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商业活动的主体,无论隶属于哪一行业、受过何种程度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背景,内心总会潜藏着一些创新的潜能。长久以来,人们对“创新”的理解有一个误区,都认为是科技人员的专利。然而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做出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的绝大多数创新就发生在普通技术领域。而创新最频繁的地方,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世界五百强”机构,而是占绝对数量优势的中小企业。
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斯宾塞出版的《寻找创意企业》一书中,提到了平均每年都有百种新产品出世的兰德公司。发展中的兰德公司每年都会开办一家新产品工厂,其中大约五分之一是市面上未曾出现过的新产品,而兰德公司的人数不过千人。
另一本名为《创造力头脑》的书中介绍了丰田公司的事迹。过去的十五年中,丰田公司的汽车产量惊人地增加了三倍,而丰田公司的员工数量一直稳定地保持在四千五百人左右。这一惊人奇迹出现的根源是丰田公司要求每一名下属员工每年提出二十项革新建议。众人拾柴火焰高,员工们的建议每年为丰田公司节约逾两亿美金。
对于汽车挡风玻璃前的雨刷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了,然而却不知道最初的发明者居然是一名平凡的补锅匠。这一现象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因为自从汽车投入生产后,各大企业不乏优秀的专家和工程师,他们也曾多次驾车在雨中行驶,然而他们总是习惯于费力地打开刮雨器,到达目的地后再关掉,从未想到过可以对雨刷稍作改进。一些人认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学者总是成不了发明家,是因为他们思考世界的模式业已定型。亦即是说,良好的教育和充足的经验反而使他们对生活司空见惯,失去了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与之相反,另一些人总能从平凡中发现机遇。一次,埃德温先生带女儿出去度假,拍了许多照片。女儿着急地问:“爸爸,为什么我不能马上看到照片?”这句很常见的话却引起了埃德温的重视,他很快有了发明“速派相机”的点子,最终取得成功。
麦肯锡公司曾经调查过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品牌,其中麦当劳公司榜上有名。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颇具创新性思维,可谓是一个商业传奇。他在传统的食品业上所做的创举,足可与洛克·菲勒在石油业的贡献相提并论。
克洛克的创新性思维的确别具一格。他的改革从麦当劳的联营分销体系开始。他不仅希望自己的企业获利,还希望其他联营者共同取得成功。于是,他向公司未来的贷款者、供货者、经理人大肆发动宣传攻势。克洛克诚恳的描述和开诚布公的态度终于打动了未来的合作者,他的联营计划也得以迅速推广。
克洛克认为,通过对联营者横加压榨而获利并非长久之计,必须为联营者提供配套的支持与服务、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才有机会让企业走得更长远。而一旦联营者营业额下滑,他自己的企业也是独木难支。因而,克洛克鼓励联营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是有利于对麦当劳餐馆的改进,他都愿意以诚相见。克洛克孜孜不倦的努力为麦当劳公司赢得了大批忠诚且具有创新性思维的联营者,这些联营者为促进麦当劳公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克洛克从不随意驳斥任何合作者的提议,他认为没有什么想法不值得一试,即使听上去是天方夜谭。麦当劳公司的食品专家们也充分发挥了创造性思维,对食品的生产和供应进行了大胆改革。专家们经过了精细的论证,改进了农民种植土豆的环节和农产品流水线上加工土豆的工序,调整了牛的饲养方式和炼乳技术,对肉制品的生产进行了改革,还发明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烹调设备,开创了食品包装和分发的新途径。
除此之外,麦当劳公司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以研发和改进食品系列,力争为顾客提供种类繁多又经常更新的菜单。如今家喻户晓的麦当劳的主要产品之一——汉堡,最早却是在中世纪的东欧国家出现的。
麦当劳公司强调“标准化”,却并不违背“创新性”的精神,鼓励员工对现有产品及服务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研制。例如,一位麦当劳旗下的特许经营者格罗恩在辛辛那提市开着一家快餐店,平日生意兴隆,可是每到周五,在这个天主教徒聚居区,销售量就会直线下降。于是格罗恩尝试推出一款鱼片三明治,居然收效甚佳。后来,这一菜品被推广到了麦当劳的每一家分店,名字就叫“鱼片”。
麦当劳公司在营销方面成功塑造了一位“麦当劳叔叔”的形象。“麦当劳叔叔”的创意最初来自德国的一家分店,由于它吸引了众多少年儿童,很快世界各地的麦当劳分店都推广了“麦当劳叔叔”,使之成为世界各地少年儿童的亲密伙伴。麦当劳对小“上帝”们费了不少心思,为了吸引孩子和家长们,麦当劳的各个分店都专门设有“儿童乐园”供孩子们娱乐。每到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在麦当劳的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而他们的父母既可以隔着玻璃窗注视孩子们的安全,又能够不受干扰地静心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