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目标的改变案例

2019年1月29日  来源:超越自卑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以上说法可通过接下来这个案例得到很好的验证。

案例一

有位过了三十岁的女士来请求我的帮助,理由是她最近在人际交往中一直很焦虑。她被迫接受家人的资助,因为她的工作一直没什么成绩。她做过秘书、打字员等,但总是遇到向自己示爱的上级,不得不辞掉工作,摆脱他们的纠缠。后来她找到了新工作,却再度辞职。这次上级对她毫无兴趣,她却因此认为对方对自己不够重视。在大约八年的时间内,她一直在接受心理治疗,却还是没办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可见治疗并没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不了解一个人的童年,就不能了解这个人。所以我在治疗她时,询问了她童年的生活态度。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她深受宠爱。她家庭条件很好,不管她有什么要求,父母基本都能满足她。我因此感慨道:“你都快跟公主差不多了,被照料得这么好。”她说:“没错,我被好多人称为小公主。”她在我的引导下谈到了自己的早期记忆:“我四岁那年,曾看到好多孩子在外边玩,又蹦又跳,大叫大嚷:‘巫婆来啦!’我非常恐惧,回家后问女用人:‘世上有巫婆吗?’女用人点头说有,说巫婆、盗贼存在于世界每一个角落。”她从这时开始畏惧独处,在她的生活态度中,到处都能看到这种畏惧。她觉得自己是个时刻需要家人照料、支持的弱者。她还有如下最初记忆:“我有过一个钢琴男老师,他曾想要亲吻我。我吓得跑回去跟妈妈告状,之后再也不愿弹钢琴了。”由此可知,彼时的她已经有意识要跟男性保持距离,而她在性方面的终极目标便是逃避爱情,她觉得弱小的人才会爱上别人。这种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的,因为恋爱中的人多半都会变成弱者。他们因爱情充满柔情蜜意,苦恼多多,因为他们对爱人的留意一刻不曾停止。能逃避爱情的人都有确定的目标,随时告诫自己:“我要更强大,不能让他知道我心里想什么。”一般说来,这种人对爱情的态度不是远离,就是拒绝。我们会发现,在可能的爱情面前,这种人会借助讥讽、远离对方等行为,避免成为弱者。

在爱情、婚姻面前,这位女士同样感到自己是弱者,以至于工作中每回遭遇男性的追求,都会紧张,逃避。从头到尾,她都不知道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她的安全感也在父母去世后消失殆尽。她的亲戚对她没有好感,也无法帮助她,她向他们求助根本没用。她责怪亲戚在她遇到困难时冷眼旁观,十分冷血,通过这种方式,好不容易才得到了些许慰藉。她若失去亲戚的照料,肯定会发疯。她的优越感目标只能借助一种方式达成,就是在亲戚的照料下,光明正大逃离种种生活难题。她心底藏着这样一种念头:“我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公主,那里才是我的归属,地球不是,在地球上,我得不到重视。”幸好她现在有亲戚照料,要不然肯定会变成疯子。

案例二

另有一个完美阐释了自卑情结与抑郁情结的案例。有个十六岁的女孩是我的病人,她七岁就开始偷东西,十二岁开始在外面过夜。她两岁那年,父母离了婚。她跟着母亲住到外婆家,受到了极好的照料。父母在她出生时就已关系恶劣,经常吵架。母亲对她的出生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对她根本谈不上母爱,母女关系十分淡漠。见到女孩后,我们进行了友善的交谈。女孩表示:“事实上,我根本不喜欢偷东西或者跟男孩玩。我是为了让妈妈明白,我不受她的管束,才会这样做。”我问:“这是你对妈妈的报复吗?”她说是。她想证实自己比妈妈强大,但真实的她却十分脆弱。她极度自卑,因为在她看来,妈妈根本不爱她。她想得到优越感,方法就是不断闯祸。由此可知,孩子往往是为向父母报复,才会偷东西或做其他错事。

案例三

有个十五岁的女孩在失踪八天后被找到,之后被带到少年法庭。在众人面前,她编造了一个无法取信于任何人的故事,她被一名男子绑架到一个房间,捆绑、囚禁了八天。有个态度可亲的医生想通过交流让她说出真相,她气愤地打了医生。跟她见面后,我为了让她误会我的兴趣点在理想上,并能帮她实现理想,询问了她的理想是什么。接下来,我又问到了她的梦。她笑嘻嘻地说:“我梦到我从酒吧出来,马上看到了妈妈,爸爸也过来了。我害怕爸爸发现我,赶紧求妈妈把我藏起来。”对于父亲,女孩既畏惧又排斥。她说谎是为了免受父亲接连不断的惩处。所以研究说谎案例时应调查一下,说谎者的父母是不是要求严格之人。若非危险至极的事,说谎都是无意义的。此事还说明,女孩愿意配合母亲。女孩之后表示,自己受到诱惑,那八天一直待在地下酒馆。她想向父亲坦白,却没有勇气,父亲对她太严格了。她时刻都能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压力。要想征服父亲,她只能采用伤害父亲的方式。

面对这些不能通过正确途径获得优越感的人,我们应如何为其提供帮助?要让这个问题简单化,只需明白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种惯性即可。如此一来,就能设身处地感受这些人的矛盾与痛苦。他们在努力追求目标时选错了方向,所以才会做出错误的行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潜藏着对优越感的追求,人类文化的发展便以此为源头。人类的行为都遵从一条由上到下、由负到正、由失败到成功不断推进的线。但有能力应对、解决一切生活问题的,唯有为自己努力,并能造福其他人的人。同样能造福其他人的,还有其努力的方法。生活中若能采用这种方法,就能轻而易举让人醒悟。作为人类最突出的共同特征,合作还是人类权衡价值、成功的基础。包括对理想、目标、行为、性格特征的要求在内的大量合作,都有利于人类。我们很难发现哪个人一点儿社会责任感都没有,连犯罪者和精神病人对此也有了解,他们极力为自己的生活辩解、不愿承担责任等行为,都证明了这一点。可他们不敢去追求有益的生活方面,自卑情结让他们相信:“你想通过合作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为了肯定自身,他们一直在跟虚幻战斗,这其实是对真正生活的背离。

我们能从社会分工中发现大量能安放各种目标的空间。目标往往会有少许错误,人也多半都很挑剔,这些我们都很清楚。一个孩子或许能从数学知识中获得优越感,第二个孩子或许能从艺术中获得优越感,第三个孩子或许能从强壮的身体中获得优越感。如果一个孩子营养不良,那他最重要的问题便是营养问题。他会觉得,改良自己的身体状况,食物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因此他也许会对食物产生兴趣,最终在营养学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乃至变成专业厨师或者营养师,都是有可能的。束缚自己的关联、对一些可能性的排斥,都跟弥补作用相符,这点已在对某些特殊目标的研究中得到证实。例如哲学家一定要置身社会以外才能思考,才能创造,但只要他的优越感中包含了社会责任感,就不会出现多大的行为偏差。

我们的合作需要从众多差异中归纳出共性所在

目标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