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对网络上兴起的“朋克养生”并不陌生。说白了,就是作死不忘养生、自嘲自黑的生活方式。
其家族可谓是越来越庞大,其中"边熬夜边涂贵价护肤品";"用最贵的眼霜,熬最长的夜",这样的反差萌吸引了我的兴趣。
但这么一个“贵”字戳中了无数人的痛。贵的真的有用吗?
一股较真劲儿也让我想起了BBC年初推出这部纪录片《美容的真相》。
但看的过程中,琳琅满目的美容护肤产品倒先使我琢磨古人是如何爱美的?
似乎“一白遮百丑”的观念从古代就开始贯穿中西。
维多利亚时代,西方人更是将理想的美跟苍白的面色紧密捆绑。
白皙的皮肤暗示着她们血统高贵,无需在太阳下辛苦工作。 当这种观念被推崇到极致时,就有了肺结核患者濒死前、接近尸体的容貌是最美的说法,实在令现代人难以接受。
平日里为了掩盖原本的肤色,女子便直接将白色涂料或瓷漆涂在脸上甚至是全身。
要知道,那时漆料基本都是由铅制成的,含有腐蚀性,导致皮肤受损。
这非但没使她们退怯,反倒是一次比一次涂得更多,直到满脸腐烂为止。
像这样爱美不要命的行为是数不胜数,比如用鸦片做睡眠面膜,用氨水洗脸,用汞作眼睛治疗,用朱砂做唇釉等就分分钟能致人于死地。
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祖先们在变美的路上付出了无数惨烈的代价。
所幸,生于现代的我们,不必走这些弯路,能更安全有效地进行美容护肤了。
追求精致的猪猪女生和男生们早已对各种美容护肤大法烂熟于心了。但当我们省吃俭用花重金购买高端护肤品,却仍然无法摆脱干燥、泛红、痘痘、黯沉等等各种毛病。
对此,纪录片开始说出了我们的心头恨:美容产品宣称的功效到底是有科学依据的,还只是商业营销手段?
尽管这部纪录片里的实验因样本小、时间短,看起来并不那么科学。
但这也不妨让我们来重新思考和探讨美容护肤这个千古难题。
片中的第一个实验就瞄准了我们最为基础的保湿霜。像“XX,天天见”这样的口号可不是白喊的。在英国就有四分之三的女性和半数的男性每天离不开保湿霜。
主持人选取了三种最为普遍的低、中、高不同价位的保湿霜进行测试。
实验对象每日只在半边脸涂抹保湿霜,3周后用仪器检测效果。
不过,在公布结果前,我觉得有必要让大家对自己皮肤有更清晰的认识。众所周知,我们的皮肤主要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真皮就像蛋糕下面海绵状的蛋糕,而表皮就是覆盖在最上面的一层奶油。
这当中,真皮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纤维以及纤维之间的基质。基质能结合大量水分,是真皮组织保持水分的基石。
表皮则是皮肤第一道也是最为坚实的保护屏障,正常情况下其含水量为20%-35%。
长期曝露在环境中时,表皮会慢慢失去水分。倘若表皮的含水量降低到10%,就会发生明显的皮肤干燥、细纹、粗糙以及脱屑等,甚至会感觉到皮肤不舒适、瘙痒等。
而保湿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补充皮肤所需要的成分。揭晓答案的时间到了,它是否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吗?银子砸越多效果就越好呢?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中低价位的保湿霜滋润效果较好,最贵那款反倒没什么效果。
关键是,实验者两边脸的肤质一对比,也并没有什么变化。乍一看,这怎么越贵越忽悠了?更伤透心的是,我们天天勤快地往脸上涂,都是在做无用功?
专家便出面解释效果好的两款都使用的甘油含量较多。作为一种保湿成分甘油,它能够从环境中吸收水分附着在皮肤表面。
继而,他建议买护肤品时不要只看价格,也要学会看看成分表。除了甘油之外,凡士林、马油、尿素、神经酰胺、角鲨烯等都是保湿剂。
甘油
至于第二点,专家也明确指出保湿产品只有短暂的保湿功能。
但从长期来看,没有科学证据可以证明它们能改善肤质、防衰抗老。此外,他还强调要是达到商家所宣称的有光泽,那得要皮肤会发光才行。
片中的第二个实验又盯上了我们最害怕的衰老问题。当下,我国还没满30岁的90后就早已已开始了抗衰老大作战,而且年龄越来越小。
不少女性更是不惜下血本,反复尝试和涂抹各种“抗衰老”产品。可往往事与愿违,衰老似乎来得如此之快,皱纹怎么挡也挡不住。主持人猝不及防地给大伙来了一记重锤:预防衰老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晒工作。
原来在皮肤中,表皮和真皮之间的一层结构叫做原纤维蛋白。
它相当于一个帐篷的支柱,能将肌肤撑起来,保持肌肤的紧致和弹性。
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便会破坏这层结构。就算我们整天待着室内,不出去晒太阳,但无法完全避免它的照射。因此,我们要想防止皮肤老化,就要给皮肤提前做好防晒工作。
然而,现实是大多数女性完全偏离了正确护肤的宗旨,平时懒得涂防晒霜。
这样一来,皱纹当然不会放过你,慢慢爬上你的脸了。在我们常见的皱纹中能分成动态和静态两种。
像抬头纹,鱼尾纹这样的就是动态皱纹,主要是我们平时喜欢瞪眼,爱笑等表情习惯所造成的。
而静态皱纹主要指的是各种小细纹,一般20岁开始脸部的胶原蛋白以1%的速度逐年减少,胶原纤维变粗。这些退化便让可怕的皱纹无法避免的出现。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使皱纹减少呢?目前来说,含有维生素A酸的产品是经证实极少数有效的。
不过,由于它产生较大的刺激、敏感、红肿等不良反应。所以,这类产品一般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对于维A成分的非处方品,它也建议要先看含量,从0.1%含量开始尝试。肌肤使用后无不良反应,再逐渐加大0.3%、0.5%、直到1%。
除此之外,片中只是轻微提到没细讲的注射肉毒素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肉毒素于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80年代开始用于医学治疗。
它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含有高分子蛋白的神经毒素。其主要作用在于神经与肌肉的连接处,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肌肉松弛麻痹。所以,最早应用于治疗肌肉痉挛性疾病,比如斜颈畸形、斜视等等。
肉毒毒素打在痉挛处就能够让肌肉萎缩,那是不是除掉邹纹呢?有了想法后,科学家很快付诸实践,并于2002年FDA正式批准用肉毒毒素去除眉间皱纹。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一百万人通过注射A型肉毒素来消除眉间皱纹。
据统计,在184例患者中,鱼尾纹组有效率为 94.5%,眉间纹组为88.7%,额纹组为 95.2%,混合组为 76.5%。
肉毒杆菌毒素
除开极少数过敏的情况,医用肉毒素为人体致死量的百万分之一,还是相对安全的。当然,以上说的都是指正规产品。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美容机构都有资格进行注射美容,只有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美容机构才能进行肉毒素注射美容。
至于非法、伪劣的肉毒素会因纯度、药量等多种因素也同样是要脸不要命的行为。
接下来,片子通过盲测等实验得出了化妆品不是越贵越好的结果。现实中,我们会商品的包装、销售人员的装扮等因素,为美妆用品支付更昂贵的费用。这很有可能是你的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自尊心高的人,更可能会购买平价或者包装简单的商品。自尊心低的人,更容易购买奢侈品。
另外,片中还提醒我们要格外注意商家在宣称时的措辞。
比如“含有活性成分“,仅仅意味着该商品在实验室环境中,有活性成分,甚至没有和肌肤接触。
“具有临床效果“,说明商品或许会有效果。但除非用放大镜或者专门的检测,这个效果肉眼或许看不出来。
“经肌肤测试“,要知道哪怕只有一个人使用过,也可以标上这个说明。
我很欣赏纪录片最后提到做的一个小实验,它让实验者先相互认识相处一段时间、然后让他们选自己和同伴的照片,其中一张是比较真实的 ,一张是比真实的自己更差的。结果,绝大多数人选自己都选了较差的那张,选别人就选了比较真实的。
这也意味着我们总是过多关注自身外表的缺陷,并且有意无意的放大。人们通常倾向于自贬,即认为自己没那么有吸引力。但现实是,就算短暂交往,我们在他人眼中的印象都要比个人自己认为的高。
或许我们将“朋克养生”的精神贯彻对位,就不必如此为美貌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