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讲故事-故事力:用故事决胜人生关键时刻-序言 为什么你需要故事力+第1章 为什么讲故事那么重要-为什么故事比事实更有说服力-为什么故事能提高信任度-第2章 故事影响他人背后的科学道理-想要影响他,先得吸引他+第3章 好故事的3大标准-清晰:没听懂都是白搭-好奇:让听众一直追问“后来呢”-共鸣:没有共鸣的故事都是“自嗨”+第4章 掌握故事的6大要素,张口就可以讲出故事-人物需要有代入感、认同感和辨识度-背景要占整个故事多少比例才算正合适-冲突的3个层面决定了故事的立意-高潮是彰显自己的最好时机-结局让故事升华-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5章 一明一暗、一虚一实的故事架构-故事的感性和理性-情绪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缺乏情绪的故事无法触动人-故事的辅线——表达你的情节和情绪+第6章 “和听众有关,让听众喜欢”的故事才能赢得人心-共鸣-同理心+第7章 故事的黄金原则:以终为始的故事架构,有的放矢地影响他人-根据故事的主线来选择冲突和背景-多个观点,避免故事讲得太散+第8章 来自好莱坞的秘密:如何让你的故事精彩纷呈-什么样的冲突最吸引人-好莱坞的大绝招:冲突升级-好故事都需要“设计”一下+第9章 3个故事帮你建立信任-别人对你的认同感从哪儿来-3个故事让你完胜面试、社交、汇报、路演+第10章 讲故事,让面试成功率提升一倍-如何讲好自我介绍,提高面试成功率-“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用故事讲出你的价值观-“你有什么缺点?”——短板故事怎么讲+第11章 面临转型、转行、斜杠、转变,如何讲才能让人信服-如何解释改变的原因,让他人相信-如何证明自己的实力,让人理解你独特的价值-英雄之旅:80%好莱坞影片都会用到的故事模型+第12章 如何在工作汇报中讲故事,让老板追着你升职加薪-咨询公司常用的故事模型-为什么你的汇报满足了老板却没获得认可-如何让干巴巴的数据图表活起来+第13章 如何讲故事才能获得同事的支持,老板的资源-跟领导/同事要资源的3大误区-雪中送炭的故事:将你的提案说到对方的心里-如何深入了解领导/同事的需求+第14章 不会讲故事的领导,不是好领导-让别人信任你、跟随你:好领导必备的5个故事-用故事传递企业文化,规范员工的做事方式+第15章 销售就是卖故事!如何讲故事,让客户心甘情愿埋单-销售人员应该在什么环节讲故事-和客户建立信任必备的3个故事-客户没需求、没愿望、没钱也不着急,怎么办-销售的最高境界:让客户讲你的故事+第16章 教导的故事怎么讲,才能让对方平静地接受-少提“想当年”,用失败的故事教导才最有效-讲成功人士的故事,关键在于问-用被教导者自己的成功故事来赋能-隐喻故事,是一扇转化之门-寓言故事带来的顿悟+第17章 创业的故事怎么讲,才能让投资者掏钱-起源的故事-公司使命和愿景的故事-产品的故事+第18章 如何让故事更精彩-有画面感才有想象-对话,故事自带“性格”-善用金句,让你的故事有一个记忆点+第19章 好故事,三分讲,七分演-学会用你的声音来传递能量-“沉浸式讲述”让情绪自然流露-语言越简单,情绪越纯粹-用你的肢体语言帮助表达-适当停顿,事半功倍+第20章 如何讲出故事人生-积累故事素材-日常素材转化为故事-没有完美的人生,更没有完美的故事-给自己的故事,就是选择你的人生-故事力:致谢-故事力:附录+故事思维-故事思维:导言-第1章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讲的6个故事-“相信我”的故事-“我是谁”的故事-“我为何而来”的故事-“愿景”的故事-授人以渔的故事-讲自己经历的故事-“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第2章 何谓故事-故事可以创造力量-人们之所以追随你,是因为你“讲真话”-时间、地点、人物为背景,事实才能成为真理-复杂世界,故事为王-规章是死的,故事是活的-在别人的大脑里装一个软件-换位思考,换个角度讲故事-第3章 答案授人以鱼,故事授人以渔-消极的人生需要揭穿-没有好故事,宁可不说话-人们总是坚持理性,这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故事胜于事实的 10 种状况-从平面到立体-警惕空头陷阱-飞跃隧道视觉-什么都说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不要再来问我!-演示-如何委婉地告诉上级,你错了-不要告诉我做什么-给你一个原因-死人了吗?-故事给事实以生命-第4章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口头语言只能起到 15% 的作用-用表情传达情感-善用身体语言,就是做好你自己-让人们听到、闻到、尝到你的故事-细节决定成败-沉默是情绪和感觉的扩音器-你的语气出卖了你的真情实感-第5章 故事的心理影响-以不影响的姿态去影响-故事之饵-你的故事有“人情味”吗?-欲说服,先说通-如何在别人的脑海里烙印-催眠,通灵,故事-植入记忆的方法-第6章 万能金句还是宏大史诗?-对错不重要,情感才重要-未被说服的人将发起革命-永无结尾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会反对你-重新定义“第一天”-你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你-激发“正能量”-让听众的自尊沉睡-投入感情才能获取影响力-一切故事都是个人的-坚持一下-第7章 影响不情愿、不关心和不积极人群-你不是英雄,别人也不是反派-把“他们”变成“我们”-讲故事永远不会失败-用故事搞定 6 种难缠的人-吹毛求疵的人-愤愤不平的人-心怀嫉妒的人-绝望的人-冷漠的人-贪婪的人-第8章 聆听的力量-只有聆听才能得到真相-用聆听来争夺话语权-聆听让你们亲如兄弟-“关注”是现代社会最宝贵的资源-聆听未来的故事-聆听不是博弈,允许他人的故事“毫无道理”-聆听让你更聪明-第9章 讲故事者该做的和不该做的-慎用故事的魔力-不要自视高人一等-不要让听众觉得无趣-不要吓唬听众,也不要让他们有负罪感-引诱你的听众-利用人性与听众沟通-让听众感受到希望-第10章 讲故事的人的日常-一个好故事足以改造一个组织-责备故事悄然瓦解组织的团结-故事的阴暗面-所谓真相就是你相信的故事-歪曲故事是一种艺术-故事家和恶棍之间就隔着一层窗户纸-一个故事家日常的练习-活出你的故事-第11章 故事性思维是一门技能-故事就是无尽的资源-好故事从不急功近利-乔布斯的启示-模棱两可的故事更接近现实-现实从不客观-只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就好-故事思维的技巧-故事思维:案例学习-故事思维:致谢+会讲故事的人,都懂得这五招-讲故事这项技能被中国人严重低估了-讲故事这项技能被严重低估了-如何才能讲好一个故事-这六种故事你要会讲

第2章 故事影响他人背后的科学道理

2020年6月2日 字数:1621 来源:故事力:用故事决胜人生关键时刻 作者:高琳,林宏博 提供人:zhongzhi83......

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

——亚里士多德

多年前,我刚从美国回到北京工作,接手一个团队,不久就发现团队里有一个特别能干的女同事叫小雯,她技术能力强,又好学,态度也特别好。然而我很纳闷为什么她的级别比起她的能力和贡献都偏低?结果我被老板告知,因为这个员工英语不太好。我当时心想,你们这帮外国人都是什么逻辑啊?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能出业绩就是能力!所以我就跑去跟美国人理论了,然后我的这位被“雪藏”了5年的下属就顺利地被提拔了。后来大家都跑来问我:“你究竟跟美国人说了什么?”

嘿嘿,我什么也没说,讲了个故事而已!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当时我的团队负责公司亚洲地区好几个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分公司的一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我的这位下属负责和用户谈需求。有一次,我和老板谈到项目进展的时候,我是这样说的:“哎呀,我们前一阵去日本做项目的时候,发现日本团队太不好应付了!白天开会的时候,我们问他们对需求有什么意见,他们都点头说没意见,可到了让他们在需求表上签字的时候,他们又都不签,说不符合他们的需求,严重影响我们的上线进度,把我们都急死了!”

老板问:“那后来呢?”

我:“嗨!后来啊,多亏小雯一个一个地和用户沟通,她虽然英语不好,但日本用户的英语也没强到哪儿去,所以英语不是重点。重点是她特别有耐心和同理心,让用户感到被关注。而且,因为她对系统特别熟悉和了解,所以她最后找到了一些非常巧妙的办法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而且还不需要额外把系统客户化,不但解决了大问题而且还没多花钱!”

老板:“真是太棒了!”(哪个老板听到省钱不会说太棒了?)

我:“接下来我们还要去印度。我听说印度当地的法规非常复杂,估计印度的用户也不好应付。我觉得咱们得重用像小雯这样的人才——既懂技术,又善于和用户沟通!”

就这样,我很快就把美国人说服了。其实,我当时讲的比这个精彩多了,鉴于篇幅有限我就不展开说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没讲这个故事,就死乞白赖地跟美国人争论小雯的英语水平,或者拿黑猫白猫理论跟他们讲道理,那就一定没有后来的结果了。由此可见,有个会讲故事的老板多重要!

你可能会问,职场上难道不是要靠摆事实,讲道理吗?为什么要讲故事呢?故事是如何实现影响的目的呢?

决策的产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首先咱们先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决策都是怎么来的。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里,想要单纯靠数据和事实这种线性的分析去说服别人,且不说你能不能讲明白,就算是你讲明白了,在你讲的这会儿工夫,别人说不定早就被更有意思、更幽默风趣的人吸引去了。谁的话听起来更有道理,更有趣,谁就更有话语权,这就是不争的现实。

每天,职场上很多决策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那么绝对的。给谁升职加薪,买哪个销售的产品都有很多不确定性。当决策者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大部分情况下会用直觉来填补这些未知。直觉就是一种“感觉”,并不是思考出来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只不过是用数据和事实来证实自己的直觉。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市场营销教授拉杰·拉纳森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给一群受试者看了两张照片:一只肥硕的母鸡,一只瘦弱的公鸡。然后将所有人分为两组。

他告诉第一组:胖鸡是自然散养的,更健康,但是不好吃;瘦的鸡是经过基因培育的,虽然不健康,但是很好吃。然后告诉第二组:胖鸡是经过基因培育的,好吃但是不健康;瘦鸡是散养的,虽然不好吃,但是非常健康。最后他问所有的受试者:你选择吃哪一只?

你猜,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绝大多数的受试者都选择了胖鸡,但这还不是最有意思的结果。教授接着问他们:为什么呢?

第一组说:“因为健康比味道更重要。”

第二组说:“因为味道比健康更重要。”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是因为喜欢胖鸡的长相才选择它的,谁会喜欢吃一只瘦弱的鸡呢?然而这是一种感觉,所以他们压根儿不提,还用自以为合理的解释去配合说明自己的选择。他们明明是用心做的决定,说出来的“走脑”理由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决定找个合理化的解释。

那么回到工作中呢?你用数据解释A方案比B方案好。你老板却提出其他奇奇怪怪的理由证明B方案更好或者索性说“让我再考虑考虑”,结果这一考虑就没下文了。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吧?因为你总想着用数据和事实说服他的“脑”,却并没有打动他的“心”。

由此可见,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其实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完全靠数字、事实和道理得出。那么故事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呢?

故事力 / 故事 / 吸引 / 影响 / 决策 / 想象空间 / 观点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