地不熟,又赶时间,就觉得没所谓了。

由于我第一次到武汉,对这座城市充满好奇,所以前往会场的路上,我就跟师傅说起话来,聊一聊这座城市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地方,期间肯定会聊到武大。

然后我就问师傅,他的子女是不是也考上这所大学。没想到师傅就跟我抱怨说,他儿子哪有这么厉害,让他留在本地上学,他就是不听,非得要出省念书不可;一年才回来几次,电话又没几个云云,说得很是不满。

听到师傅这么说,我只好就安慰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啊,都喜欢出去闯,很少呆在家乡发展了,他们很难体会到做父母的苦心,也很难明白你们是多么牵挂和担心他们。好像师傅你这么大年纪,还要这么辛苦出来开出租车拉客,也是想子女的生活过得好一点,不是吗?”

师傅很感慨地说:“对啊,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只顾自己了。”

我和师傅一路上聊了很多,一直聊到目的地。临走下车之际,我就随口问一句“要80元对吧”,然后掏钱出来给师傅。没想到师傅突然战战兢兢地跟我说:“六十可以了,给六十就可以。”我问他为什么?师傅说我第一次来武汉,就当是给我个优惠啦。

连声道谢后,我就上去会场,很开心跟同事分享这次经历,同事却吃惊地看着我说:“从机场过来,坐车打表也就五十元左右。你被坑了还这么高兴?”

但是我的关注点并没有放在车费上,而是放在出租车师傅行为的转变上。

一开始师傅看到我是外地人,就打算坑我八十元。后来我和他聊天,我“不小心”关心了一下他的生活,彼此之间有了情感的联结,于是他最终只坑了我十元——说不定不是坑,只是凭经验算出来的车费而已。

师傅是“坏人”吗?如果是,他后来就不会良心发现减少坑我的钱。那他是“好人”吗?如果是,他一开始也就不会想着坑我钱。

在我们的生活周遭,就是充斥着这种“没那么好又没那么坏”的人。

有时候觉得跟他们很容易相处,有时候却觉得跟他们之间还存在着隔阂;有时候他们对你很好,可有时候他们对你却像是换了另一种态度似的,导致你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跟他们相处。

这样的人,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包括你,我,他。人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生物。

当有文章或者有书籍要教导你,怎么跟这么复杂的人性打交道时,你不要以为找到了人际关系的终极相处法则。即便你完全做到这些法则,你依然还是会碰到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因为没有一个法则,可以一次性应对生活当中的全部情况。

而这些情况,正正跟我们变幻莫测的人性息息相关。

四条法则,让你处理懂得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什么是人性?

阐述什么是人性,一篇文章根本说不清楚,也说不完。因为这需要从人类的基因和千万年来的进化演变说起。

但如果把人性的特质缩小到人际关系这个范围内,那么简单很多了。

人性的本质是利己,这一点无论是心理学家还是经济学家,都已经有相关了理论的印证。

《自私的基因》一书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说过:人类进化到现在,所有的进化行为,都是基于“自私”之上。

当然,这个“自私”,是广义的自私。

例如你饿了,自然想满足自己的食欲;你累了,自然就睡一个好觉;你有钱了,当然是想给自己一个好生活。

自己的需求是属于优先级,所以我们的行为,往往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首要任务,然后才去满足别人

值得注意的是,利己行为并不等同自私行为。我有十块钱,我买东西给自己吃,不给你买,这是利己,因为你可以自己买;但我把原本留给你的包子,全都拿给自己吃,让你没得买也没得吃,这才是自私。

换言之,自私是属于一种利己的行为;而利己的行为,却不一定是属于自私。只要不损害他人,我怎么利己都行。

这个界线一定要区分清楚,这对于我们人际交往很重要。

在利己的基础上,那人与人的交往,不外乎两个原因:

1,物质上的满足;

2,情感上的满足;

这两种普遍的利己行为,都关乎我们的切身利益。没有这两种需求做“基站”,很多人只要心生不爽,看到你就直接开骂;有了后,就需要遵守一定的行事法则了。

例如我在公司上班,除非不想混了,否则我肯定不敢得罪老板,因为他是给我发工资的人,满足到我物质上的需求;而跟朋友聊天,我把失恋后的各种烦恼向他倾吐出来,因为他能够聆听我的心声,给予我情感上的安慰。

然而物质和情感上的满足,很多时候在生活当中无法表现得那么泾渭分明,应用到人际交往上,两者产生交集的情况就会更多。

你跟老板相处,尽管你上班是为了完成工作,而不是跟他成为朋友,但假如你没有顾及到老板情感上的需求,说话动不动就让他丢面子,那你接下来的职场生涯肯定也不好过;

而你跟朋友相处,尽管你们可以把彼此当作是家人那样一起互助互爱,但假如在相处期间你一直去损害对方的利益,动不动就耗费朋友的钱财,那你们的感情也肯定会慢慢疏远。

所以各种人际关系的相处技巧,都是以这两点来构建。

你要怎么利己,才能够不损害到别人物质和情感上的利益呢?而别人想要利己,你要做些什么事,才能够满足到对方这个需求呢?这里面就会涉及到各种相处方式。

然而我们每个个体,在利益和情感上需求,又不会一成不变

比如我昨天升职加薪,你突然喊我请吃饭,我会很热情大方的答应。可是一旦我工作不顺心,遇到打击,那你突然喊我请吃饭,我可能就不会回复你,也懒得跟你解释,态度完全变了个样。

这种变化,是基于利己的前提下发生的;作为当事人,肯定不会考虑到其他的外在因素。也正是这个原因,大多数人就成为了那种“没那么好又没那么坏” 的人。

当我们接触到这些人的时候,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我们往往无法完全了解到,导致他们变化的背后原因。于是,人际关系就由此变得复杂起来了。想看几本书就懂得怎么跟人相处,谈何容易呢?

那怎么办?我们应该要怎么应对它们?

四条法则,让你处理懂得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1,适当去利他

既然每个人都喜欢利己,那么当你去利他时,也就是满足对方利己这个需求。有了情感的联结,你们之间的互动就多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很多时候,我们称呼一些权威人士为“刘总”“李博士”“张教授”等,是出于尊重的心理。这种尊重,就是一种满足对方对身份认同感的利己心理。

我们为什么要注重礼貌呢?因为礼貌的行为会让对方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愉悦心理感受,算是利他了。在社交环境里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利他行为,这样做当然有助于提升彼此的人际关系。否则,谁都不愿意搭理你。

当我们跟他人建立起某种程度的利益关系之后,这种利他的行为还要继续保持下去。不要随便拿对方的缺陷开玩笑,不要说一些伤害对方的话语,不要经常麻烦别人,或者偶尔关心对方,看到对方有困难,能够帮忙的就主动伸出援手等,都是基本的做法。

但是为什么要适当呢?

正如我面前所说,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我们很难获悉对方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跟我们相处。

万一对方是那种习惯接受别人付出的人,正如美女经常受到礼物,那么你的利他行为,不但不会换来对方的感激,反而还会让对方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正常事情。

而且,即便是利他,一定要满足到对方的需求才算是利他,没有满足对方需求的利他,是扰人。

这种事做多了,还会给予对方巨大的心理压力。好比一些男生有事没事就送女生玫瑰花,守在楼下布个蜡烛阵,以为会感动对方。其实在人家心里,这根本不是她的需求。

问题是,我们很难了解到对方的真正需求,毕竟人的利益和情感需求,不会一成不变的。所以适当去利他,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这个尺度一定要掌握好。

四条法则,让你处理懂得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2,了解交往的本质目的

某些情况下,一些人对我们很友善,但换了另一种情况,他们就会对我们很冷淡。我们不清楚他们变化背后的具体原因。

这时,我们就要想一想,我们和他们交往的本质目的是什么?涉及到哪种利益关系呢?我们主要是因为物质上的互利而交往,还是主要因为情感上的互助而交往呢?

编辑联系作者,是因为作者的文章能够给他们提供某些价值。一本书卖得好,对他们的工作任务会提供些许帮助。一旦这层关系没了,他们自然就会离你而去。

女朋友愿意跟你一起闯南走北,是因为她对你充满感情。只要你也爱她,你们就会相处得很幸福。一旦情感破裂,你们自然就会分道扬镳。

基于物质的交往,只要你们一直停留在物质上,没有涉及太多的情感,那你也不会产生太多的烦恼。否则你找了小姐后,还为对方没有想念你而伤心,这就自寻烦恼了。

基于情感的交往,只要你们没有过多牵涉到物质上的冲突,那你也不会产生太多的烦恼。人情很难用钱去衡量。谈钱伤感情,不谈钱伤人情。能够用钱解决问题,就不要动用人情去解决了。就算我找朋友帮忙,我也最后也会请他吃饭来报答,而不是指望朋友的情感。

这两者一定要区分清楚。原本你们只是物质上的利益关系,而你却用了情感上的利益关系去跟对方相处,假如对方也有这种意愿,你们也许会成为好朋友,但要是对方没有这种心思,你这种做法就会破坏彼此的“平衡交往”,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情感上的关系,如果你们关系还不是很深入的情况下,贸然用一种物质交换的方式去跟对方相处,以为直接给个钱对方就出来陪你看电影吃饭,那你只会自讨苦吃。情感交往,一定要循序渐进,一步一脚印去建立关系。

否则,太急进只会坏事。

所以,利他为什么要适当,不能强迫,就是这个原因。

想通这些基本问题,谁为什么突然对你好,谁为什么突然对你不好,对于你们的交往状态,至少你心里也会有个谱。

当你面对各种相处情况,你也能够坦然处之了。

四条法则,让你处理懂得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3,建立自己的价值

人际交往,是彼此价值交换的一种体现。如果你自身没有任何价值,你很难在别人心里拥有存在感。

建立自己的价值,就是让自己有能力去利他。当你有能力去利他,自然就有资格“要求”别人反过来去利你自己。

想一想,现在的你能够给别人哪种价值?是提供物质上的价值,诸如有能力解决别人的问题,给老板完成任务,教导他人学习某些知识等,还是提供情感上的价值,诸如成为大家的一个知心好友,愿意陪伴在朋友的左右,为他们分担烦恼等呢?

你能给多少人提供价值,你就能够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你能够解决老板五百万的难题,你就成为他公司的高管;你能够解决老板几亿的难题,你就成为他的合作伙伴。

你没有价值,不管是情感上还是物质上,如果无法跟别人构建起联结,那你就很容易被别人忽略了。

一个帅哥美女的明星跟你走在街上,众人向你投来艳羡的目光,这会不会满足到你的虚荣心呢?你的师兄,用一种非常熟练而帅气的方式帮你解决某些问题,你会不会对他心生好感呢?

这些就是高价值的展现。

想要获得平等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是你求回来的,而是基于你的个人价值自然而然建立起来的。

自身没有足够的价值,就算你哭红了眼睛去哀求,换来的也只是同情,而不是尊重。

四条法则,让你处理懂得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4,不要强求处理所有关系

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跟我们交往。

有些人不愿意跟我们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因为他们不在乎这种关系上的平衡,即便失去,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

懂得用一个坦然的心态去面对这种人来人往,很重要。

但无论如何,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吧,这才是人际交往的核心。美国已故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一段话:

别指望别人感激你。因为忘记感谢乃是人的天性,如果你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你的价值因为别人的需要而存在,被人需要胜过被人感激。与其让对方感激你,不如让他有求于你。

只要做到这样,就算有一天你的热情和礼貌,某些人一点都不领情,那依然还有其他人需要你,喜欢你。

你就是你自己强大的依靠。

人性 / 满足 / 适当利他 / 交往目的 / 价值 / 人际关系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