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同情心/共情力+《共情的力量》高情商核心干货梳理-拥有“共情力”,三观不同也能做朋友+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吗?-大佬们的大脑-真正的相互理解究竟有多难?-论自我中心的舞台-专家之眼-空白状态、电子邮件和上帝-同理心被高估了吗-共情的力量-第一部分 我们为什么需要共情+第一章 认识共情:共情其实有两面性-共情的疗愈力量-共情不是好心人的特权-共情教我看透人心-共情是头脑能做的第二伟大的事情+第二章 我为什么研究共情:大卫的故事-没人能看见我的真实脆弱-每个人都需要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共情是通往爱和宽恕的道路-我是如何走向共情之路的+第三章 共情的产生:为什么看你那么疼,我也觉得疼-单细胞生物竟然也会社交-高等动物都擅长读心术-共情的神经生理基础-人类独有的镜映能力+第四章 表达共情:道理我都懂,只需要你片刻的理解和包容-共情不仅仅只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或想法”-共情需要耐心、决心和灵活性-表达共情的7个关键步骤-第1步:使用开放式问题-第2步:放缓节奏-第3步:不要匆忙做出评判-第4步:关注你的身体感受-第5步:向过去学习-第6步:让故事充分展开-第7步:设定边界-第五章 共情式倾听:为了理解他人如何感知世界而倾听-抛开自己,全神贯注地倾听-对他人的评估-自我评估和倾向性聆听-偏见和认知定势会削弱共情力-共情和同情一字之差,感觉却天壤之别-对他人的感觉,感同身受+第六章 共情与爱:亲密关系的柔化剂-因为共情,爱才有意义-亲密关系阶段一:理想化-亲密关系阶段二:两极化-亲密关系阶段三:整合+第七章 共情的阴暗面:借感受他人的痛苦来享受折磨人的快感-共情,将她从强奸犯手中救出-希特勒擅用共情的阴暗面进行操纵-抵御共情阴暗面的10个步骤-第一步:分辨出真正的共情和有目的的共情-第二步:了解自己的渴求-第三步:学着相信你天生的本能-第四步:保持注意力-第五步:当心突兀的接近-第六步:小心过冷和过热两个极端-第七步:远离总是责怪他人的人-第八步:警惕别人为了他们的目的煽动你的情绪-第九步:留意不一致的言行-第十步:记住,共情不是善良的同义词+第二部分共情,你真的做到了吗-第八章 诚实:清楚地看待自己,准确地理解他人-坦诚地当面对质的价值-共情对诚实的定义-以不让对方感到羞辱的方式真诚回应-践行诚实-第九章 谦逊:既知道自己是谁,又知道自己不是谁-我们并不是一座孤岛-共情对谦逊的定义-共情如何产生谦逊-践行谦逊-第十章 接纳:我没那么好,你也没那么好-共情对接纳的定义-共情如何带来接纳-践行接纳-第十一章 宽容:透过表层深度理解人性-为保护孩子,他成了心理变态者-共情对宽容的定义-共情如何产生宽容-践行宽容-第十二章 感恩:一种体验世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感恩地给予,感恩地接受-共情对感恩的定义-共情如何产生感恩-践行感恩-第十三章 信念:坚信人们心中基本的善良-共情对信念的定义-共情如何产生信念-践行信念-第十四章 希望:事情会一天天好起来的-共情对希望的定义-共情如何产生希望-践行希望-第十五章 宽恕:原谅自己,就原谅了整个世界-大卫为什么会自杀-共情对宽恕的定义-共情如何产生宽恕-宽恕的5个阶段-践行宽恕+共情的力量:后记-致谢一-致谢二

自我评估和倾向性聆听

2020年6月19日 字数:1832 来源:共情的力量 作者:(美)亚瑟·乔拉米卡利;凯瑟琳·柯茜 提供人:yanjia82......

自我评估和倾向性聆听

学习如何倾听自己与学习如何倾听他人一样重要。自身的利益或倾向会影响倾听的质量,也影响心态的开放,从而削弱共情力。在父亲跟我的高中辅导员马丁谈话的时候,他就很清楚自己的倾向,也知道这可能会影响他的决定。他知道如果想要对马丁先生的想法和感受做出准确的评估,他就不得不先“清空”自己,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想法,并在倾听和了解情况时努力将这些想法放置一边。

其实,父亲对于我的未来有很明确的想法。他希望我能上大学。事实上,这是他最大的梦想之一。作为他那庞大的家族中第一个从高中毕业的人,他坚信教育的价值,也希望我能拥有这个他不曾有过的机会——获得大学文凭。

然而,父亲也知道,如果要强我所难,或者不顾及我的梦想也是不明智的。他很了解我。我跟他说过很多次,我的热情都在橄榄球上,我希望有一天能打半职业比赛。他也知道我对学业不是特别感兴趣。所以,他本以为这个辅导员没准儿能有什么好点子——“也许他能教给我点东西,也许在他的帮助下,我能给我儿子一个更好的建议。”

只有通过共情式倾听——倾听时不要带有倾向性,也不要控制或引导谈话——父亲才能得到他做决定所需要的信息。他必须全身心地进入到马丁先生的视角中。只有这样,他才能判断出马丁先生的观点是不是立足于全面的理解和洞察。

父亲不会对马丁先生做出预判,也就不会陷入倾向性聆听。所谓倾向性聆听,是指在听他人说话时你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听几句话后你就开始用自己的经验来填空,进而不再继续听那个还在不断深入的故事。面对他人的讲话,你可能会想,“他又在说他那位总是很严苛的父亲了,我都知道他下面要说啥,”或者“她又要告诉我她的孩子们有多可爱了,我以前都听过了”。这时你的聆听就是漫不经心了——你让对方继续讲,你也在给出回应,仿佛你还在听一样,你在该有反应的地方点点头,说“是”或者“不是”,但事实上,你觉得你已经知道了所有需要知道的东西。

倾向性聆听会让我们得出错误的结论,就像下面这个故事一样。几年前,我表哥帕斯奎尔(我们叫他帕特)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车祸,两截脊椎受伤,需要住院治疗。帕特病房里的大玻璃窗破了,冷风直接吹进房间里,所以他让护士把遮光板放下来。

那天晚上,一位精神科住院医生走进他的病房,表情很严肃。他问帕特想不想谈一谈。

“当然,好的,我想谈。”帕特说,他一直都是很友好、善交际的那种人。“您想谈什么呢?”

住院医生担心地看着他。“我很担心您的心理状态。”他说。

“真的吗?”帕特说。

“我觉得您可能是抑郁了。”

“您觉得我可能是抑郁了,”帕特重复道,“当然。好吧。但是我很好奇您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今天外面天气很好,但是您房间里一整天都挡着遮光板。”住院医生说。

帕特大笑了起来,然后跟那位医生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么好的天气里他却要待在阴暗中。那天晚上我去看他的时候,他就跟我打趣。“所以啊,亚瑟,你们这群拿到那些炫酷学位的人是怎么了?你们都以为自己能知道别人脑袋里想的东西吗?”

这个精神科住院医生对帕特想说些什么并不感兴趣,因为他已经有想法了。如果有人认为他知道所有的答案,那你就可以肯定,他的共情能力已经大大削弱了。倾向性聆听不是共情式的,是心态封闭地听。心理学家有时候称之为“有距离地听”,这让我觉得就像是我在说话的时候,一个站在繁华马路对面的人很礼貌地点着头,但是,他一句话都没有听到。

这里还有一个倾向性聆听的例子。在最近的一次团体治疗中,伊丽莎白讲了她跟丈夫分手的事情以及他们讨论如何分割财产时遇到的问题。团体中的另两名成员,汤姆和特蕾莎,都经历过龌龊的离婚过程,他们立刻就认定伊丽莎白的丈夫肯定会利用她的慷慨来做手脚。当伊丽莎白坚持说她丈夫是一个正派善良的人,绝不会在财务上占她的便宜时,汤姆和特蕾莎就对她严词责备。

“伊丽莎白,你太天真了,”特蕾莎翻着白眼说,“我可以用我的切身经验告诉你,不要相信任何人,更不能相信你的前任。”

“特蕾莎说得对,”汤姆插话说,“我当初就像你一样完全信任别人,然后我妻子就拿走了所有的东西——房子、车子、孩子。她把我的生活全抽空了。”

后来,我们在团体中讨论了汤姆和特蕾莎的经历如何让他们产生偏见,以至于他们都无法准确理解伊丽莎白的情况,不能给出合适的回应。他们的偏见让他们无法对伊丽莎白共情,也无法认识到她的境遇的独特性。的确,离婚过程多半都很龌龊,离婚双方都要为自己据理力争也是很常见的现象,但这肯定不是普遍情况,具体的议题也总是各有不同。

与共情式倾听相反,倾向性聆听的人很容易根据过去经验下结论。比如,你跟一个处理人身伤害的律师打交道时,可能脑子里会想,做这行的律师都是巧舌如簧的行骗高手,只对从他人的痛苦遭遇中赚钱感兴趣。但是如果从共情的视角来看,你就要尽量把这些先入为主的想法搁在脑后,除非这些想法能在当下的沟通中被证实。这是一个需要有意识地去做的过程,因为共情会渴望对新的经历保持公平开放的心态。“我知道我有些倾向性,但是有可能这个人真会为客户的利益着想呢,而且真的在乎事实和公正呢。”你可以这样跟你自己说。

共情 / 倾听 / 感知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