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工作其实就是修行

2020年9月7日  来源:混沌大学 作者: 提供人:gangshi97......

03、工作其实就是修行

草间弥生、毕加索、莫扎特等艺术家都是通过创造连接源头的灵魂级作品,实现了人生的自我救赎和超越,也就是尼采所说的“艺术救赎”。我们回到人间,如何在工作中践行“临在当下”呢?

稻盛和夫讲的一句话特别棒:“工作就是修行,如果你用超越的视野来看待工作,工作就是修行。”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要找到一条属于你的路,有心的路就可以了。

在你的生活里,如果去掉睡觉的时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与其把工作跟你的生活二分,莫不如打破二元对立,它就是你修行的路。

一个手艺人如果心态上能达到“临在当下”这种高贵意识,就可以把自己做的商品、产品变成一种艺术作品。所以,手艺人加“临在当下”,就能创造出一件艺术作品。

我们今天更熟悉的词汇是职业人、职业经理人,这跟手艺人有什么区别呢?

可能有很多区别,我认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这句话,古印第安巫士唐望问:“你这条路有心吗?”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将心注入。

换句话说,手艺人的“一”是为了那件事,而职业经理人是为了“something else”。

我认为,人要做“天命所归”的事,这样的事有三个条件:

第一,你喜欢,你做的事就是你喜欢的;

第二,你擅长,你做的事跟你的天赋有关,比别人做得好;

第三,有意义,对别人也有帮助,能够利他。

很多人会陷入一个误区,可能认为,我现在做的事不是我喜欢的,不是我擅长的,好像也没什么意义感,我要去寻找一件我喜欢、我擅长并且有意义的事,然后再将心注入。大家最焦虑的就是到哪里去寻找呢?

我们通常认为意义就是做得比别人快,比别人多,显得你很成功。比如把钱作为KPI,收入越高好像就越成功。

其实,成功的本质只是比较,而且是跟他人比较,这从来不会给你带来意义,因为你一旦获得了一点点成功,就会发现根本没有意义,又需要设立一个新目标,再去跟别人比。

只要在水平线上,意义就是虚幻的。

意义不是来自于你所做的事,也不是来自于思想,而是超越所做的事,超越思想,来自于更高的维度。

真正的意义是垂直下来,不在于你所做的事,而是你做事的状态。击穿阈值后,从源头流经你的东西叫意义,它超越你做的事情,超越思想,甚至超越你的人生。

也就是说,“Being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我们从“doing”中获得的都不会产生意义,是我们如何“doing”那个状态,也就是“being”能够产生意义。

所以,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要把自己做的事当回事。

《新世界》这本书里有句话说:任何与他所做之事合一的人,就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这些人对于其他人的影响,远超过他们提供的功能所带来的影响。

李善友: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所以我给各位三条建议,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非常简洁。

第一,一次只做一件事。

很多外企都有“多线程运作训练”,以为这样才有效率,其实极傻。

还有今天日益流行的碎片化学习,也是极糟糕的事,这个状态保持得越多,就越容易丧失深度阅读的能力。

大家想一下,你睡觉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早晨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空闲时候你在干什么?

你把所有的日程都填满了。

所以,要把你的大片时间空出来,一次只做一件事,把能量放在这一件事情上,慢慢形成习惯。

李善友: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第二,事情本身就是目的。

通常我们不会把自己做的那件事当作目的,比如,学习一门课是为了用到工作上,你做的任何事都是“for something else”,这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当下。

所以,回到你做的事情上来,把它当做目的。当你做的事情本身就是目的的时候,时间指向未来的箭头就被切断了。

第三,爱上你做的事。

爱上你做的事情背后,你就跟这件事合二为一了,打破了二元对立。如果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那么这件事将会获得自由,获得某种主体性。这样,你创造的作品就会成为你的灵魂伴侣。

这时,你做的事自然就会有品质在里面,这种品质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被称为“良质”,而且“如果你能倾听良质的指引,悄悄地遵循它,心无旁骛,就能使得自己手中的工作变成一种艺术。”

所以,艺术不仅是绘画、音乐等,做什么事都可以是艺术。源头有很多特性,其中一个特性就是“美”,还有个特性就是“好”,就像柏拉图说的,是美使事物变得美好起来。这个美是“一”,是美赋予了事物以美好,美就是“良质”。

04、做事情总希望别人给你KPI,太傻了

你做事情希望别人给你KPI,其实太傻了。

当年柏拉图问了个问题,《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作者继续用他的问题来问,印在书的封面上: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你需要问别人吗?你自己不知道吗?

其实我们自己是知道的,然后找到它的韵律,跟其同频共振,这就是艺术。

良质就会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其他人也会受到影响,这就是我一再强调的,你想去改变世界,不要去改变别人,改变自己就行了。

这样,就赋予了你所做的事情以生命,也就是凯文·凯利所说的“失控”,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让你所做事走出控制,自己做主。

这时,你就“临在当下”,然后要做的事就只有一个——等待。

等待什么呢?

等待你的作品最终把你和源头连接起来的那个时刻。

如果那个时刻不来,也完全没问题,你的一生已经足够美好了。

如果那个时刻来到,就是我所描述的使命涌现的状态。

使命涌现出来后,你就要去做点更大的事了。

很多人可能会问,如果说当下是“一”,那跟计划之间什么关系呢?

“临在当下”并不是说不做计划,如果今天你开计划会议,想做计划时,计划就是你此时此刻的“一”;

做了计划后需要执行,当你执行时,执行就变成了“一”;

如果执行过程中产生新问题,这些问题跟计划有不太相符的地方,那就调整你的目标。

所以,“临在当下”是“一”,并不是说不设目标,目标就像方向盘一样,但它是由你现在来进行微调的。

还有人可能会问,“临在当下”和“匠人精神”是不是意味着死守第一曲线?那还怎么启动第二曲线?

别忘了,第二曲线是从第一曲线里长出来的。

你临在当下,把当下的事情作为目的,它会慢慢变大,而且它还会跃迁,就成为最美妙的第二曲线。

假如没有这个味道,硬做出来的第二曲线,就变成多元化布局了。

所以这也没有矛盾,中间最关键的是找到那个节奏,跟那个节奏在一起,感觉就出来了。

有的人每天给自己规定好必须要做的日程,比如一天必须读一本书,一天必须锻炼一个小时,苦大仇深似的。

别这样,如果今天状态特别好,适合读书,读8小时也没问题;

相反,如果今天状态不好,不适合读书,心里有点慌乱,那就什么也不干,去外面走一走。

别把自己捆死,也别担心不自律会消磨意志。

放心,如果你是个内在有韧性的人,就是想做一个消磨时光的人,你都做不了。

不被任何东西绑架的每一天,真的是很美好的状态。

人生 / 使命 / 意义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