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点击上面的“关注”,为你解决情感难题
作者:愈姑娘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01
克里斯多福的《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这本书,是我读过为数不多将亲密关系分析得如此深刻的好书。
这本书已经出版12年了,引导了数十万家庭从幻灭走向“和谐与爱”。这本书,主要讲述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经历的酸甜苦辣背后的心理动机。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课程,但唯独没有一门课教你如何建立和处理亲密关系。
对很多人来说,极度渴望建立永恒真挚的亲密关系,但是却往往害怕受伤而畏惧不前。
今天我主要想讲讲亲密关系的第一阶段,克里斯多福称这个阶段为“月晕现象”,寓意是使人分心而看不到真正的光源。
我们追的偶像就是诠释了这个道理,我们往往看到他们在闪光灯下的光鲜亮丽,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普通和庸俗。
当我们步入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也是如此。爱情是人七情六欲里面最强烈的情感,从天真的少年时期到暮年生活,我们都在渴望真爱,甚至可以为爱情不顾一切。
因此,也成就了不少伟大的爱情艺术作品。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理想伴侣。影视作品中,总有很多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是命中注定,是上天赐予。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真爱,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神圣,更多的人都是为了恋爱而恋爱,就算这个“真爱”结束,依然还能寻找下一个“真爱”。
02
在所有相爱方式中,一见钟情被认为是最美好的。有人说这是命运的安排,也有人说是月老牵线。
那么从人类的心理动机来看,我们追求伴侣到底是如何选择的?为何我们会选择特定伴侣?
《亲密关系》这本书讲了两个一见钟情的例子,结局却完全不同。
一个朋友和他妻子相遇的时候,有触电的感觉。但离婚的时候,这个朋友再次提起初遇,他认为那不过是地毯的静电。
而另一个朋友爱上他老婆的时候,是看到她光脚踩在牛便便上。
他说那时候觉得和这个女人在一起永远不会枯燥。果然,他们在一起30年依然恩爱如初。一见钟情,有人钟情的是外貌,有人钟情的性格。
我们总是神话一见钟情的奇妙,其实背后的动机都是需求两个字。这样真相令人难以接受,我们想要的浪漫爱情不该是这样的,它该是冥冥中注定的。
但是请你相信我,那些美好都是人为赋予的。而我们要找一个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等。
不必为这些感到羞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把这种需要寄托在别人身上,就是亲密关系里最大的问题。
03
在我们小时候,我们希望父母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长大后,我们把这份需求转移到伴侣身上。
爱与被爱,其实就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我们渴望安定,渴望当那个唯一。
为了得到这些,我们会用一些方式,比如哭闹,抱怨,撒娇,甜言蜜语等。如果我们的需求依然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积攒失望,变得沮丧和失落。
有句话叫“失望积攒够了就离开了”,其实所谓的分手和离婚,都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了这个要求,我们对伴侣就会有很多要求。
就像孩子对父母一样,那个不被爱的孩子,总是在证明自己,或者调皮捣蛋引起注意。
在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我们渴望变得特别,希望对方是一个非我不可的人。
对方可以包容自己所有的缺点,可以读懂我所有的情绪和话语,即使你做错了他依然能够毫无条件的原谅你。
这就是我们幻想的完美恋人,当对方做不到的时候,你会逐渐失望,亲密关系瓦解。但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人会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
当你带着完美的标准去寻找恋人,你必然是会失望的。
或许刚开始你疯狂的迷恋对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逐渐看清对方的真面目。
其实这种不断让对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行为,是一种被欲望裹挟的状态,但这种欲望往往被强烈的羞耻心挡住了,以至于连你自己都看不清。
04
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我们会伪装成完美的样子,并且你会伪装成自己想要的伴侣的样子。
比如一个人缺乏自信,欣赏自信满满地人,他便会把自己伪装成自信的样子,以便吸引到自己想要的人。
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对方觉得你很特别。
还有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你在伪装的时候,对方也在伪装,这种互动关系,就是爱情的开始。于是,我们都误以为对方拥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最后只会得到失望。
人类的求偶,不像动物那般简单,夹杂着许多因素。
每个人心中都有理想的伴侣,但当我们找不到符合要求的伴侣时,我们便会退而求其次,比如满足你三种需求的就可以。
这不是人类想通了,而是我们会试图改造对方,让对方更接近自己的理想伴侣。
但不得不提醒你,这种改造是噩梦的开始。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现象,夫妻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其实就是改造对方不成功的表现。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试图把对方改造成自己的理想情人,这是一个陷阱。
《亲密关系》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期望是通往地狱之路,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
这本改变十万家庭的好书,戳破了一见钟情的假象,所谓的真爱是一种伪装。爱情的发生和经营,没有那么多浪漫可言,总结起来就是需求二字。
让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改造对方,这些都是亲密关系中的大忌。
那什么才是最好的伴侣,这本书中也有总结:
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我们在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与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这才是“灵魂关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