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按:
和其他许多看似基础、简单的概念一样,我们同样很难去准确、全面地解释“时间“究竟是什么。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是用以阐述事物变化的抽象参数?还是所谓“四维空间结构“中的一条坐标轴?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的概念是不能脱离“空间”和“物质”进行讨论的。也许这番话同样暗示着: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本就不应局限于某个特定的、与其他解释对立的概念中。也许我们需要给目前称之为时间的东西一个更为准确的命名——这可能涉及到概念的细分,但更多可能是关于语义的重新思考。
“时间”是常见的名词。我们都熟知时间流逝的感觉:现在变成过去;今天变成昨天。你要是住在温带,还能明显地感受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觉得时光飞逝。
尽管神经学家尚不了解大脑是通过何种机能感知时间流逝的,人类却惊人地擅长于此,如果有朋友表示自己5分钟之后才能到,我们就会在时间差不多的时候环顾四周,看看朋友来没来。(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85824/)
我们能感知到时间流逝,星期、月份从指间溜走。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时间的机制浅显易懂:以可丈量的方式匀速朝着固定的方向前进——从过去到未来。
当然了,人类对时间的理解不一定要从生物的角度解释,也可能与文化和所处的时代有关。亚马逊有个名叫亚蒙达瓦(Amondawa)的部落,他们的语言里没有“时间”一词。有人认为,这说明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时间的概念,没有事件发生时间的框架(至于这是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还是他们是否对时间有不同的看法,人们意见不一)。
与此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精确了解古人对时间的看法并非易事,因为有关时间感知的实验,是近150年才有的。
我们所知道的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现在”是不断变化的。公元160年,罗马“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将时间描述为:“时间就好似一条河、一条急流,里面含着无穷的变化。”(译注:出自《沉思录》卷四第43条,梁实秋译版)至少在西方文明里,许多人赞同他二人的观点。
时间看似是朝着一个方向流逝的,但一些科学家却无法苟同。
假若我们的记忆如同录像带一般精准,那么,幻想就会变得很有难度。© Javier Hirschfeld/Getty Images/Alamy
上个世纪,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发现,引爆了我们对时间的概念。他的理论表明,是其它事物赋予了时间意义,而非相反。他证明,时间是相对的,如果物体移动速度快,那么时间就会变慢。事件并不是按照既定的顺序连续发生的。和牛顿物理学相悖,在爱因斯坦的理论里,没有统一的“现在”。
诚然,宇宙里许多事件都有先后顺序,但时间却不总是被精确划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的物理公式是双向的。
大多数人对于时间感知的一个方面是认为“过去”就好比是一个巨型视频库,一部我们可以检索过去发生事件的档案。
有个别理论物理学家,比如畅销书作者、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Carlo Rovelli)的观点则更加激进。他怀疑,时间非但不流动,甚至还压根儿就不存在,只是人类的错觉罢了。(qz.com/1279371/this-physicists-ideas-of-time-will-blow-your-mind/amp/)
当然,尽管一些物理学家认为时间不存在,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是物理学术观点与我们主观感受相悖的原因。虽然我们认知里的“过去”和“未来”不一定对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受用,但它确实反映了我们在地球上的现实生活。
然而,正如牛顿物理学中绝对时间的观点一样,我们对于时间作用的看法也有可能出现错误。有更好的方法去解决这一问题。
© Giphy
失真的过去
大多数人对于时间感知的一个方面是认为“过去”就好比是一个巨型视频库,一部我们可以检索过去发生事件的档案。
但心理学家证明了我们的自传式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一种关于自我信息的记忆)并不靠谱。我们忘掉的事情远比记住的要多,尽管别人坚称我们做过这样的事,我们就是忘记了。有时即便别人提醒也不能唤醒我们的记忆。
因为大脑会产生记忆,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记忆做手脚,以此将其合理化。每次我们试图回忆某件事时,我们会重铸该事件的前因后果使之适应任何可能出现的新信息。(www.ncbi.nlm.nih.gov/pubmed/25592676)
说服他人相信他们经历过莫须有的事情,比想象中的要简单。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sabeth Loftus)花费数十年心血研究这一课题,说服他人相信自己曾做过某些荒谬,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比如在迪士尼乐园碰到兔八哥(这是华纳兄弟创造出来的角色,与迪士尼无关)。即使是向朋友讲述童年趣事,我们对于这一故事的记忆也会发生轻微变动。也会致使相关影集发生稍稍变动。(learnmem.cshlp.org/content/12/4/361.full)
人们会被忽悠,“记起”从未发生的事情 。© 哈维尔·赫希菲尔德/Getty Images
另一错误观点是,我们常常认为,畅想未来与回首过去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可事实上,二者紧密相连,涉及到的大脑活动范围非常类似。正是因为有了记忆,才能构想未来,才能将不同的画面重新组合,以此构思未来的蓝图。这种能力使得我们能够提前做好计划,并且在行动前预演事态的发展。
这些奇怪的现象是我们大脑理解时间的产物。婴儿就不同了,他们活在当下,并没有太多自传式记忆可以追朔。开心、哭闹、饥饿,都是婴儿当下的行为和感受,他们不会回忆上个月冷到什么程度,也不会担心未来气温可能很快会再次下降。
尔后,他们长成了蹒跚学步的幼儿,逐渐可以认识到自我。与此同时,也逐步开始有时间的概念,理解昨天和明天是不同的。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11/j.1467-8721.2008.00593.x?journalCode=cdpa)
时间不仅仅我们安排自己生活的核心,也是我们体验生活的核心。
即使到了这个年纪,设想自己在未来的处境依然很困难。心理学家贾尼·巴斯比·格兰特(Janie Busby Grant)发现,在被问及明天打算做什么时,只有1/3的3岁孩童能给出合理的答复。
(psycnet.apa.org/record/2005-10369-002)
另一个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阿坦塞(Cristina Atance)曾做过一个实验,先给小孩儿吃咸脆饼干,之后问他们是要水喝呢,还是继续吃饼干。因为吃咸后会口渴,许多孩子选择了喝水解渴。这时她又问孩子们明天想要啥,大部分孩子还是选择了喝水。(大人则会选饼干,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明天会肚子饿。)小孩子很难将自己未来的处境与当下的感受区分开来。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523428/)
有关时间的感受是由大脑制造出来的。有许多因素都对时间的构成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记忆、注意力、感情,以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是基于空间的。我们的时间观植根于我们的精神现实。时间不仅仅我们安排自己生活的核心,也是我们体验生活的核心。
当然了,你完全可辩称,我们对时间的感觉不一定要与物理法则相吻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走路时不需要记住无论感觉地有多平,地球始终是圆的。我们仍然会说日升日落,即便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非太阳转动所为。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跟不上科学发展的步伐,我们只能通过我们具备的感官来了解这个世界。
许多人都能在脑海里想象,自己坐着魔法气垫去上班的场景。© 哈维尔·赫希菲尔德/Getty Images
同理,我们对时间的认知是无法忽视的。不论你对四维空间有多少了解,焦急地等晚点的火车就是比跟朋友吃午餐感觉要更难熬。
但话说回来,即使我们无法改变对时间的认知,我们却可以改变对它的看法,从而不再感怀于时光易流,记忆易逝。
改变观念
与其把过去、当下、未来看作一条直线,我们可以将记忆作为一种资源,来帮助我们设想未来。
这很重要。人类能够在精神世界中来回穿梭,使得我们能够做出许多人类所独有的事情,比如规划未来,或者艺术创作。而记忆在这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论点并不是什么新颖的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记忆并非我们人生的档案,而是幻想未来的工具。
要是我们忘掉了什么,可别咒骂自己记性不好。
这也就意味着,“记性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利的。假若我们的记忆如同录像带一般精准,那么,幻想就会变得很有难度。
想象一下,明天早上换一条上班的路线,坐着魔法气垫漂浮在空中,脚下是湛蓝的河水,两岸满是热带花朵;等穿过熟悉的建筑,来到目的地后,有一群老同学手里端着鸡尾酒列队欢迎你。绝大多数人脑海里马上就能浮现出上述画面【严重“自传式记忆缺失”(autobiographical memory)患者除外】。
我们的记忆可塑性极强,可以在瞬间勾勒出办公地点的街道;躺在充气垫上的感觉;老同学的脸庞;热带花草和鸡尾酒的画面。我们不仅可以回想起相隔数年的记忆,而且可以把它们串联起来,构成一幅从未经历过或听闻过的场景。
我们仍然会说日升日落,即便我们知道是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非太阳转动所为。© 哈维尔·赫希菲尔德/Getty Images
从认知角度来看,这听起来好像很复杂,但我们的记忆的灵活性让一切变得简单。
所以,要是我们忘掉了什么,可别咒骂自己记性不好。记忆的机制就是可塑的,以此我们才能截取记忆片段,并重新组合成无数未来可能发生的画面。
由此可见,要是我们的记忆受损,那么想象未来的能力也会随之减弱。神经学家埃莉诺·马圭尔(Eleanor Maguire)让实验对象描述自己想象中参观博物馆的场景。有人说博物馆采用了圆顶设计;有的则表示其地板是大理石砖制成。但患有失忆症的病人却什么都想象不出,因为我们想象未来靠的是对过去的记忆。
(www.pnas.org/content/104/5/1726)
我们要知道记忆是会有纰漏的,而不是把记忆当做是一个便携式视频库,并且要知道其他人也会对同一件事怀有不同的回忆。
© Giphy
慢下来
还有一件事是我们能做的。在得知我在写关于时间感知的书后,有许多人问我,如何让时间过得慢些?
但这样真的好么?人到中年,便会感觉时光飞逝。但时间流逝快慢部分取决于新记忆产生的多少。比如说,你度过了一个充实忙碌的假期,即便从时间上来看假期只有几天,但回想起来时,会觉得自己好像休息了好几年。这是因为,我们在常规生活之外产生了许多新的记忆。
如果你觉得时光飞逝,那这可能是你生活充实的信号。
要是想缓解周日晚上那种不甘,觉得周末还没开始就结束的感觉,不妨试试这个:寻求新体验。
反之,要是我们有无聊、沮丧、孤独或遭到拒绝这类负面情绪时,时间似乎就慢下来了。正如小普林尼在公元105年所写:“越是觉得开心,时间就越显得短暂。”
你要是想缓解周日晚上那种不甘,觉得周末还没开始就结束的感觉,不妨试试这个:不断寻求新体验。在周末尝试新的活动,去新的地方,而不是总去同一个电影院、同一家酒吧。诚然,新体验带来的愉悦感会在当时觉得时光短暂,但因为你留下了很多记忆,等到周一回想起来你就会发觉,周末似乎比以往要更长了。
正如小普林尼在公元105年所写:“越是觉得开心,时间就越显得短暂。” © 哈维尔·赫希菲尔德/Getty Images
有时候例行公事是无法避免的。要是你能把生活变得稳中带皮,那么等回想起来,时光就会显得慢了下来。即使是改变上班路径这样的小事也会起作用。难忘的经历越多,那么人生也就显得越漫长。
我们感知时间的方式,永远赶不上物理学进步的速度。我们都知道时间流逝的感觉,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大脑理解时间的方式,但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对时间的看法。即便如此,时间在某些时候还是会搞鬼,让我们措手不及。最后,引述一句圣奥古斯丁的问题:“时间是什么?如果没人问我的话,我是知道的。但要我解释给别人听的话,我就不清楚了。”
文/Claudia Hammond
译/boomchacha
校对/Rachel
原文/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91203-what-we-get-wrong-about-time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boomchacha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利维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