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从哪儿来的?共鸣的3个层次
那么共鸣是从哪儿来的呢?很简单,共鸣来自“共”。通常来讲,共鸣有3个层次,我们可以跟他人实现一些浅层次的共鸣,也可以实现一些更深层次的共鸣。
第一层,最简单的共鸣来源于共同的经历、背景、目标,所谓有共同语言说的就是这个。比如我们都有相似的留学背景,或者同样都是“北漂”,抑或像我一样都因为想工作忘了孩子。这些经历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烙印,因此当我们讲到类似的故事时,就会引发共鸣。
第二层,更高级一点的共鸣来自共同的感受。比如,喜悦、愤怒、难过、痛苦。说到这儿,我想问问你,你觉得是讲自己成功的故事还是讲自己失败的故事更能引起共鸣呢?答案是“失败的故事”。因为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你讲的成功别人未必都能感同身受。你跟我讲你爬上珠穆朗玛峰的兴奋,然而对我这种最高只爬过香山的人来讲,是很难想象那有多兴奋的。但失败大家都有过,大家都知道沮丧的感觉,懊悔的感觉,所以如果你跟我讲你爬珠穆朗玛峰的时候遇到天气不好,差点无法登顶时那种失望沮丧的感觉,我就很容易有共鸣,因为我也体会过特别期待的一件事情却以毫厘之差没有达成的失落。
第三层,最高级的共鸣来自价值观层面的共鸣。价值观听起来像是个大词,但千万别被它吓住,其实没那么神秘,它指的是什么对你来讲很重要。比如,爱、坚持、努力、目标导向等。价值观看似很虚,它却左右着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每一个选择。就像我一开始的故事,在大部分的职场妈妈身上引发的就是3个层次的共鸣:一是共同的经历;二是共同的感受,那种内疚的感觉;三是共同的价值观,既想要在工作中做得更好,又想要当一个好妈妈。
再来看看那天回复我的男性都是怎么说的吧。不是“你真够可以的!”,就是“你怎么能干出这种事儿?”或者“你是怎么当妈的?”,当然这有开玩笑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家庭里接送孩子的多半是母亲(我们家是特例,我其实很少接送儿子)。因此大多男性既没有共同的经历,也没有共同的感受,所以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来的总结和价值观,也就大相径庭了。
当你被别人的故事触动,或者对一个故事印象深刻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它与你最底层的价值观产生了共鸣。比如“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和罗丝的绝世爱情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它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爱与奉献。所以虽然你从来没有过沉船的经历,也可能没有过生离死别的感受,但仍然会因为人类底层价值观的共通性而被深深地触动。
所以,一个好的故事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价值观,当你能在价值观层面跟他人产生共鸣时,那么这种共鸣就是高级的共鸣。
如何知道对方关心什么,害怕什么
前面说了,共鸣的核心来自“共”,所以,引起共鸣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对方到底关心什么,害怕什么。这就好比公司想要激励员工,老板就得知道员工选择职业的内在动力来自哪里。如果一个员工最希望在工作中获得的是社会认同感,是别人的仰慕和注视,而你把他放在一个类似财务和行政这样每天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的岗位上,跟他说:“我给你加工资,给你很多钱。”他未必干得开心,愿意留下。
讲故事也同理,你希望你的故事讲出来能够让听众有代入感,你就得站在听众的角度去看问题。大家都在痛斥保健品传销,很多年轻人提起这个就又气又恼又无奈,为什么自己的父母宁可相信一些陌生的传销人员的销售伎俩,却不相信我呢?
我们先抛开商业道德不去讨论,那些产品之所以那么有魔力,就是因为它们的销售懂得——老年人都怕死,都害怕进医院。于是这些销售告诉你的爸妈:“以前,我爸妈就‘三高’,天天吃药,前年冬天我爸还中风住过一次院。当时,我们一家忙前忙后真是心力交瘁,关键我爸还受了很多罪。去年春天他出院后,我偶然接触到×××产品,一开始也特别怀疑,就想着说,试一试吧,万一有用呢。谁知道自从吃了之后,我爸妈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您要不试一试?”
请你换位思考,如果你经历过大病住院,身上插着十几根管子,吃喝拉撒都在一张病床上,这个大夫来捏一捏,那个大夫来敲一敲,毫无人的尊严可言。然而,忽然间有人告诉你,有一种方法,能让你不再经历这样的恐惧,还被证实有效,你试不试?
其实现在社交媒体里四处宣扬的中年焦虑和保健品传销是一个道理。恐惧、焦虑、迷茫,这样的负面情绪,是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当然,我们不是教你怎么靠贩卖焦虑和恐惧达到目的,而是让你知道,在讲故事的时候需要多换位思考,了解你的听众,知道什么让他们兴奋,什么让他们害怕,这样才能让你的故事切中他们的痛点,你的故事才会实现影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