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陷阱的出现就源于不断的救火和管窥心态,源于人们做的事情,在“管子”视野之外都潜藏着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如果能对此进行改变,我们就能改变贫穷的逻辑根源。
我们也可以去寻找问题的源头。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正式、稳定的雇佣关系,人们的收入总是起伏不定;就算在发达国家,许多低收入职工都要面对收入和薪金的不稳定问题。我们之前了解到,收入的不稳定性是人们被迫杂耍于多项事务之中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什么不试着予以缓解呢?对于全世界的贫困人群来说,若有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工作可靠性和收入稳定性的关注,就会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心理状态。
我们还可以走得更远。我们总是倾向于去关注那些较为重大的突发事件,比如医疗费或旱涝保险。无疑,这些事情非常重要。但当人们忙于处理多项事务时,即使很小的突发事件也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对于一位贫困农民来说,如果牛生病了,那么因为这头牛不能干活而引起的收入减少,就足以将他拖入稀缺陷阱之中。这样看来,我们应该想办法确保贫困人群有能力去抵御这些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突发事件。在美国,如果无法保证统一的工作时长(比如这周你工作50个小时,下周就只需工作30个小时),那么就会导致人们忙于杂耍,陷入持久的稀缺状态之中。对于穷人来说,工作时长不稳定的问题可能比失业更可怕。因此,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创建出类似于失业保险的保障机制。
我们了解到,杂耍时所遇到的以及带着管窥心态所看到的大多数突发事件,其实都是可以预见的。一方面,突然间需要购买肥料的钱,可以算是一件突发事件。另一方面,这种事完全可以被预见。每年都要买肥料,但当你忙着在多项事务间杂耍时,就可能会忘记买肥料这件事情。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如果能找到方法为这些突发事件提供缓冲,那么其潜在的价值将会变得非常可贵。其中一种办法是,向穷人提供能构建起储蓄余闲的金融产品。我们可以利用之前讨论过的稀缺管理手段来实现这一点。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们的管窥心态,为之提供用来救火的高利息贷款。从“管子”视野中来看,这些贷款非常有吸引力,这样,我们就能帮助人们将同时收取的高额费用储存起来。
更理想的一种方法是,创造出能够预防救火行为的产品。我们了解到,稀缺陷阱和杂耍状态通常都是因为在资源相对充裕时管理不善所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不在资源充裕时提供帮助呢?比如开发出一款金融产品,将农民在收获时赚得的收入进行储蓄,然后再平摊到每个月,从而有效地将一次性收入转换成月收入。这只是诸多方案中的一个例子。从长远来看,我们也为退休财务规划耗费了大量资源。同理,帮助穷人摆脱生活中持续不断的杂耍和救火,也能改变其人生。
上述内容反映了看待贫困问题的一种更为深层次而且与众不同的角度。这个角度不仅关注显而易见的资源和收入稀缺问题,而且也关注不那么容易觉察但同样重要的资源——带宽。针对带宽的研究显示,就连在“正确的时候”给予现金支持这样简单易行的办法,都会为穷人带来相当可观的利益。如果方法正确、时机得当,那么100美元就能为之换来心灵上的平静。而心灵上的平静能让人将许多其他事情做好,避免犯下代价高昂的错误。马拉维的一个现金补助项目显示,现金支持能为低收入成员减少40%的心理负担。如何在正确的时机提供现金补助以及对其深远的影响进行衡量,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为以带宽为考虑因素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多构想。
这就需要我们全新定义扶贫政策。我们应认识到人们许多不同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房租、食物和学费都是家庭预算的一部分。现在,我们不应该再继续将教育、医疗、财务和子女养育问题分开来看,而是应该认识到,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带宽容量的一部分。正如财务负担会让我们的预算不堪重负一样,带宽负担同样也会导致我们无法顾及上述所有因素。相反,对某些瓶颈问题的修复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儿童的日托服务提供的不仅仅是日托服务,适时的金融产品也远非未雨绸缪而已。这类协助中的每一种,都能释放带宽,提高智商,强化自我控制力,提高思维清晰度,甚至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听起来有些牵强?我们可是有实际数据作为佐证的。
一直以来,与贫困问题作斗争都是艰苦的历程。各种扶贫项目,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仅获得了部分成效。社会安全保障似乎总会让人产生惰性。在美国,人们一旦落入社会安全保障的救济范围,就注定会一次又一次地回归接受救济的窘境。实践证实,培训项目的效果也很一般。研究人员对这些培训项目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测评,认为培训项目的投入是值得的,却仍然无法改变贫困问题的发展趋势。改善贫困人民的居住环境,也只能发挥一点点作用。美国进行了一项实验,将数千户家庭从低收入社区迁到了收入水平较高的社区,发现改善居住环境的确能产生一定的作用,主要是能减轻人们的压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潜在的贫困发展规律却无法得到改变。
其他国家与贫困问题的斗争,结果也是大同小异。为启动小微企业而提供贷款的小额信贷服务,据称有着很强的变革性。虽然小额信贷的影响是积极的,但研究显示,仅凭小额信贷本身很难改变贫困的内在逻辑。食品补助项目,在儿童学习领域获得了一些成效。教育手段总能搞得风生水起,却仅能带来有限的回报。多年以来,非营利性组织试图通过提供各种周到的扶助措施,以帮助贫困人民解决各种需求和问题。非营利性组织的做法值得赞赏,但同时它们也仅获得了有限的成效。
我们并不是想要对目前的扶贫项目进行批评。毕竟,贫困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就算是有限的成效,也值得我们进行社会投入。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给出一些建议,将扶贫工作做得更好。每当我们看到那些成效并非十分显著的扶贫项目时,可能就会认为,这些项目所提供的扶助并非人们的真正需求,并不重要。但也许问题并不出在这些项目所提供的扶助内容上,而在于提供扶助的方法。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轰炸机驾驶舱一样,也许我们只要通过更加优质的设计,就能提高这些项目的成功率。而更为优质的设计,需要将稀缺心理中所体现的专注力和带宽问题等根本性见解囊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