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毫无目的的类比

2021年9月30日  来源:表象与本质 作者:[美]侯世达;[法]桑德尔 提供人:zhaotou97......

毫无目的的类比

老冯准备去庆祝一位好友的60岁生日。他钻进了汽车,驶向高速公路,一路开到了机场,坐飞机横跨了整个国家。朋友们在机场接机,然后载他去了朋友家。当晚的生日聚会大获成功——朋友们用蜡烛摆出了一个“6”和一个“0”以庆祝寿星的六十大寿。第二天一早,老冯的朋友把他送到机场,老冯直接飞回了家。当他落地后,又钻回了在停车场的汽车里,向家开去。

路自然还是那条老路,老冯已经走了上千次了。但他却总感觉这次回家和前一天开向机场时相比,有些古怪之处。这回每当汽车的仪表盘转到“60”的时候,他总是忍不住盯着看,而且,这个数字总是瞬间让他想到刚刚经历的生日聚会。

这“一去一回”两段路程对比强烈,揭示出了老冯脑中的变化。自打老冯有了带仪表盘的车后,看了上千次“60”这个数字,但却从未有过什么特别的想法。然而,这次就不同了。由于之前的生日聚会,尤其主题还是庆祝六十大寿,“60”这个概念在他心中被高度激活了,这个概念深藏在老冯脑中,此时正在乐此不疲地寻找类比。它一直安安静静地等待着现身的机会,当仪表盘指向“60”时,机会来啦!老冯朋友的“60岁”和仪表盘上的数字这一对新建立的联系,有什么认知上的作用吗?没有。这个“新发现”毫无目的。只不过在老冯脑中一闪而过,没能带来丝毫的洞见或是产生哪怕一丁点儿新的想法,而是转瞬间就化为过眼云烟了。为什么还要关注这样一件短暂、没用的事呢?

人们总是禁不住认定,类比必然是一个微妙且深层的智能过程,它肯定在认知层面有着远大的目标,而且被人们小心谨慎、高效地运用着。然而,人类创建的各种类比有时根本不产生任何结果,而且并不支持任何或大或小的、预设的智能设计。恰恰相反,类比是人类认知过程中自动出现的副产物,它们在未知领域里一刻不停地搜寻着熟悉的足迹,但未必总是会产生深刻的洞见。简言之,我们作出的很多类比都毫无作为。

尽管如此,“60”这一没有用处的类比却可以揭示重要的事情。对于理解、推理、决策、解惑、学习,以及发现等人类重要且深层的活动来说,类比是其中的关键。这一事实已经确立了类比在人类认知中的核心地位。但是,上述把两个“60”联系在一起的类比,尽管没什么用处,却更明显地揭示出了类比是如何深植于人类的思维之中的。它表明,思维在永不停歇地寻找着情境之间的联系,以至于在潜意识中源源不断地凭空产生各种琐碎、毫无意义的类比。指不定哪个时候,类比就跳出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这个“60”的类比一点儿也不反常。如果可以通过神经学手段捕捉转瞬即逝的念头,将收获数不尽的无用类比。但正是因为它们没用,所以注定在诞生后不久就被人们忘到脑后了。这种类比眨眼间就烟消云散了。因此,得需要一点儿训练和兴趣才能注意到这些转瞬即逝的类比。为了从这种类比中获得更多洞见,再来看几个例子。

驶向无用类比之地

老陈有两辆几乎一模一样的汽车,且都是蓝色的老福特轿车。他还有两个孩子,而且他每买一辆车的时候,都临近其中一个孩子的生日。因此,他经常称两辆车为“丹尼车”和“莫妮车”。他的好友老蒋觉得这十分有趣。有一天,当老蒋和老陈在公园里一起跑步的时候,老蒋问老陈为什么要买两辆几乎一模一样的车,老陈刚答完,就碰巧遇到了一位女士正遛着两条几乎一样的黑色卷毛狗。这使老蒋一下就想到了老陈的两辆蓝色轿车。在随后的下午,老蒋看见老陈桌子上有两个放在一起的,几乎一样的备用硬盘。这使他不光想到了那两辆车,还想到了那两只狗。他玩笑般地对老陈说道,应该把它们称作“丹尼盘”和“莫妮盘”。

◇◇◇◇

周六的晚上,住在巴黎的一家人正在享受周末。当家里最小的儿子望向窗外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街对面的邻居居然挂着和自己家一模一样的灯,而这种灯在整个巴黎只有一家店才有。这个发现让大家都错愕不已,当看见自己的一件稀有之物跑到别人那里时,换成谁一时之间也有点找不着北。

第二天一早全家人出门吃早午饭。天气很冷,妈妈戴了一条颜色非常少见的围巾。这条围巾是她多年前买的,一直是她的宝贝。当他们就餐时,她突然发现邻桌的一位女士正戴着和她一模一样的围巾。她一下就想到了昨晚那两盏一样的灯。

但愿我们至少能在一件事上达成一致,即上述的这些类比,都没有什么长久的智能上的价值。对,它们都毫无用处!当你看见两条黑色卷毛狗时想起两辆蓝色的老福特轿车,或是,当你看见两个备用硬盘时想起两条黑色卷毛狗,这些能有什么用呢?或是,当你看见两条一样的围巾时,想起两盏一样的灯,这又能有什么用呢?这些类比,都不能为人们带来任何新的信息,或是为他们提供新的角度,使他们更高效地生活。这些类比都真实存在着,但没有一个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里获得哪怕一丝一毫洞见。

无缘无故的类比

一个十分常见的想法是,类比的存在势必有某种目的,或是为了推理,或是为了解惑,等等。但是,人类的思维中还充满了大量私密的类比,它们没有目的,也和逻辑无关,自然也不能帮忙解决任何问题。

产生这种类比的机制带来了某个共享的范畴,但我们并没打算长久保留这种范畴。除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这些范畴转眼间就被忘得一干二净了。回想之前的例子,两辆蓝色轿车、两只黑色卷毛狗,以及两个备用硬盘,在此共享的范畴是两件极为相似的东西,而且出人意料地属于同一个人。至于灯和围巾的例子,则是两件一模一样的东西分属两个人,却在同一时刻被发现。最终,一个更抽象的范畴,也就是两件极为相似的东西却令人惊奇地同时出现,使这两组类比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更高层的范畴。但是,不论人们如何对它们归类,它们都是些没用的类比。在此的重点不是强调它们是如何没用,而是来看看,对于人类的思维,它们能揭示出什么。

这些毫无作为的类比,都在一瞬之间化为过眼云烟了。但是,就像买彩票那样,不光是赢家参与其中,每一个输家也在其间。重点是,我们都在不断地关注身边那些奇怪的、随机的相似之处。因为大脑总是在为现实寻找新的洞见,总是在套用过去来解释当下,总是在不由自主地建立联系,总是从船上扔下一个又一个瓶子,期望其中一个能够顺利漂到岸边。当然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沉到了记忆的海底,永不复见。这些无用功都是成功的代价,一个罕有却巨大的成功——或是解救了一艘船,或是解救了一个人质,究竟如何,随你所好。说到遇险的船,接下来会展示另一个延伸的类比,这个故事也发生在海上。但它说明即便是最没用的,眨眼间就忘掉的类比,也能达到一定的抽象高度。

类比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