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的地讲故事不仅仅适用于演艺行当,它本身就是一个好行当!
——彼得·古贝尔
我曾经参加过很多路演,见过很多创业者慷慨激昂地讲了半天,结果演讲时间结束,PPT才讲了一半,关键的信息全没讲。有的创业者,故事倒是讲得挺好,但是投资人只要一问到商业模式和数字,马上就支支吾吾。另一些创业者正好相反,你问他数据,他跟计算机一样能把数据给你说得清清楚楚,但投资人问他为什么要做这家公司时,他却讲不出个所以然。
虽然不是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有投融资的需求,但是你的客户把钱花在你的公司,你的员工把时间用在公司上,他们难道不算是你的投资人吗?你同样需要影响他们,让他们觉得你的公司值得他们的金钱和时间投资。
然而,为什么很多创业者达不到这个要求呢?投资人需要听什么信息才会觉得你的公司值得投资?他们担心什么?有什么期待?为什么在“数据”之上还需要讲故事?需要讲什么故事呢?
搞清这些问题就需要知道,普通客户和消费者,投资人和员工,他们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普通客户和消费者仅仅关注当下,只要这个产品当下能满足其需要就可以了。除非是办了健身年卡,担心健身房倒闭跑路,否则消费者不会关心那个公司有没有发展。而投资人和员工就不一样了,他们看重的除了公司实力,更是公司的潜力,也就是公司未来的发展。
红杉资本的创始人沈南鹏,因为独具慧眼投资了很多后来成为独角兽的企业,被奉为有着“点石成金”的本领。他曾经说过:“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我有三个判断标准:创始团队是否优秀,产品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公司未来的商业模式是否有吸引力。这个标准10多年来没什么变化。”
仔细想想看,要想讲明白这三个标准,是不是哪个都离不开故事?“团队是否优秀”是主观的判断,“产品市场空间”和“未来商业模式”则是基于事实和数据的想象。沈南鹏把投资描述为一种“艺术”,他说:“投资在早期更多的是一种艺术,不是数据,不是科学,是对这个行业的想象力。”比如像外卖、团购刚起来的时候,我们是无法量化市场规模的。
因此,作为创业者,除了能够通过数据和逻辑让投资人了解你的商业模式和未来的增长点,还应该把以下几类故事揣在兜儿里,随时能够把它们拿出来讲给潜在投资人、客户和员工。
◆ 起源故事——是什么触动了你去创业?你的动力是什么?你有相应的能力吗?
◆ 使命故事——公司的使命是什么?换句话说,你因为谁需要你而存在?
◆ 产品故事——公司的产品或服务通过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帮助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