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经历

2021年9月28日  来源:表象与本质 作者:[美]侯世达;[法]桑德尔 提供人:zhaotou97......

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经历

把别人讲的故事转换成我们深层记忆中出现的某个自身经历,这是人类无处不在的自然倾向。通过在自身和他人之间作类比联系,或者更宽泛地说,通过进入大脑的熟悉场景来解释新的情境,这样的认知活动无处不在。

维吉妮娅收到了来自出版社的半年版税清单。她迫不及待地扫完一页又一页的数字,当看到最后的版税总额,也就是最后一行时,她非常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前两次的版税都不高,她开始担心这种版税下滑的趋势会继续下去,所以这次版税的增多令她感到宽慰。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简单的类比,把现在得到的和不久前得到的作对比。要找到比这个还简单的认知活动恐怕是很难的。其实,类似的简单对比是每天从早到晚、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一直发生的。

我们再回到维吉妮娅这儿来。她的下一个想法是什么?“苏珊呢,她这次得了多少钱?”又是一个不起眼的类比!现在维吉妮娅把自己和一个好友作对比。苏珊是一位小说家,维吉妮娅总感到两个人有一种说不清的竞争关系,她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还感到有点羞愧,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想知道朋友挣了多少钱就是一种膝跳反射,她没法抑制这种想法,这是由一种完全正常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的对比。显然她也知道,没有哪个神灵能告诉她苏珊到底挣了多少钱,但是这完全不能阻止她想知道这个数字的渴望。

最后,维吉妮娅又仔细看了看自己的版税,对比了她写的不同小说之间的版税。她又一次作出了一系列小类比,把自己最近写的《末日后的狂欢》所挣的钱和之前的《丑小调交响乐》《通往地狱之路》以及《乖孩子的暴政》进行比较。

毫无疑问,有人会抗议说我们在这儿谈的根本就不是类比,只不过是数字间的简单比较罢了。但事实上远远不止这些。这些数字都属于版税数额这个范畴,并且都属于同一位小说家。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半年的清单。维吉妮娅不会把写《末日后的狂欢》的收入与任意一个数字作对比,比如她家电吹风的价钱或者十年前她缴的所得税,更不会去和北京的气温、当地动物园的狮子数量去比较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确在比较两个数字,但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两个数字之间有着紧密的概念联系,还因为这样的比较会给她的生活带来一些有用的洞见。所以这毫无疑问也是一个类比,两本书为她带来的版税之间的类比,虽然毫不起眼,但并不会因为它简单、自然,就不是类比了。

类比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