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反常识+反常识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游戏-第一部分 生活的真谛-第1章 诱因的力量:安全带如何成了罪魁祸首-诱因的力量(2)-第2章 理性的谜题:为什么U2乐队演唱会门票总能售罄-理性的谜题(2)-理性的谜题(3)-第3章 真相还是推论:如何分开付账或挑选电影-真相还是推论(2)-第4章 无差别原则:谁在意清洁的空气?-寓言1:双城传说-寓言2:斯普林菲尔德水族馆-第5章 模拟人生的电脑游戏:学习生活的真谛-第二部分 正义与邪恶-第6章 明鉴是非:民主的雷区-明鉴是非:民主的雷区(2)-明鉴是非:民主的雷区(3)-第7章 税收为什么存在弊端:效率的逻辑-税收为什么存在弊端:效率的逻辑(2)-税收为什么存在弊端:效率的逻辑(3)-第8章 为什么价格是好东西:斯密vs达尔文-为什么价格是好东西(2)-第9章 药品与糖果,火车与火花:法庭上的经济学-法庭上的经济学(2)-法庭上的经济学(3)-第三部分 如何阅读新闻-第10章 对打击毒品该如何站队:为什么《大西洋月刊》弄错了-原则1:税收收入并非净收入,减少税收收入并非净成本-原则2:成本就是成本,不管支付它的人是谁-原则3:好处就是好处,不管受益者是谁-原则4:自愿消费是一件好事-原则5:不要重复计算-第11章 赤字方法论-一则寓言-数字意味着什么迷思-关于债务负担的迷思-利率的迷思-第12章 喧哗与骚动:媒体的虚假智慧-媒体的虚假智慧(2)-媒体的虚假智慧(3)-媒体的虚假智慧(4)-媒体的虚假智慧(5)-媒体的虚假智慧(6)-第13章 数据如何说谎:失业也可以是好事-数据如何说谎(2)-第14章 政策骗局:我们需要更多文盲吗?-政策骗局(2)-第15章 几则中肯建议:两党制的终结-两党制的终结(2)-第四部分 市场如何运作-第16章 为什么电影院的爆米花要更贵,为什么显而易见的答案总会出错-为什么显而易见的答案总会出错(2)-为什么显而易见的答案总会出错(3)-第17章 求爱与串通:约会博弈-约会博弈(2)-第18章 赢者诅咒与闷闷不乐的失败者:为什么生活总充满失望-为什么生活总充满失望(2)-第19章 股价与随机漫步理论:投资者入门-股价与随机漫步理论(2)-股价与随机漫步理论(3)-第20章 关于利率的几点想法:扶手椅上的预测-关于利率的几点想法(2)-第21章 艾奥瓦州的汽车公司-第五部分 科学的雷区-第23章 改进的橄榄球:经济学是怎么弄错的?-经济学是怎么弄错的(2)-第22章 爱因斯坦真的可靠吗?科学方法中的经济学-第六部分 信仰的雷区-第24章 我为什么不是环保主义者:经济学作为一种科学vs生态学作为一种信仰-我为什么不是环保主义者(2)-我为什么不是环保主义者(3)-反常识经济学:附录-反常识经济学: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第1章 作为父母的经济学家和作为经济学家的父母-第2章 游戏场上的经济课+第3章 我女儿才是国际贸易专家-“校园市场”的交易原则-家庭“抵制沃尔玛”运动-这不是美国!-第4章 为什么非听权威的?-关于教育孩子应对风险-教师权威vs政府权威-还是“警察好人,歹徒坏人”吗?-纽约市长的“盗窃案”-走一条完全相反的路+第5章 谁说经济学没有诗意和激情?-总统、总裁,谁更天才?-让孩子成为“游击手”-品味快乐,不要赢+第6章 经济中的抢劫思维-让抢劫酒铺合法化?-大人的教育往往是自相矛盾的-一边多花钱,一边多储蓄?-用市场解决一切问题-最低工资伤害了谁?-培养敢于探究真理的孩子+第7章 不公平的合法制度-别拿“公平”当幌子-三年一变的税率谁受得了?+第8章 不对称,不公平-偏执的平权法案-为什么我就有义务?+第9章 这样的赋税完美吗?-人头税-惊人的77%∶23%-上帝的征税法则-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第10章 为什么抢富人的钱给富人?-你的孙子会变成比尔·盖茨-高税收的盗窃逻辑-伪装慷慨的保险单-为天才和进取心付费-学识比思想更重要+第11章 谴责该谴责的人-游戏场上的谴责制度+第12章 遗产怎么分?-无法公平的遗产计划+第13章 人越多越有利-马尔萨斯是杞人忧天-福音还是祸根?-自私的“人口零增长”-孩子都是奢侈品+第14章 用一点数学-用一点简单算术-别混淆因果-量化有什么错?+第15章 政府债务损害了你后代的利益吗?-翡翠湾的风衣事件-多一点儿判断,少一点儿情绪+第16章 工资与肤色无关-股东才是受害者-挣得少的真正原因-第17章 我们欠后代什么?-第18章 女儿教我的金钱课-第19章 女儿教我的贸易课+结语:经济学家给女儿的忠告-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致谢+反常识经济学:为什么常识会撒谎-第一部分 现实与非现实-一、论万物-二、经济模型的本质和目的-三、理查德·道金斯弄错了:否认上帝的案例-第二部分 信念-四、白日梦信徒-五、贸易保护主义的疯狂-六、信徒信的是什么?-七、论显而易见的事物-八、第欧根尼的噩梦-第三部分 知识-九、了解数学-十、赫拉克勒斯和九头蛇怪-十一、不完备的人类思维-十二、逻辑规则和一头肥猪的故事-十三、证据的规则-证据的规则(2)-十四、知识的界限-十五、量子纠缠-第四部分 对与错-十六、辨别是非-辨别是非(2)-十七、经济学家的黄金准则-十八、如何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何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2)-十九、不要做一个无良的人-不要做一个无良的人(2)-二十、操场上的经济学家[1]-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做出什么选择,就怎样生活-不要多管闲事-勇敢地对抗那些恃强凌弱的人-对不宽容回馈以宽容-不要惩罚无辜的人-对自愿者不要得寸进尺-二十一、让犹太拉比来切分这块大饼-第五部分 理性地生活-二十二、如何思考-整体看事情-认真运用比喻-丰富你的想象力-成本不等于原罪-顾全大局-观念很重要-不要胡说八道-二十三、学什么-哲学、逻辑、数学和经济学-可靠过程的作用?-第五部分 理性地生活:附录+反常识经济学:性越多越安全-第一部分 公共河流篇-第1章、性,越多越安全-性,越多越安全(2)-性,越多越安全:附录-第2章、多子多孙,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多福多寿(2)-多子多孙,多福多寿(3)-多子多孙,多福多寿(4)-第3章、我小气,我光荣-第4章、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2)-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3)-第5章、童工-第二部分 搞定一切-第6章、搞定政治-第7章、搞定司法系统-搞定司法系统(2)-搞定司法系统(3)-搞定司法系统(4)-搞定司法系统(5)-第8章、搞定其他的事-如何搞定消防队-如何消灭犯罪-如何预防交通事故-如何消除污染-如何抵制分数膨胀-如何减少等待时间-第三部分 日常经济学-第9章、让数据说话-让数据说话(2)-让数据说话(3)-第10章、不!是个女孩!-不!是个女孩(2)-第11章、母爱无价-第四部分 重大问题-第12章、捐出你的一切-捐出你的一切(2)-为纯理性辩护-第13章、灵魂的中央银行-灵魂的中央银行(2)-灵魂的中央银行(3)-第14章、如何解读新闻报道-种族歧视-灾难救援-巴格达之劫-全球变暖与局部拥挤-我与巴诺书店的贸易逆差-外包寓言的寓意-第15章、生死攸关-生死攸关(2)-生死攸关(3)-第16章、令我不安的事-令我不安的事(2)-令我不安的事(3)-令我不安的事(4)-第四部分 重大问题:附录

纽约市长的“盗窃案”

2020年6月3日 字数:2213 来源:反常识经济学: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 作者:史蒂夫·兰兹伯格 提供人:zhongzhi83......

纽约市长的“盗窃案”

我还记得我的小学一年级老师,她在听了约翰·F·肯尼迪的讲话后,非常激动。当时,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鞭策他的民众说:“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问你为你的国家做了什么。”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小心提防散布于老师和其他舆论领导者之间的那些亲政府的偏颇论调。让我来给你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论调的流传有多么广泛。

我的第一个例子是来自前参议员保罗·桑格斯(他曾在新罕布什尔州获得初选胜利,几乎断送了比尔·克林顿的白宫之路),这个论调他表述得最清楚。他反对死刑,除非受害人是个“社会代表”,如一个政治候选人,或者是一个警察。正是吉姆·卡恩向我明确指出的:很显然,这个参议员就不会区分什么是社会代表,什么是政府代表。难道就凭一些愚蠢的分析就可以说明一个国会候选人比一个企业家、一个公司经理或者一个出租车司机更具有社会代表性吗?然而,没有一家媒体站出来在这个问题上责难保罗·桑格斯。因为这一论调正是由这些媒体发布出去的。那些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我们根本就不会去注意这一点。这件事并不仅仅是古代政治史的脚注,关于死刑,一些类似于保罗·桑格斯观点的东西,已经出现在好多国家的法律中了。

还有一个例子。佐伊·贝尔德是克林顿总统的司法部长的第一候选人,因为被发现非法雇用了一个保姆,结果她落选了。为此,她进行了道歉,之后有许多讨论,讨论她的道歉是否充分。但是,据我所知,在课堂上和媒体中,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表明一种对我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观点,即贝尔德女士的行为证明,她绝对有资格当司法部长。我最不希望出现的事就是,一个司法部长认为,人们应该盲目地遵守法律。我希望一个司法部长的观点是,有缺陷的法律就是错误的,人们就不该去理会它。而事实是,没有一篇社论的主笔有这样的见解,这绝对是他们小学老师的失败!

还有一个例子:共和党人猛烈抨击克林顿总统提交的一个耗资巨大的刑事法案,他们说该法案没有用处,且完全是为了贿赂选民而提交的。纽约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也认为这种批评是对的,但是,他同时也批准了这项法案,因为他发现,这些对选民的“贿赂”中,有许多指定给了曼哈顿。这项法案也许对国家有害,但是它对纽约有利,而朱利安尼的工作就是为纽约谋利益。朱利安尼的行为无疑可以使他和窃贼相提并论了,因为窃贼也可以说,他的合理偷盗行为是为了给家族谋利益。在个人生活中,是不能以“我在照顾我关心的人”作为恶行的借口的,那么,在公共生活中,它也不能作为恶行的借口。

当然,朱利安尼只是在履行他的职责。那么,一个职业杀手也可以有同样的借口。但是,职业杀手是无法得到人们的同情的,而朱利安尼却可以高枕无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双重标准呢?我想,是因为我们对选举产生的官员有太多的出于本能的尊敬。

第四个例子。20世纪80年代早期,黑手党控制了纽约的水泥工人联合会(Concrete Workers Union),并且利用它的权力向该市的每笔建筑合同征收1%的税。这种情况在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的联合干预下,被终结了。但是,这三个部门后来都各自向每笔建筑合同征收了(并且仍在征收)不止1%的税。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存在两个税收机构——黑手党和政府,而政府却更贪婪。如果是黑手党成功击退了政府,而非政府成功击退了黑手党,那么对建筑业来说,情况也许好得多。但是,媒体仍然尽职尽责地把这场对峙描绘成为一场发生在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战斗。然而,更准确地说,这应该是两个吸血鬼之间为争夺地盘而发生的战斗。

事实上,这正是吉姆·卡恩的研究项目所提出的问题的最好例证,这一点我在前面也提到过。如果黑手党和政府一起对建筑业征收苛捐杂税,建筑业就会放弃许多建设项目。但是,清除了黑手党后,政府就可以为建筑公司减轻一些负担,同时增加它自己的所得份额。这听起来像是政府和建筑公司的双赢。但与此同时,在消灭了竞争对手后,政府就有了更多的税收来源。因此,一个垄断的税收者对征税权的统一,对社会生产部门来说,最多是一个好坏参半的事情。

第五个例子,也就发生在最近。在1996年共和党年会上,杰克·肯普,就是那个板着脸、不苟言笑的人,在会上号召堵住非法移民的“后门”,这样,我们就可以敞开前门欢迎合法移民进入。但是为什么有人要堵住“后门”,不让一些受欢迎的公司进来呢?为什么那些移民在有的“门”就受到欢迎,而在其他一些“门”就不受欢迎呢?当一辆房车开到了肯普家的隔壁,那么,肯普先生是不是必须要这么做呢?首先,检查这辆车是要向北开还是要向南开,然后再决定是欢迎他的新邻居,还是竖起一道高高的篱笆。不,并不是这辆车到来的方式使肯普先生感到烦心,而是它有没有得到政府的驻留许可证。因此,我们来修正一下这个问题:当这辆房车开来后,肯普先生是否需要求助于某个政府机构,来指导他如何对待这个新邻居呢?答案当然是不必。那么,为什么当这个新邻居碰巧来自另外一个国家时,答案就会变成必须呢?我认为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答案。不欢迎任何人,不论他们是如何到这儿的,这我可以理解;把所有的人都赶走,不论他们是如何到这儿的,虽然有很大的困难,但我还是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由政府来决定欢迎谁、拒绝谁,就不符合任何原则了,而只能说成是一种对政府职能的盲目夸大。而肯普的观点也正说明了这种盲目夸大的流传有多么深远了。

最后一个例子,是我自己的经历。几年前,我出版了《反常识经济学1:生活中的经济游戏》一书,在那本书中,我主张,在国会中进行两党合作,就该被认为是违反了反托拉斯法案。我们不允许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和美洲航空公司的老总进行秘密合并,损害民众利益,那么,我们为什么就允许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合谋呢?我曾经收到一个意见,说,这里是否应该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航空公司的老总们是在密谋违反法律,而政治家们是在试图制定法律。我在回信中问他,是否存在什么历史证据可以证明哪种行为会更具危害性呢?我想,一般说来,制定法律(恶性法律)要比违反法律更糟糕。现实情况是,我的编辑可能永远不会支持我的这种观点,而这种事实,正是我想谈到的某种教条的东西的一个例证。

权威 /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