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类推思维”——事半功倍,高效工作的“思维法宝”

2019年8月21日  来源:凌晨四点半的阿波罗 作者: 提供人:linfei72......

有些人之所以工作效率高、进步快,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他找到了自己可以效仿的对象——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在我们周围的工作和生活中: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喜欢摸着石头过河,喜欢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但是呢,这部分人往往进步比较慢,而且自己过得很累,甚至多数时候是被撞的头破血流;

还有那么一部分人呢,他们喜欢借鉴别人的思路,模仿他人的方法,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来让自己进步。这部分人往往进步比较快,事半功倍。

也许你会说,我也想做第二种人,但是真的没有人可以模仿啊,我的工作是全新的,前人没有可以类比的经验啊,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了!

其实,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要想找到跟你需要的一模一样的工作生活模式进行复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之所以说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主要是缺乏这种思维方式——“类推思维”。

什么是类推思维?职场上拥有类推思维有哪些重要性呢?

类推思维是由日本管理学家细谷功在其著作《高维度思考法》 中提出的。意思是:我们要学会根据类似的事物进行推论,也就是学会像相似的事物“借鉴”,只有这样做起事情来才能事半功倍

当然这里所说的类推跟抄袭有着根本的不同,抄袭是一种简单的“复制”,是低层次的的模仿复刻。

而类推可以从更高层面找到多个具体事务之间的共同点,并将其进行普遍化创意的一种能力。

类推也可以说是“模式识别”的能力。所谓模式识别,就是从多个具体事物中提取出共同点(抽象化),以该共同点为基础,与过去的经验或知识结合起来,获得新领域的知识(具体化)

“类推思维”——事半功倍,高效工作的“思维法宝”

类推的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抽象化”和“具体化”。只有从更高的层次进行借鉴,也就是说站的角度越高,通用性就越强,越能才能看得更远,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类推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类推思维》一书中,给出了类推关系图的概念,并指出了体现类推思维重要性的2个方面:

“类推思维”——事半功倍,高效工作的“思维法宝”

①有利于概念理解

这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用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借助已有认知、具体的事物对未知的抽象的事物进行理解。

教育领域经常会用到类推。为了解释复杂艰深的概念,人们常会用身边的事物打比方,“比如在足球比赛中……”或者“例如我们做菜时……”等都是具体实例。

②类推产生创意

类推具有跳跃的特征,这也正是其威力所在。在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商业环境中,通过类推思维形成的创意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周围很多商业模式都有相似性,阿里和亚马逊相似、腾讯和FACEBOOK有相同点、百度和谷歌也有交叉地带,这都是类推产生的结果,但是由于管理者的自身的跳跃性的创意,又让他们有所不同,产生进步。

职场上,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类推思维”?

这里,给你提供3种方法:

第一:掌握源头的信息,增强自己的“意译”能力,看到事物的本质,真正找到内在联系的共同点

类推的过程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所以必须找到事物的真正含义——《高维度思考法》

类推思维需要“翻译”的能力,其实“翻译”的思维方式本身也是类推思维的产物。

例如把英语翻译成日语,就是将日语和英语这两种不同语言通过类似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翻译与类推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可以用翻译来说明类推)。

那么接下来就用翻译的事例,介绍类推思维的技巧,以及怎样才是好的类推思维。句地翻译。从抽象化的角度来看,直译的抽象程度比较低。

与直译相比,意译则更接近类推。意译是掌握一句话的“概念”,用看似完全不同的措辞翻译出来。

例如英语中的“silver bullet”,直译的话要翻译成“银子弹”,但其实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是“能够轻松解决任何难题的工具”,因此意译过来应该是“特效药”。类推与此有相似之处。

“类推思维”——事半功倍,高效工作的“思维法宝”

无论是类推思维,还是类推思维的基础——抽象化思维,都需要在具体和抽象之间多次往复。好的类推思维要在具体和抽象之间拥有适当的“距离”。

因此,作为创意源头的信息首先必须便于人们具体掌握。类推的过程与翻译一样,需要先适度地总结出“原文的特征”,尽量进行抽象

接下来再转化为创意所需的具体语言,而不是泛泛的一般性结论。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与优秀的意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掌握类推思维的两种模式,通过“其他领域”和“关键词”找到自己的目标领域,然后有效进行创意发展

所有创意都是在原有事务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罗曼·罗兰

类推思维大致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对“其他领域”的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然后将其应用到目标领域,包括“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两个阶段;

第二种模式是直接将抽象的“关键词”应用到目标领域,只有“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阶段。

“类推思维”——事半功倍,高效工作的“思维法宝”

第一种模式常常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发现。

例如在兴趣爱好或者工作之外的其他领域,通过抽象化提取出观察到的特点,将其与工作中的需在这种模式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过程并不是连续发生的。

对日常生活中偶然遇到的事物进行抽象、“把各种特征储存在大脑里”,这个过程与将特征具体应用到工作等目标领域、产生新创意的过程常常是互相独立、并行不悖的。它们会在某一瞬间匹配起来,也就是类推思维中“灵感的瞬间”

模式2是抽象和提取各种事物特点,将其应用到尚不具备该特点的其他领域。例如当前的市场趋势或商业模式都相当于这里的“特点”。

在运用类推思维进行创意的过程中,以上两种模式常是混杂在一起同时发生的。

第三:运用“对折法则”,学会转换视角,找到工作中进行类推的“参照物”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史蒂夫·诺特伯格

很多人都说找不到自己的“参照物”,没有可以类推的对象,那么你可以试试对折法则。

职场中,绝对的优点和缺点是不存在的,在一定的情况下,人们的优点常常会成为缺点,缺点往往也会成为优点。

例如“慎重”的优点可能导致“优柔寡断”,“能迅速决策”的优点则可能导致“考虑不周”,“善于交际”的优点可能变成“八面玲珑”,“意志坚定”也可能是“缺乏协作精神”。

也就是说,两个极端之间只有一页纸的差异,这就是“对折法则”。

“类推思维”——事半功倍,高效工作的“思维法宝”

成功和失败常被视作对立的两极。不过如果将两端对折起来,成功和失败其实是“相同”的,与其相反的状态是“什么都没做”。

同样,把“牢骚满腹的人”和“富有创意的人”对折起来的话,二者在“不满足于现状”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与其相对的状态是“满足于现状”。

由此可以发现,“看上去很幸福的人”其实也很难成为有想法的人。

而同样是“不满足于现状”,选择向前努力还是向后退缩,则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通过“对折”的方法可以发现,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看似处于完全对立的两极,其实却只有一层纸的差别”。

通过“对折法则”,我们更能找到自己的参照物,找到类推的对象,为我们合理类推找到把子,让我们能够更快的进步。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职场中如何利用“类推思维”进行高效工作,首先我们讲了什么是类推思维,然后从3个方面阐释了职场上如何利用类推思维:

第一:掌握源头的信息,增强自己的“意译”能力,看到事物的本质,真正找到内在联系的共同点;

第二:掌握类推思维的两种模式,通过“其他领域”和“关键词”找到自己的目标领域,进行创意发展;

第三:运用“对折法则”,学会转换视角,找到工作中进行类推的“参照物”。

参考资料: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西多昌归:《为什么精英都有超强专注力》

徐大维:《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

细谷功:《高维度思考法》

弗兰克·哈多克:《类推思维》

类推思维 / 类比思维 / 效仿 / 借鉴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