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人对我们的帮助不领情?
1/5、关注现实的诺贝尔经济学家
我在五月份写过一篇《为什么“骆驼祥子”的奋斗,跳不出贫穷的“三大恶性循环”?》,分析骆驼祥子为什么再怎么努力也走不出贫穷的圈子,以前还写过“穷人思维”一类的文章,都在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穷人会穷?
昨天刚刚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与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正是为了“以表彰他们在缓解全球贫困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有人说今年的奖含金量有点不高,还有很多更重磅的研究没颁奖,实际上,今年的奖体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以Banerjee和Duflo这对学者夫妻为例,几年时间一直在五大洲最贫穷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田野研究”——随机对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查,甚至“政策对照实验”。他们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非常值得敬佩。
我每年都会在“人神共奋”的公号上介绍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主要思想,这已经是第三篇了,本文就重点讲讲这两个人曾经合著过一本《Poor Economics》(中文本译作“贫穷的本质”)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反常的穷人现象:
为什么穷人越努力越无法走出穷的怪圈?
为什么穷人不喜欢教育,反而喜欢生孩子?
为什么穷人喜欢昂贵低效的私立医院?
为什么穷人沉溺于垃圾食品、赌博和游戏机?
更有价值的是,在一系列摆数据,讲道理后,作者认为,穷人的所有问题,都是我们常犯的毛病。
这也是本文更感兴趣的点。
这篇文章中,我大量的用到“穷人”和“我们”这两个对立的概念,“穷人”是指每天可支配收入在0.99美元以下者(即年收入不足2600元,中国2015年的贫困线是3000元),所以大家就不要对号入座了,本文的“我们”就是读者大人您本人——你可以哭穷,但你真的不是穷人,同样可能有对穷人生活的偏见。
2/5、穷人为什么喜欢去私立医院?
之前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词,叫“穷人思维”,很多人把贫困归因于穷人思维中固有的一些缺陷,比如目光短浅、缺乏自控力、没有计划,不理性。
事实上,穷人更擅长精打细算,在他们有限的条件里,他们总想得到更多,但结果却常常南辕北辙,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实验,同样发现了穷人的这些缺陷,但他们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们认为这是每一个人都固有的缺陷,不管你是勤劳致富者、中产阶段还是富人、富豪,只是穷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所接受的信息,把这些人类固有的缺陷汇集到贫穷这一个点上。
书中举例说,发展中国家的公立医院因为有补贴,有好医生,不论是从费用还是效果上,都优于私立医院,但很多穷人还是去私立医院——中国也有这个现象。
很多人认为穷人太傻,容易上当受骗。但实际上,一旦你使用他们的逻辑,“上私立医院”就是他们在所能接受到的信息范围内,在他们的认知习惯中,理性的最优选择——
首先是营销问题,公立医院没有任何营销意识,导致穷人没有足够的信息去判断私立与公立医院的区别;
其次,公立医院都是官僚机构,医生只会把病人看成带病的人,不会从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
最后,公立医院习惯于用效果差不多但费用较低的药,而穷人更相信用昂贵药的私立医院,用猛药和滥用抗生素的私立医院医生。
实际上,如果我们用普通人的逻辑去看那些最富的人,也很容易得出“钱多人傻”的结论:十几万买一个包包,还要排上半年队,傻!上万元吃一顿料理,还味道难吃,傻!2000块买一瓶酒精,还买不到,傻!
一个人对生活的看法做法不但取决于跟他接受到的信息,更与周围人的生活有关,这导致很多福利政策、慈善帮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比如在非洲,穷人们把政府提供的免费蚊帐(预防疟疾)拿去做婚纱,把免费避孕套当成气球,把免费马桶当花盆,因为他们接受到信息不足以让他们认识到避孕、防疫、清洁水源的重要性,而周围所有人又都是这么干的。
如果你觉得这是愚昧,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在穷人的认知中,把药直接打到血液最有效果——这个是不是让我们觉得很熟悉?
作者还提到穷人“重视治疗轻预防”的问题——平时不注重检查身体,拖成大病之后乱花大钱。好吧,我敢说,我们中很多人也是如此,只是穷人的理由是没有钱,我们的理由是没时间。
这就是我们跟穷人的最大区别——当你的生活有基本的保障,你才有时间思考一些别的事,比如下面说到的教育。
3/5、穷人为什么不愿投入教育反而喜欢多生孩子?
一些我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实没那么大的正当性。
作者发现,穷人并不认为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很像我们上个世纪80年代盛行的“教育无用论”“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他们把教育看成是工作的机会成本,即,如果孩子现在能找到工作,就不上学了,如果没有,上学又免费,还是上学吧。
愚昧吗?一点都不,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项长远的投资,而且是对子女的投资,可能对自己而言并没有任何收益,所以风险极大,只能作为无所事事的替代品。
穷人教育的问题导致了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生育致贫”。
穷人生孩子,是为了养老和防大病,可恰恰是因为没有教育投入,孩子的未来能不能派上用场,是不确定的,解决的方法就是概率,就是多生——孩子多了,总有一个管用的。
“超生游击队”跟“我们不愿多生”,都是各自生存条件下的理性选择——穷人不愿意投入教育,所以要多生;我们重视教育,所以不需要多生,也没钱多生。
对社会而言有利的事,对下一代有利的事,对个人而言反而不利,所以,当不注重教育,生一堆孩子,成为穷人的理性选择时,问题其实是出在国家和社会身上,穷人的教育天生是国家的义务,让白领生孩子天生也需要国家补贴,这跟修桥铺路一样是政府该做的事。
穷人的“有限理性”跟我们一样,而在非理性的事情上,穷人跟我们也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享受生活。
4/5、我们对穷人最大的偏见
在我们的认知中,穷人就是吃不饱穿不暖,整天为了生存而拼命的人,如果去帮助这样的人,我们内心的崇高感会立刻爆棚。
但这个一个错误的认知,每天0.99美元的收入,在那些贫困的国家是能买到一天所需的热量的,他们并不会“吃不饱穿不暖”。
所以如果我告诉你,你捐款帮助的人,并非是那些活不下去的人,穷人们同样喜欢大屏电视、沉溺于手机游戏机、偏爱垃圾食品,用买药的钱去看巫医,甚至省吃俭用去赌钱,用政府补助的购物券买高档化妆品,你会不会忽然觉得自己挺傻的。
这可能是我们对穷人最大的偏见——他们的生活天生就应该很苦逼。
作者发现,穷人会把有限的钱买零食、烟酒、饮料、垃圾食品这些既贵又没营养,但口味很好的食物上;有些地区,就算很穷,他们也要买电视、DVD、游戏机等等娱乐用品。
为什么呢?因为穷人跟我们一样,跟中产阶级和富人一样,也有人的欲望。而且,正因为他们的生活太绝望了,更需要垃圾食物和短暂的娱乐时光来放松一下,“享受轻松生活一刻”。
而且在中国还是一个社交需求,穷,也要有个基本的样子,否则你在村里根本抬不起头。
即使是穷人的生活中,也有比吃饱更重要的东西。
中国最好的例子是买彩票,大部分彩民都是低收入人群,在我们看来买彩票是“智商税”,但在他们看来,两块钱买“一夜暴富”的希望,这是多么划算啊!这跟白领拍领导一个马屁,就觉得有了升职加薪的希望,有区别吗?
有人将穷人穷的原因总结为“缺乏自控力,缺少计划性”,这里大家并没有站在他们的处境里考虑一下,如果有了自控力会怎样?
也许,“即时行乐”一下,这才是穷人能活下来,而不至于被生活逼疯的最大原因。
5/5、穷人为什么穷?我们为什么平庸?
作者介绍了一个慈善医疗团队,承诺村民,如果接种免费疫苗,就可以得到2磅豆子和一套餐具,结果可想而知,疫苗接种率增长了7倍。
很多人批评这种做法只是完成任务,并没有让穷人理解疫苗的作用,但作者很认可:帮助穷人一定要用穷人的认知资源,利用他们追求“即时回报”的思维习惯,同时让穷人之间产生口碑传播效应。
消灭贫穷最大问题不是政府的福利和社会的慈善捐款不够,而是这些钱没有效率,大部分都被浪费了,因为我们不理解穷人的处境,不理解穷人思考的出发点。
当然,反过来说,穷人之所以穷,还是因为他们无法跳出自己的处境,他们的理性还停留在穷人的认知资源和认知习惯中。
这恰恰是我特别想给大家介绍这两个诺奖获得者的研究的原因——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认知资源都是为了适应现状而产生,我们的认知习惯又反过来禁锢了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认知面很宽吗?我们很愿意接受认知之外的不那么有利的事实吗?我们没有自己的固执与偏见吗?我们愿意放开心胸去接受未来的世界吗?……
理解穷人为什么穷,等于从另一个角度发现我们为什么平庸。
首发于“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微信公众号,每周二篇原创,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