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牵一发而动全身

2021年9月30日  来源:表象与本质 作者:[美]侯世达;[法]桑德尔 提供人:zhaotou97......

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前所述,类比牵动着人们对情境的看法。不论在谈论好地方,还是9/11这些范畴的成员,类比都像是在眼前加了一个滤镜。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因为时常忘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12)。过往的范畴已经渗入了生活,融入了各类想法,不论大小,皆占据了我们的内心。

有一天,老杨在朋友家看到了一尊全新的瓷制大象摆件,他和朋友还对这件艺术品聊了几句。一个小时之后,老杨和妻子走在街上。突然之间,他在街边商店的橱窗里发现了一模一样的大象。就在他发现大象的这一刻,他还同时做着许多事情——说话、走路、倾听、思考,还得看路。所以,他一点儿也没有想起朋友家的大象。事实上,在之前的几周的时间里,老杨曾路过这家店很多次。尽管大象一直待在那儿,老杨从来就没注意过,大象身上积的厚厚的一层尘土便是明证。他甚至还进店里问过店主,并且得到了店主的确认。换句话说,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尽管大象出现在老杨的视野里许多次,老杨从来就没看见过它。直到那天,它突然就进入了老杨的世界,好像它比店里的其他一切都光彩夺目。

过滤这一过程在不断地发生,上面的小故事就是一个好例子。因为刚刚激活了某些概念,之前没被注意到的大象在新的情境中一下就成了主角;它越过了老杨给注意力设下的门槛,一下变得鲜活起来。

正如上面的小故事所示,感觉都带有极大偏见。不过这并不是问题,反倒是件好事。因为偏见通常十分有用且高效。如果大脑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同等对待,将会陷入困惑。因此,范畴正如滤镜一般,是人类内心生活的关键要素,帮助我们应付如洪水般不断袭来的各种刺激。正因为范畴是感知世界的器官,影响的范畴系统也就意味着左右感官。生活中那些杂乱的想法都深刻地左右着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因此,学到了新的知识或是有了新的经验,都会深深地影响人们对于身边环境的看法。在孕妇的眼中,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孕妇;等到她生了孩子之后,眼中就全是小孩子了。当某人准备进行某种心理疗法时,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认识的人都做过同样的事。如果某人下定决心准备离婚,一瞬之间,到哪儿都能聊到关于离婚的故事。如果某人奖励了自己一辆新车,便会惊讶地发现满大街都是同样的车型。如果某人开始注意自己朋友细微的言行,那么这些细节一下就变成了显眼的特点,即使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过。如果某人在聚会上遇见了自己孩子的同学家长,即便这么多年都没留意过,但再接孩子时,就会发现天天都能遇上了。

类比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