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穷人+你为什么是穷人-富人掌握权利-钱往高处走-穷人做事情富人做事业-富人拒绝穷人-富人就像聚光镜-富人有钱不是偶然-你为什么是穷人-穷人的时间-穷人靠单位-穷人舍不得鸡肋-穷人向往年薪-穷人被选择-穷人需要有用的学习-穷人学手艺-穷人帮人创业-高薪穷人只要快乐-穷人看电视-穷人聊天-穷人吃补品-穷人不服气-穷人要报仇-穷人的名片-穷人走亲戚-穷人说不-穷人送礼-穷人请客-穷人最恨不平等-穷人的多劳多得-你是穷人你怕什么-穷人孤注一掷-穷人渴望馅饼-穷人的一本万利-穷人想赚大钱-穷人想发横财-穷人不守规矩-穷人铤而走险-穷人想当暴发户-穷人翻身,敢于做大事-素质创造财富-教育是最大的投资-知本向资本靠拢-劳心者治人-把一件事做透-把碗做大-从量变到质变-穷人上网-穷人投资致富-穷人不要显得穷-穷人要有信用-穷人的最初十年-穷人的细节功夫-思想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出路在行动-不要想当翘脚老板-穷人需要公平-向机会不均开火-穷人的缺点-穷人是弱者-穷人志短-穷人的焦虑-穷人敌视富人-穷人瞧不起穷人-穷人轻信名门正派-穷人的圈子-穷人的激情-穷人的幻想-穷人的贪婪-穷人的野蛮-穷人缺少自信-穷人守财难-穷人的常识-穷人的节俭-穷人的自信-穷人的习惯-穷人的互助-穷人的忍耐-穷人的骨气-穷人的自在-穷人同情穷人-穷人喜欢称兄道弟-穷人被利用-穷人买富人卖-穷人的虚荣-穷人戴黄金-穷人不要感恩戴德-穷人的钱存银行-挣得再多还是穷人-穷人的钱不是资本-《贫穷的本质》:为什么在穷人看来,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一些人的贫穷,成了另一些人的暴利源泉+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的差距与真相-“穷人思维”,呵呵哒-穷不只会影响钱包,还会伤害脑子-《贫穷的本质》为什么穷人更喜欢去昂贵的医院,花更多钱治病?-《贫穷的本质》全球有10亿贫困人口,他们贫穷的本质是什么?-生于贫穷家庭有多悲哀?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或改变基因+贫穷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摆脱贫困陷阱?-贫穷陷阱:贫穷是如何偷走一个人的未来?-你穷是因为你父母很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与云南大山里的答案-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穷人的穷,跟我们的平庸,是同一个原因+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第一章:再好好想想-被困于“贫穷陷阱”-第二章:饥饿人口已达到10亿-饥饿人口真的已达到了10亿?-穷人真的吃得好、吃得饱吗?-为什么穷人吃得这么少?-基于营养说的“贫穷陷阱”真的存在吗?-第三章:提高全球居民健康水平容易吗-健康陷阱-为什么不更多地使用这些方法呢?-改善健康的愿望-免费意味着没用?-新年新愿望-第四章:全班最优-供求之战-需求达人案例-有条件现金转移的奇特历史-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有用吗?-期望的诅咒-期望的诅咒——精英学校体系-期望的诅咒——学校为什么会失败?-期望的诅咒——教育重建-第五章:帕克·苏达诺的大家庭-人口多的家庭错在哪里?-穷人在生育决定上有控制权吗?-性、校服与大款-养儿防老-家庭-第六章:赤脚的对冲基金经理-贫穷的风险-障碍-穷人的保险公司在哪里?-为什么穷人不想买保险?-第七章:阉人贷款给穷人——不那么简单的经济学-贷款给穷人-对于一个大计划的小见解-小额信贷有效果吗?-小额信贷的局限性-较大公司怎样集资?-第八章:节省一砖一瓦-为什么穷人不存更多的钱?-存款心理学-贫穷与自我控制的逻辑-逃出陷阱-第九章:不情愿的企业家们-没有资本的资本家-穷人的生意-第十章:政策,政治-政治经济-边缘的变化-实践中的非集权化和民主-赋予人民的权利-粉饰民族鸿沟-政治经济学背景-贫穷的本质——总结

一些人的贫穷,成了另一些人的暴利源泉

2018年11月22日 字数:2491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 提供人:p7839845.all@qq.c......

因为驱逐,一些人的困顿贫穷,转眼成了另一些人暴利的源泉——在房东、房客、国家政策、私人住房市场的关系蛛网中,究竟谁在获利?谁又该为贫穷负责?

沉重的房租

阿克顿勋爵有一句众所周知的箴言:“权力使人腐败。”不过,美国草根运动的组织者厄尼·柯尔特斯在前些年修正了这句话,转而强调“毫无权力也同样使人腐败”。在英语里,corrupt还有“堕落”这一层含义,与bankrupt(破产的)具有相同的词根。他由此表达出美国草根阶层那种充满挫败感的处境:他们生活在贫穷、匮乏和沉默之中,也缺少直接的公民行动来为他们发出声音,最终只能自己消化那些苦涩,一点点地看着自己的生活腐烂。

一些人的贫穷,成了另一些人的暴利源泉

《幸福终点站》剧照

看看马修·德斯蒙德的《扫地出门》一书,就知道真实情况有多触目惊心了。他以工业城市密尔沃基来取样,长期追踪当地穷人的生活状况,发现他们经常在居无定所中度过:如果付不起房租,他们就会被扫地出门(专业术语称之为“强制性搬迁”),而这又会引起恶性循环,因为频繁搬家本身就会影响这些人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缺乏稳定工作又反过来使得他们更加难以支付租金和生活开销。

这乍看只是一个未必典型的破败城镇(密尔沃基是美国第四穷的城市)的景象,但它之所以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是因为它折射出了一种普遍的困境。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社会整体上向右转,企业精英们推动了一系列对自己有利的立法,使得他们既规避了劳工组织的约束,又能在全球化浪潮中通过将工作外包到劳动力更廉价的地区而大赚其钱,与此同时却不必对国内的穷人做什么照顾和让步。

一些人的贫穷,成了另一些人的暴利源泉

《无耻之徒》剧照

其结果,像密尔沃基这样的典型“锈带”城镇急剧衰败,而在普通家庭收入整体上停滞不前的同时,富人们的收入却不成正比地飙升。这对穷人们而言是雪上加霜:因为在制造业衰落之后,手握资本的人开始意识到房产租售是为数不多的最佳投资渠道之一,大量资金涌入这个“新兴产业”,造成这些年来的居住成本一路飙升,如今美国大多数贫穷家庭超过一半的收入都要花在房租上。

一些人的贫穷,成了另一些人的暴利源泉

《无耻之徒》剧照

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底层的贫困化,是近些年来许多国家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使得生活在底层的那些人的处境越发艰难。在日本,原先那种以稳定保障为基础的“一亿总中流”早已成为过去,近30年来是随着零工、人力派遣服务等“灵活”雇佣出现的大批“穷忙族”。

《小偷家族》这种反映都市穷人在破房子里艰难度日的电影,即便早20年恐怕都是无法想象的——2015年日本收入最高的10%群体与最低的10%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相比起上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竟然猛增了8倍。在英国也一样,按英国住房慈善组织Shelter不久前的数据,在过去5年间,至少有25万女性为了减免房租而与房东发生了性关系。

一些人的贫穷,成了另一些人的暴利源泉

《小偷家族》剧照

不过,日本至少向来有着社会较为均等的传统,而英国虽然推崇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但社会改革方面却受到欧陆传统的影响,自近代以来就一直关注贫困问题。社会改革者查尔斯·布思坚信,减少犯罪的唯一途径就是减少贫困,如果没有基本保障,那么年老、无工作能力者必须走向犯罪才能生存,他由此在1908年推动英国出台确保数百万人提升生活品质的《养老金法案》。

然而在美国却没有这样的传统,也不需要像欧洲的精英那样向社会下层让渡权力来赢得他们的支持;相反,美国一向是个人主义和彻底市场化的传统,强调的不是发展公共部门来确保所有人的体面生活,而坚信一个多元社会应利用自身优势,尽其所能地大力发展私有部门。这乍看起来是每个人“各尽所能”的好事,但事实是它既回避了社会正义问题,也回避了集体谈判问题;当年曾有人说,美国社会权力下放的结果仅仅是“黑人控制了黑人的痛苦,白人则控制了全国的财富”,那对穷人和富人而言则更是如此。

贫困不是一个问题,是一堆问题

在彻底市场化而又缺乏公共保障的美式资本主义下,失败者的处境是艰难的,他们甚至不得不自己承受所有痛苦,因为个人主义和市场化的结合使人相信,他们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自己的过错。

一些人的贫穷,成了另一些人的暴利源泉

《小偷家族》剧照

这样,一方面是租房完全市场化,物业管理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另一方面则是房客们的处境得不到同情。执法的警察总是更多偏向房东,因为违约无法交齐租金的是房客,不受法律保护,但无人知道谁该管这样的事:提供给穷人的选择本来就极少,他们的需求几乎不可能得到满足。

市场的原则驱使人更多去投资那些利润更丰厚的房产,以至于那些最便宜的房子供应量既少,空置率也极低。至于廉租房,差不多总有几十个家庭在排队,申领住房补贴你可能要等上几十年。这造成了一个房东极其强势的卖方市场:很难想象房东们会愿意降低租金、原谅租户拖欠房租,或有动力去修缮房屋,何必呢?他有的是愿意来租住的房客。

一些人的贫穷,成了另一些人的暴利源泉

《小偷家族》剧照

最贫困的那些人在经历了驱逐之后,很难翻身。因为贫困并不是“一个问题”,而往往是盘根错节的“一堆问题”,一个人几乎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所有这些。正如有人类学家在描述巴西一个贫民窟时所说的:“在这里,能当一位勉强及格的母亲,必须付出超人般的努力。”

长久以来,这个问题遭到忽视是因为唯一知道问题严重性与后果的,是亲历痛苦的那群人,但他们却又极少发出自己的声音——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斯在《我们时代的生活》中早就说过:“穷人不进行呼吁,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人会听他们的。”确实,就算喊出来,往往也还是难以得到理解,更别提解决了。

事实上,在面对穷人的境况时,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很多人会反过来指责他们“为何不反抗”。60年前司法学者迦勒·傅特就已发现,“在底层住房市场苟延残喘的家庭太穷、太弱势,连明摆着是他们的东西都没法争取”。但弱势社群之所以缺乏“抗争文化”,不仅是因为他们很少自认构成一个内部同质的“阶级”,也因为经常被扫地出门本身就使他们处于高度流动的状态下,更何况他们对自己的生存都还自顾不暇。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贫穷本身就会影响人们运用自己的权利。马丁·路德·金曾说过:“如果连一个汉堡包都买不起的话,被允许在饭店就餐又有什么好处?”

一些人的贫穷,成了另一些人的暴利源泉

《幸福终点站》剧照

在马修·德斯蒙德看来,这意味着美国人在基本权利上的缺失,这种极度的不平等造成许多问题而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他也相信“把钱用来拯救我们的城市和孩子,绝对是非常有价值的投资”。但这本书尽管在出版后引起轰动,是否能带来社会变革却不得而知。

在美国,这不是没人呼吁过,早些年就曾有人建议:“执政者要抛弃‘让政府照顾好富人,富人们会照顾好穷人的’这一箴言,转而采纳‘让政府照顾好弱者,强者会照顾好自己’。”但这些最终都无疾而终。

不是说没人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也不是说精英阶层完全不忧虑,但问题是,解决这个问题就意味着美国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转向欧洲19世纪那样的政治遗产来保障每个人过上体面的生活——这种左翼自由主义的政策与美国传统政治的信条显然是格格不入的。这意味着,贫困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其本身,相反,你需要做很多很多别的事才能消除这个溃烂的社会伤口。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41期)

贫穷 / 暴利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