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11章 重新布线:改变情绪风格的神经刺激练习

2020年6月22日  来源:大脑的情绪生活 作者:[美]理查德·戴维森;沙伦·贝格利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阅读前文,读者已经了解:我们如何发现了情绪风格,情绪风格如何起源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以及我们如何发现了一个人在情绪风格各维度上的位置所反映的大脑活动模式。这些发现记录了我个人的一次机缘巧合的科学之旅。我始终坚信,在科学对心灵的研究中,情绪应该有不亚于思想的重要性。这个信念支持着我在科学道路上的前行。我意外地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情绪风格“色盘”上某种独一无二的组合——这个色盘由情绪调整能力、生活态度、社交直觉、自我觉察能力、情境敏感性和专注力这六个维度组成——这个组合决定了我们如何感知周遭世界并对其做出反应,决定了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决定了我们如何跨越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上一章介绍的对长期禅修者的研究标志着我个人科学之旅的一个高峰。这项研究发现,我们能够在不妨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对大脑进行训练,以改变我们在情绪风格六维度上的位置。这就是我们本章的主题。

俗称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那一派观点无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认为所有的心理类型都是同样可取的。在这里,请允许我简要而不失敬意地对此观点提出反对意见。我们在第1章中已经提到,一些情绪风格——各个情绪风格维度上的一些所谓“固定点”固定点(set point)理论认为,由于生理或心理机制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体重、幸福感等指标会围绕着一个固定水平波动,因此这些指标从长期来看将保持稳定。——译者注——确实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和痛苦。我绝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向各个维度的中间区域移动。我认识许多富于才华、创意和魅力的人,他们对生活持有灰暗的看法(生活态度“消极”),对情境极其敏感,情绪调整能力低下,自我觉察能力敏锐——他们的情绪风格哪怕只是稍有改变,他们也会觉得已经变得不像自己了。然而,即便你就是这样或者差不多是这样,就算你想保持悲观、神经质、敏感等让你之所以是你的特质,如果专注力维度或者其他情绪风格维度对你建立人际关系和实现目标构成了妨碍,恐怕你也会希望对其稍作调整。

移动自己的固定点的另一个理由是,一些位置能够让你更好地应对特定的情境,在各个情绪风格维度上都是如此。也许你会发现,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会督促你付出额外的努力(“这项任务横看竖看都将是一个悲剧,我这周最好其他啥也别干了,专心来处理这个事情,尽我最大的努力。”),但是向生活态度维度上的“积极”一端移动在交际场合会更让你受益(“好吧,我知道我能在这个派对上出风头。看我的!”)。可见,如果可以随心所欲地将自己的固定点在各个维度上任意进行调整,那么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应付自如。

这是可能实现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如此。你的注意力是集中还是分散,是你可以改变的;你从困难局面中恢复得是快还是慢,是你可以调整的;你的生活态度是你可以控制的,对一只杯子你可以去关注它装了水的那一半,而对另一只杯子你也可以去关注它没装满水的那一半;通过训练,你也可以提高或降低大脑的社交直觉、自我觉察能力以及情境敏感性。当然,一个人能走多远的确是有一个限度的。情绪大脑的可塑性究竟有多强,我们并不清楚,所以我并不能给你保证说,你可以从(比如说)生活态度维度的一个极端移动到另一个极端,从希腊神话中能够预言灾祸的女先知卡珊德拉(Cassandra)变成小说家笔下那位超级乐观的少女波莉安娜(Pollyanna)。但是我相信,你可以将自己在第3章中情绪风格各维度的测试问卷中的得分增加或减少几分。我们这里提到情绪风格得分既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这是因为各个维度上的任一端与另一端相比,并无所谓优劣之分。同样,情绪风格的好坏取决于你是谁,你想做什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适合你,你持有怎样的价值观,以及你身处何种环境。我知道许多学者坚信,糊涂、愚钝、浑浑噩噩的人才会对生活感到满意(用我们情绪风格的术语来讲,就是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按与我相识的一位学者的话来讲,就是:“懂得越多,快乐越少。”

即便你还没有到要将生活态度维度上最“消极”的那个位置采纳为自己的固定点的地步,你也需要仔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大多数的人都希望向该维度上“积极”的一端移动,增强自己保持积极情绪的能力。然而事实上,过于“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有可能会显得非常不得体,给我们带来麻烦。一个在任何时候都有着极其“积极”的生活态度的人往往会要求立即得到犒赏。他们难以对现实的局势形成正确的判断,而且他们过度的乐观主义(“我干脆把这块芝士蛋糕吃掉算了,明天去健身房里多练一会儿就减下来了。”或者“这双好鞋子虽然超出了我的预算,但我觉得还是可以入手的,最多不过这个月多加点班。”)还会让他们做出并不明智的决策。因此,他们无法为了实现长远目标而拒绝眼前的诱惑。出于大致相同的原因,他们往往也难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由于“积极”的生活态度,自己的过失及其造成的后果在他们的眼里是不足为虑的,因而他们无法吸取经验教训。(“面试被拒是因为我没有表现出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好吧,下一位面试官肯定不会这么苛刻。”)晚近的研究表明,一些积极情绪水平很高的人还会比普通人更倾向于采取高风险行为,比如过量酗酒、暴饮暴食和药物滥用等;他们还比普通人更有可能会忽视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无忧无虑的态度让他们对危险视而不见。相比较而言,过于“消极”的生活态度会耗尽一个人的动机,毁掉一个人的社交生活和职场生活。如果已经认定什么事情都没有价值,那你恐怕连试都不试就会在情场、职场和人生的舞台上缴械投降了。

同样,初看起来,自我觉察能力似乎也是越高越好。毕竟,自己为什么会有某种感受,身体发出的又是怎样的信号,这些是人人都希望了解的。但是,在我们的头脑和身体中发生的事情无数,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我们无法觉察的。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比方说,为了说出一个合乎文法的句子,我们的心灵进行了怎样的逻辑处理,可能你并不想了解得那么清楚——惦记着这些,就会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也许你并不希望觉察到与情绪相关的全部身体信号——如果身体的反应强烈,比如血压和心率出现了井喷,这些反应会把人压垮,妨碍我们进行清晰的思考和理解。此外,你肯定也不愿意觉察到用于控制呼吸和心跳机能的脑信号——如果这些信息像机关枪一样不断传入,其他的信号将会被完全淹没。我们还可以给出一个更现实的自我觉察能力的极端情形:有些人一想到羊毛或者合成材料接触自己皮肤的感觉就会感到紧张,称那就好像虫子在他们身上爬一样。类似地,也许你有个亲戚说她就是吃不下(请填入这个人最难以下咽的东西),因为那会让她感觉自己很臃肿,或者是觉得恶心,或者会感觉昏昏沉沉。这种极端的敏感性可能反映的是极强的自我觉察能力——能够非常敏锐地感知皮肤表面以及消化道内部的感觉——而不是某种应该引起重视的神经过敏行为。大自然把我们造就得对如此多的信号都浑然不觉,是有其原因的。

科学家目前收集到的证据表明,某些情绪风格维度的可塑性要比另一些更强。因此,一些具体的心理训练形式比另一些更能够移动情绪风格维度上的固定点。至于不同的人最适合的心理训练形式分别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我们已经走在了通往刺激神经的行为干预的正确道路上。所谓刺激神经的行为干预(neurally inspire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是指通过影响六种情绪风格维度背后的大脑活动模式与具体神经回路,改变一个人在各维度上位置的心理训练形式。

虽然我的工作主要关注的是情绪风格的大脑机制,在情绪风格维度上移动自己的固定点并非唯一的选择。除了改变自己的情绪风格,使它更适合你身处其中的世界,你还可以改变自己的世界——你直接接触的环境,以及你所构建的那种生活——使其更适合自己的情绪风格。让我们以迈克为例(迈克是一名自闭症少年,我们在第7章中曾经介绍过他),迈克尽可能地避免与别人接触,这样他反应过于强烈的杏仁核就不必经受与人相处的折磨。同样,对社交情境不太敏感、难以在不同的场合做出得体举止的人,可以找一份宅在家里的工作,这样就不必随着社交环境的变化——比如,从家里到单位,再回到家里——反复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而那并非此人海马回的所长。在情绪调整能力维度上靠近“缓慢恢复”一端的人,可以选择一份不必经常跑去“救火”的职业,以避免前额皮质不给力可能给他带来的问题。了解了自己的情绪风格,你就可以为自己精心营建一种与之相容的生活。

但生活方式与情绪风格的相容并非总是能够实现——我们并不一定有机会在家办公,更不要说转行了。但即便你可以改变自己的物质环境和社交环境,那也只能帮助一时。一份你以为终于可以让你不必再去到处“救火”、因而与你较低的情绪调整能力相容的职业,丝毫不能阻止你的个人生活出现危机——不管是疾病、自然灾害,还是你所爱者的故去,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比较而言,对自己脑子里的这台神经机器进行微调,从而改变自己的情绪风格,倒是有望带来更持久的帮助。鉴于此,虽然关于如何构建一种能够让自己的情绪风格扬长避短的职业生活和人际关系,下文会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但我们的重点还是如何影响情绪风格六维度背后的神经机制,改变自己在各维度上的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好像要让近视的人看清书上的字,既可以找本用大号字排印的书,也可以让这位近视的人去做激光近视手术一样。

读者可以再扫一眼你们在第3章中回答过的那些问卷,重新回忆一下自己在每一个情绪风格维度上的位置是在两端还是在中间。那就是你们的出发点,权当它是一个序曲。下面我们将告诉你如何改变你在情绪风格各个维度上的固定点的位置,以及如何改变周遭环境以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风格相适应。

大脑 / 情绪 / 神经刺激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