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大脑时间感知-时间是万物的歌咏-年纪越大时间越快:如何延长你的主观生命?-人老了,生命也会加速?-你想过吗?为何随着年龄增长会感觉时间过得更快-感知时间的快与慢:大脑中的时间-脑科学解谜:为什么年龄越大,时间过得越快?三大假说,帮你解除疑惑+在苍蝇“子弹时间”的视角里,它们的一生到底算长还是短?-在苍蝇“子弹时间”的视角里,它们的一生到底算长还是短?-我们对时间的理解错了吗?+时间观-前言:时间如何成为生活的支配性力量-01 我们都是时间的奴隶-为什么时间会被放慢或拉长-所有事物都包含对时间的探索-02 历法,为生活提供稳定的管理方案-将一天分为10小时会发生什么-将一年分为25个月会发生什么-怀旧是一种病吗-如何让时间“停止”-03 铁路,让时间有了统一的标准-铁路改变了时间对我们的价值-时刻表的发明,让“准时”有了新的意义-欧美各国的不同时间轨道-我们活得越来越像个时刻表-04 音乐,因时限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贝多芬如何在全聋状态下演奏《第九交响曲》-音符与节奏完全不是一回事-节拍器与贝多芬的节奏-意图是诠释作品的重要因素-CD,带来全新的音乐时间意识-披头士如何因CD而风靡全球-05 演讲,长度决定受众的接受程度-讲多久算是讲得太多了-关于公民权利的争论-史上最长的演讲-冗长的演讲-瑟蒙德在种族问题上的转变-06 电影,加速或放慢时间来玩弄你的记忆-攀爬大楼的“蜘蛛人”-电影时间,服务于剧情的工具-07 手表,让人以数字化方式紧密相连-为什么一只手表价值数百万元-机械手表与智能手表之战-为什么瑞士人能主宰手表行业-瑞士手表行业的发展-瑞士的政策对钟表匠人的影响-可能会带来世界末日的关键1秒-08 打破纪录,让那个瞬间被放大为神话-关键是心理上对时间的掌控-一双跑鞋拍出22万英镑-一生都在周而复始地跑个不停-09 摄影,将历史和故事凝固在时间之中-相机:让摄影者在正确的时间站在正确的地点-冻结时间的艺术:揭示真实生活的瞬间-因为意外而踏上摄影之路-因为更换交卷而错过的故事-10 工作效率,挖掘每一分钟的经济价值-Mini组装,分秒必争-日本人如何操控工业时间-地狱来的老板:拯救低效率-11 手表,从计时工具到营销产物的转化-为什么现代人还要戴手表-手表成为冒险与时尚的代名词-宏大壮观的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瑞士钟表行业的现状-瑞士表大反攻-什么样的广告是好的广告-12 时间管理,让你成为高效能人士-如何打破日常的时间浪费循环-13 艺术,探讨、诠释时间的本质-电影中的时间咒语-《钟》:时间是核心,也毫无瓜葛-《日日夜夜》:不需要结束的影片-片长对电影的影响-艺术展览中的时间意象-14 生活,快与慢的思维方式-慢食运动:生活得很法国-快餐:让人变成不同的种族-15 收藏时间,如何追上时间的脚步-大英博物馆,根据有形物追踪人类时间的轨迹-为数万件馆藏重建时间秩序-如何追踪、诉说时间-末日钟:时间的尽头是什么-我们都在奔跑着静止不动-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各种时间危机-撰写属于自己的时间故事-后记:重新思考时间的意义-致谢

人老了,生命也会加速?

2019年3月7日 字数:1072 来源:大科技杂志社 作者: 提供人:jiuwei90......

有没有越过越快的感觉?难道生命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加速吗?

人老了,生命也会加速?

如果你人到中年,会惊奇地发现,这日子是“飞”得越来越快,不知不觉间日子就过去了大半年。而你还来不及感叹一声,下一个新年似乎已近在咫尺了。可是,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一切却截然不同。那时人人都巴望快快长大,但时间却在慢悠悠地往前走,一堂课很漫长,一个星期很漫长,一个学期更是没玩没了。

确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有生命越过越快的感觉。已经有实验表明,我们感知时间的能力的确在随着年龄而变。让一个20岁的年轻人和一位70岁的老人同时估计1分钟的时长,年轻人会把握得更加准确,而老人常常会把40秒左右的时间当成是1分钟,在他们的概念里,时间显然要更快一些。

一位美国生物学家还花费了45年来观察自身随着年龄增长,相关观念上发生的一些变化。每天他都会对体温、血压、心率和对1分钟的时长估计进行记录,一天5次,这样的记录从未间断。他发现,随着他本人年纪的增大,他对1分钟时长的估计也越来越快,时间似乎在他的心里“偷偷地”加快。

为什么随着我们年龄越来越大,就越会产生时间间隔估计会越来越快的错觉呢?这与人们估测时间的方式有关。

一般来讲,我们都比较喜欢在心里先给即将到来的时间画个“框”,比如,我们经常会想:还有2个月就过年了,还有3个星期就考试了,诸如此类。也就是说,我们会预先在心里对时间间隔构成一个大致的“时间框”,然后,我们又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确定一下这个“时间框”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根据经验得出的时间间隔都与心里形成的“时间框”吻合良好,这时你对时间流动的感觉是正常的,不快也不慢。然而,它们并不总是那样同步,有时候它们之间会出现偏差。而年龄越大,这种不同步的情况就越容易发生。比如,还有1个月就要过年了,年轻人依据经验得出的时间感,正好与现实时间的流逝吻合;而老人会感觉这一个月只有20多天。原因何在呢?简单点说,是大脑“喜新厌旧”,新的体验逐渐变少的缘故。

我们知道,对一个人来说,年龄越大,所谓的“新鲜事”就越少,这是因为他的经历多了,新鲜的已经不再新鲜。而大脑又有个“怪脾气”,即只对新鲜的体验感兴趣,习以为常的事情是很难让它重新再产生印象的。所以,既然体验都不新,那能在大脑中打下烙印的便少之又少。而我们又是靠经验来估测时间间隔长短的,没有了新的体验帮时间做标记,时间会在无形中被缩短,于是与先前的“时间框”相比,时间流动就好像变快了一样。

有一个补救措施可以帮我们改变这种情况。如果你想让周末来得慢一点,那就不要把你的时间浪费在打盹和看电视上,这会让你感觉时间不知不觉很快就过去了。不妨做点新鲜事情来充实自己,让自己像年轻时一样获得更多的体验,到晚上你就会发现这个周末变长了。

不过,我们必须自问,是否我们真的希望时间慢下来?因为当你感觉时间很慢时,一般都有一些令人沮丧和郁闷的事在伴随着你。而如果就让时间这么快下去,它会传递一个很好的信息:似乎一切都挺顺利。

时间感知 / 时间快 / 时间慢 / 老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