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消失证明了人类的失败,这是一个可悲的现象。在古代的学园里,哲人们试图向人们传递智慧。而如今,我们只有一个更为卑微的目标,那就是教授学科。从古人追崇神圣智慧向现代人获取各个学科的书本知识的堕落,标志着横跨了数个时代的教育的失败。我并不是说,古人的教育比现代更加成功。读一读卢奇安[17]对哲学家自命不凡的主张所进行的戏剧化讽刺,你就会发现古人的教育并不比我们优越。我想说的是,在欧洲文明诞生之初,人们满怀为教育带来启发的理想,但渐渐地,理想开始没落,最终向现实看齐。
如此一来,教育便会停滞不前。只要我们还将智力教育看作对机械性的脑力能力和公式化的实用知识的获取,就无法取得进步,不论我们为了弥补时间的不足做出多少努力,耗费多少精力去漫无目的地修改教学大纲。我们必须承认,上帝创造了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知识,一个人即便穷尽一生都不可能完全将其掌握。将人们必须掌握的科目罗列出来的做法是无用的,因为那实在是太多了。或许,出现知识过剩的现象反而是好事,因为如果人们不了解一些重要的真相,世界对他们而言反而会更加有趣。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虽然传授知识是智力教育的一大目标,但还有另一个元素不容忽视;它不如知识那么清晰,却更加重要,古人称之为“智慧”。没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你不可能获得智慧;然而,你可能很轻易地就能学到知识,却没有任何智慧可言。
智慧指的是运用知识的方式,包括如何处理知识,如何选择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何运用知识来为我们的经验增添价值。这种对知识的掌控便是智慧,是我们所能获得的最充分的自由。古人比我们更加清楚用智慧来掌控知识的必要性。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在实际的教育中,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可悲地犯了错。简单来说,他们普遍认为,让哲人们对着年轻人侃侃而谈就能传递智慧。因此,古时的学校里总是聚集着很多哲人。通往智慧的唯一道路,是让学生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而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则是通过训练,让他们学习梳理好了的事实。自由和训练是教育中的两大基本元素,因此本章的主题为“自由和训练的节奏”。
在教育中,自由和训练的对立并不如这两个词语在逻辑上的对立那般强烈。学生的大脑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一方面,它不是一个可以胡乱堆置陌生概念的盒子;另一方面,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大脑来说,有条理的知识才是自然的养料。因此,在理想的教育中,训练应当来自学生们的自由选择,而自由也应该在训练的帮助下获得更大的可能性。自由和训练并非两个对立的原则,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性格的自然发展调整这两个原则,我将这一调整称为教育的节奏。我相信,过去一些令人失望的教育上的失败,都是因为人们忽视了这一节奏的重要性。我认为,在教育的最初和最后阶段,自由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中间阶段,训练应该处于自由之上。此外,从自由到训练再到自由,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界限分明的,所有的智力发展都以这类大循环和小循环构成。一个循环就像是一个细胞或者一块砖瓦,整个智力发展阶段就是这类细胞的有机构成。在分析这类细胞时,我将第一个自由阶段称为“浪漫阶段”,中间的引导阶段称为“精确阶段”,最后的自由阶段则称为“综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