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心理学:关于人际吸引,你知道多少

2019年5月27日  来源:社会行为心理学 作者: 提供人:rengya66......

最近小编喜欢上了一档综艺节目叫《恋梦空间》,这是一档社交恋爱观察秀节目,节目组请到了几个明星(俗称“恋爱观察员”),观察素人男女在恋梦小屋发生的情感走向变化,很可能昨天你以为有可能凑到一起的一队,过了几天就和其他人走到一起了,决定两个人是否能最后走到一起的因素其实很多,时机,地点,性格,三观,这些也可以都归纳为心理学中“人际吸引”这范围内。

其实,我们作为社会性动物,一生会遇见很多人,我们对不同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但是你是否想过,是什么导致人们之间彼此喜欢,是什么促使人们之间更多地在一起,什么使人与人联系到一起。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人际吸引的内容,有兴趣的过来了解一下。

吸引是个很古老的话题。远古时期的祖先们就在究着如何可以让自己表现得友好,让附近洞穴的人喜欢自己。而在现代,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也是很多,尤属卡耐基的书籍较为大家熟知。这并不意外,不分种族,性别,年龄,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别人喜欢自己,都希望自己被人尊重,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那么从心理学来说,吸引是什么含义呢?

其实,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喜欢、相互需要,依赖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在卡耐基的书里,他给出了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建议:如果你希望人们喜欢你,那你就要让人们感到愉快,做出他们喜欢的样子,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表现出兴趣,毫不吝啬地去赞扬他人,对他们的观点表示欣然同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在我们刚开始交往的时候会有效果。有实验的资料显示,与那些具有不愉快特征的人相比,我们更喜欢那些具有令人愉快特征的人;我们更喜欢那些赞成自己观点的人,而不是那些反对我们的人;我们更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而不是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我们更喜欢表扬我们的人,而不是批评我们的人;诸如之类等等。这些方面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概括为,我们喜欢那些只需付出最小的代价便可以带来最大奖赏的人。在这里我们就叫其为一般奖赏-代价理论。

从奖赏理论也可以说明很多问题。比起其貌不扬的人,我们更喜欢长相出众的人,因为可以带来美的视觉奖赏。我们喜欢与我们观点相同的人,因为他们为会我们的观点提供证据,使我们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这也是一种奖赏。诸如之类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一般奖赏-代价理论可以解释大量的吸引现象,但不能解释全部。仅仅搞清某些事物是起奖赏作用的并不一定有助于我们去预言或者理解一个人的行为。

下面小编就从几方面内容来介绍关于人际吸引。

赞扬和帮助他人的效果

1.有实验表明,从总体来说,与对我们进行负面评价的人相比,我们更喜欢那些给予我们正性评价的人。在常识上,这也是大家所认为的。但也并非绝对的,虽然赞扬明显是一种奖赏,但是不同意见也促使你理论知识的完善,这方面来说,批评也是一种奖赏,因此,有时批评可能比赞扬更加有效,特别是当被批评者性格本身较为直接,且提出的批评较有建设性时。

2.一些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有评价者不再评价我们,负性评价一般会提高我们对评价者的崇拜感。有这样一项实验,实验者让大学生们阅读发表在《纽约时报》书评版上的两篇小说评论的摘要。两篇评论在写作风格和质量方面相当,但其中一篇持极端赞赏的态度,而另外一篇则持极端不赞赏的态度。学生们认为,与持正性态度的评论者相比,持负性态度的评论者更加聪明,更有能力,但前者却更讨人喜欢。

3.尽管人们喜欢得到赞扬,而且倾向于喜欢赞扬者,但他们并不喜欢被操纵。如果赞扬过于慷慨,来得毫无根据,或者赞扬者可以通过迎合他人而从中获利,那么ta便不会受到多少欢迎。虽然甜言蜜语有时会起作用,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起作用的。

4.我们喜欢那些向我们提供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可以说是奖赏,因此,我们往往喜欢那些为我们提供这类奖赏的人。有研究显示,与那些没有帮助过我们的人相比,我们更喜欢那些帮助我们取得胜利的人——即使他们并非有意对我们进行帮助。但就像赞扬我们的人一样,我们对那些帮助我们的人,也并非一概喜欢,我们不喜欢那些有附带条件而帮助我们的人,这种附带条件会对受益者的自由造成威胁。假如赠送礼物是为了得到回报,人们便不会接受这种礼物。人们也不喜欢那些希望从被帮助者那里得到利益的人。假如你是位老师,你可能会对收到学生的礼物而欣喜,但如果这位学生平时成绩并不是很好,却在你将要阅读期末论文之前给你送了礼物,那么你则可能感到不舒服。

5.假如你希望别人喜欢自己,那么你则要想办法让他帮助你做某件事,而不是想办法帮他做某件事。是的,心理学研究显示,让人们帮助自己,是增加个人吸引力的更可靠的途径。因为,如果我们向某个人提供了帮助,那么我们的心理自己也会在想,这是一位有吸引力的,可爱的人,他应当得到这种帮助。

个人特征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决定一个人是否受其他人喜爱的因素最重要的便是个人特征,人们往往喜欢那些真诚的、有能力的、聪明的、精力充沛的人。

1.外表吸引力

容貌、身体姿态、服饰、行为举止等外表因素在决定人际交往吸引上起 很大作用。毕竟,外貌美容易造成一种美好的印象,人们毕竟喜欢美好的东西,也很容易“以貌取人”。

当还没见到本人,只看到其照片时,或者交往的初期,人们很容易产生光环效应,认为外貌美的人也具有其他优良品质。但是当实际面对面与本人接触或当双方有更多交往时,这种光环作用就会减少。

但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外表吸引在决定一个人是否会喜欢另一个人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1966年walster的实验里, 研究者将刚入学的新生随机安排成男女对子,以参加一个大型舞会的盲目派对约会。在舞会当晚以及随后跟踪研究期间,研究者要求那些大学生评价他们的约会对象,指出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再看到对方。结果与大多数人所想象的相同,美貌这一因素比起高智商、良好的社会技能、好的人品等其他因素,更容易引起别人的高评价和好感。同时,这一点对于男女性皆是如此。

美貌有它的文化标准,早在我们的童年时期,我们就从迪士尼影片和故事书以及电视剧认识到,美貌是和美德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会容易认为美貌的人既有吸引力又有其美好的品质。即使他们不小心有了过失,我们也往往会为他们开脱,会较容易理解他们的过失。当然在法律面前就另当别论,如果美貌的人所犯的是轻罪,那么法官会对他们宽松一点,对他们的处罚会较轻。但如果他们所犯的是重罪,那么他们的外表吸引力就不会起作用。

无论如何,有外表吸引力的男性/女性对异性都有更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男性身上,美貌的影响更大,甚至,来自漂亮女性的负面评价对一个男性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希望有机会可以再次交流以改变她对他们的想法。

除非,人们怀疑某个美貌的人滥用ta的美貌,他们一般都会对ta偏爱有加。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么对美貌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视觉美方面,其实,还存在着其他形式的美。我们的视觉机制对我们的情感和行为发挥着特别稳定的影响。我们坚信自己的双眼,并将其视为确定他人是否有吸引力的工具。而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旦我们认定某个人相貌出众或者相貌平平,我们便往往会将其他一些特征也安在这个人的身上。

2.相似性

研究显示,我们喜欢那些在某个方面和我们相似的人。

相似性包括:(1)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2)吸引力的相似性;(3)社会地位的相似性;(4)年龄的相似性。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相似性不是实际的相似性,而是感知到的相似性。

如果一个人和你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相似,你们的态度一致,就越容易导致人际吸引,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一种社会印证。也就是,他们使我们感到自己是正确的,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有益的。所以,我们喜欢那些与我们意见一致的人。

另外,假如我们恰好由于某种无关的理由而喜欢一个人,我们便会假设ta的看法一定与我们类似。

3.被人喜欢

我们是否喜欢另外一个人的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这个人是否表现出对我们的喜欢。而且,仅仅认为某个人喜欢自己,便可能诱发有助于增进两个人之间正向情感的一系列螺旋上升的事件。

举个例子:假如,在一场晚会上经过你我共同朋友介绍,我和你进行了一小会对话。几天后,你在校园碰到了我们的那位朋友。她告诉你,晚会结束后,我说了一些对你特别恭维的话。那么下次相见时,你在得知我喜欢你后,很可能也会使得你喜欢我,而且你会通过你的行为举止让我知道你也喜欢我。与没有得知我对你喜欢相比,你会更多对我微笑,更多向我坦露心扉,行为举止更加热情,可爱。面对你热情可爱的行为,我对你的喜欢无疑也会增加,而且反过来,我也会以一种更可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你的喜欢之意。

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我们越是缺乏安全感或者不自信,喜欢我们的人就越会令我们倾心,我们就会对喜欢我们的人越发喜欢。

那些对自身具有安全感的人,需求并不强烈,他们不太可能去接受某个不期而遇的人主动示好。一个忍饥挨饿的人几乎会接受任何食物,而一个具有安全感的人却会比较挑剔。同样,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几乎会接受任何一个人的示好,一个具有安全感的人却会比较挑剔。此外,为了减少被拒绝的可能,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甚至可能会从不太有吸引力的人那里寻找感觉。

熟悉与邻近

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人们本能地对不熟悉的事物产生警惕、犹豫甚至恐惧,而熟悉的事物/人物会使我们更加信任,增强我们对其的正面感受。

此外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熟悉性和邻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常常见面也利于彼此了解,使得相互喜欢。

但过低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交往频率时,彼此喜欢程度较高。

互补

当双方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互补时,彼此的喜欢也会增加。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以下三种互补关系会增加吸引和喜欢:需要的互补、社会角色的互补、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如内向与外向。

当双方的需要、角色及人格特征都呈互补关系时,所产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

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安德森(N.Anderson,1968)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

排在序列最前面、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它们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同真诚有关;

排在系列最后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几个品质如说谎、 假装、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有关。安德森认为,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

人际吸引律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同需要、不同个性、不同反应方式的个体相互选择和吸引,除了有一个必然的过程外,还具有以下规律:

◆接近吸引律:当交往双方存在着时空、兴趣、态度及职业、背景等的接近点时,彼此间易相互吸引。

◆对等吸引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们都喜欢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不喜欢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

◆相似吸引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通常喜欢那些在某一方面与自己有着相似特点的人,主要是在态度、信仰、爱好、兴趣等方面的相似。

◆移互补吸引律:双方的个性或需要及满足需要的途径正好为互补关系时,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此,沉默的人往往与那些喜欢说话的人成为朋友。

◆能力吸引律:在其他条件相当时,一个人越有能力就越受人喜欢。但最受人喜欢的并不是能力非凡的超人,而是那些具有非凡能力但也犯了错误的人。

◆异性吸引律:男和女之间总比男和男或女和女之间更容易相互吸引、更易建立联系。

人际吸引 / 喜欢 / 需要 / 依赖 / 赞扬 / 帮助 / 相似性 / 熟悉 / 互补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