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张好玩的图:
哈哈哈哈哈。大家都忍太久了。
哪有什么心胸宽广,不过是还没到翻脸砍人的临界点。
还有一张图:
这两张图,差不多把我们的心思说透了。
遇事能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再退就到砍人临界点。
两张图,每个人都会说出自己的故事。
发这两张图片的朋友,讲了他的一个发小,被老婆扫地出门的流程。
那位发小,也曾意气风发,睥睨天下,目无余子。大学时表现卓异,夺得美丽的校花而归。
毕业结婚后,事业却连连受挫,开始还硬着头皮死撑,终于有天撑不住了。
索性辞职回家,躲在家里专心打游戏。
游戏方七日,世上已三年。不知不觉,发小在家里打了三年游戏。
足不出户,所需要的一应物事,都是老婆下班买好带回来。自己也知道这不是个事儿,可却始终鼓不起勇气,站起来走出家门。
出事儿那天,他象以前一样,坐在桌前入神的打游戏。妻子碰碰了他的肩膀。
走吧,我们去把离婚手续办了。
离婚……脑子轰的一声,全身都僵硬了。
该来的,终于来了。
呆呆的坐在那里,听妻子痛斥:三年了,我等你整整三年了。
——等你象个男人那样顶天立地,哪怕只是说句有胆气的话,我也算是没看错人。
可是你不肯。
你完全把自己当成个废物,锅不刷碗不洗饭不做地不拖孩子也不管。如果你在外边有事业,我也认了。可你毛都没有,你只是一味的躲,一味的躲。就算找个工作,也干不了几天,总是说和同事们关系处不来。如果你是我儿子,我也无由抱怨。可你是我老公,却如此不负责任。你自己说,你还有脸坐在这里吗?
无辞以对。
扫地出门。
朋友说,他发小的前妻,真了不起,三年的隐忍与等待,任由怨气一点点积累,直至突破爆发临界点。而在此之前,发小竟毫无察觉……可知人一旦将自己隔绝,就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失去了敏感。
这位发小,当初在大学能够战胜众多的竞争对手,抱得校花归,可知他本非凡俗之辈。
可最终,还是败在了社交恐惧之上。
什么叫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症,其实大家都很熟……
几条新闻,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不信!
说什么90%的人患有社交恐惧症,还说大学生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比例高达99%……照这么个说法,世上还有正常人吗?
我们这里,岂不成了疯人院?
话说回来,就算是社交恐惧症人群,只有新闻说的十分之一,那也是个极可怕的比例。
专业媒体发布了社交恐惧症的具体表现:
第一:在人群中不停看手机。只因害怕跟人说话,害怕尴尬。
第二:路上最怕遇到熟人,为了避免打招呼,宁肯绕远路。
第三:聚会场合,别人交谈甚欢,他傻子一样坐一边,全身不自在。
第四:最害怕的是人群中做自我介绍,感觉自己象只垃圾桶,被人盯着看。
第五:假装很忙碌,其实就是不知停下来的话,该说什么。
第六:天大的事儿,也只是发微信,不敢打电话。哪怕是老公的办公楼着火了,微信通知……也不说想想,万一老公手边正忙,没看你微信怎么办?
第七:手机长年静音,接电话全靠缘份。
第八:走路靠墙贴边,生怕被人注意到。但一旦上网,就凶悍非常,骂遍网络无敌手。
第九:和别人聊天时,目光躲躲闪闪,在陌生人面前局促而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害怕与人接触,甚至不敢在公共场所吃饭。工作环境中,从不敢跟老板、同事或是任何人争论,永远是只唯唯诺诺的小绵羊。
第十:内心异常孤独,但却最害怕被人关注。
这些差不多就是社交恐惧症的日常表现。
对照一下,你符合其中几条?
人,本身就是社群动物。
单独一个人,咬不过狗,抓不过猫。跑不过兔子,钻不过老鼠。可一旦聚合成群,可以移山倒海,可以摘星折月。至于豺狼虎豹等猛兽,几乎快被人类吃到绝种。
这么能吃,居然还社交恐惧。
你让圈里的猪怎么想?你让餐盘里的鸡多吃惊。
刚刚出生的小斑马,能够一眼认出妈妈身上复杂的斑纹。
如果小斑马稍一走神,这个本能认知就会瞬间消失。此后小斑马再也找不到妈妈,只能等死了。
——人类也一样。
婴儿具有最强大的人际能力,连拉屎撒尿的事儿,都能驱动成年人替他料理。
可这个本能,长大未被强化,反而闹出个社交恐惧。这说得过去吗?
是该补上人际关系学这门课了。
现在就补。
如果开设人际关系学,授课内容应该是什么呢?
第一是原理:一个人的事儿讲坚持。两个人的事儿讲妥协。
一个人的事情,比如说读书,坚持总会有个眉目。
两个人的事儿完全相反。你爱上隔壁王大嫂,人家不答应,坚持的结果必然是腿被人家打断。
人际互动原理,与我们的天性是相反的。许多人之所以患有人际交往恐惧症,就是因为遇事不肯变通,一味死扛到黑。
第二是目的:人际关系实质是人际政治,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营建互利双赢的盘局。你要找的是事业伙伴,在遇到他们之前,何必和无关的人呕气发火?这不是耽误正事吗?
第三是策略。人际策略,不过是对弈思维。
人生对弈,远比棋局对弈简单得多。
棋局对弈会出现复杂的布局。但现实中多数人,你一眼就能看到底。至于那些看不透的人,没法打败他们,那就加入他们。社会合作又不是灭门血仇,那么较真干什么?
第四是技术或方法论:就是学会拆解情绪。
患有社交恐惧心理的人,不知道人与人的冲突,不在事情上,不在观点上,而是集中在情绪上。
比如男孩儿和女友吵架,不管谁是谁非,吵到最后女友都会愤怒的大叫:你吼我,你竟然吼我……这就是针对于情绪的表现。
许多人话说得对,就是情绪化让人不爽。
只要做到客观叙述事实,简明观点,淡化情绪,瞬间就会成为人际高手。
第五是姿态。
人际交往最大的法门,是要有勇气,敢当爹,敢当妈,敢当爷爷敢当奶。
——就是把对方,当自己的亲生儿子对待。
父母对待孩子,耐心到了无以复加。哪怕孩子把屎拉到饭钵里,你也是气极反笑,心平气和的安抚孩子情绪。
把成年人当成孩子,心平气和,不急不躁慢慢安抚,就会无往而不利。
人际交往恐惧者,或是太想给人家当儿子,动不动就求安慰。偏偏对方也不乐意当你妈,这就尴尬了。
与其做子女,莫如为父母。做了父母,你才可以掌控生活主导权。
以上五条,大概可以构成人际关系学的基本框架。当然细节上还需要打磨,还需要细化——但这岂不正是我们的人生实践吗?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哪里会有什么社交恐惧症,只是不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罢了。
村上春树说:你要做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这说得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做个大人,让别人安心做个乖孩子吧。不动声色,不情绪化,以父母之心,宽厚的照顾孩子们。不偷偷想念,不回头看,接纳自己成为一个保护者的事实。
你要听话,聆听你内心的声音,恢复理性与睿智,而不是由任情绪摆布。
你爱的人,你寄以希望的人,未必有缘伴你一生,人这辈子总要留点缺憾,让你的心,常因温柔而微感刺疼。你还要照顾更多的熊孩子,必须要笔直的腰杆,替他们撑起一片天。
不要做什么老好人,一味和稀泥,没有原则与态度,让人无法信服。也不要做刺头,刺头一时爽,很快就离场。社会需要的是合作者,而不是对抗者,正确的人际,无非不过是温和。艰涩的人际,说透了只是隔膜。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愿意平静下来,正确的审视自己,就会发现你要寻找的道路,始终在你的脚下。遭遇困扰或挫折,是我们背离了正确的路径,而非道路背离了我们。当我们回到正确的路径之上,才会发现此前的困扰,不过是情绪的烟云。禅师说: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啊,当情绪的烟云散尽,现出你那颗明净的心,照耀大千世界,带来人间无限的温暖,与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