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一用理性看清复杂的世界-钱颖一:批判性思维的真谛-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第1章 批判性思维基础-基本概念:断言、论题和论证-再谈论证-识别论证-论证其他术语和概念-外在因素:逻辑之外的装饰物+第2章 两种推理-两种论证-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理解论证的技术-评估论证+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模糊-歧义-抽象-定义术语-论文写作+第4章 可信度-断言及其来源-评估断言的内容-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可信度与新闻媒体-广告+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委婉语和粗直语-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刻板印象-暗示-闪烁其词-贬抑-夸张-替代证明-修辞类比和误导的比较-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源自愤怒的“论证”-威吓手段-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合理化-主观主义谬误-以错制错+第7章 更多谬误-诉诸人身的谬误-因人纳言谬误-虚假的两难境地-滑坡论证-错置举证责任-乞题+第8章 演绎论证一:范畴逻辑-直言判断-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直言三段论-用文恩图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含有未表达前提的直言三段论-用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第9章 演绎论证二:真值函数逻辑-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真值函数论证-演绎:有效论证的基本模式(MP)-演绎:真值函数的等值式-条件证明(CP)+第10章 三种非演绎论证-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归纳三段论)-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归纳概括)-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随机变异、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日常非演绎论证-类比:未尽的话题-民意调查:问题和缺陷-数字游戏+第11章 因果解释-两种解释-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形成假说-因果联系的机制和背景知识-普遍的因果陈述-因果推理中的错误-法律上的因果联系+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价值判断-道德推理的主要视角-道德慎思-法律推理-美学推理-评价美学评论:相关性与真实性-批判性思维——术语表+批判性思维工具-译者序-前言-绪论-第1章 成为公正的思考者-批判性思维的强弱-公正性需要什么-思维谦逊:努力发现自己对未知知识忽视的程度-思维的勇气:培养自己敢于挑战大众信念的勇气-思维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学习理解相反的观点-思维正直:用同样的标准评判他人和自己-思维坚毅:不轻易地放弃;战胜挫折和困难-对推理的信心:重视证据和推理,将之视为发现真相的重要工具-思维自主:重视思考的独立性-认识思维特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第2章 你处于批判性思维前四个阶段的哪个阶段-一份通向进步的“游戏计划”-第3章 自我理解-第4章 思维的组成-思维的成分-生活实例:杰克与吉尔-批判性思维指向一定目标-批判性思考者能够组织概念-批判性思考者评估获取的信息-批判性思考者能够区分推论与假设-批判性思考者能够透彻理解推论的意义-批判性思考者的观点立场-第5章 思维标准-深入理解通用思维标准-将思维元素和思维标准结合-使用思维标准的简要指南-第6章 培养良好思维的提问-三种问题类型-成为苏格拉底式提问者-关注问题的类型-关注思维标准-关注思维元素-关注问题优先次序-关注思维领域-第7章 掌握思维,掌握内容-第8章 了解优秀思维者是如何学习的-优化学习的18个策略-典型的大学课程设置和典型的大学生-理清你所学课程的最基本概念-了解一门学科的逻辑-确保课程设计对你有效-听说读写和思考-第9章 重新评估自己思考和学习的水平-第10章 决策和问题解决-评估决策的模式-决策的逻辑-决策的维度-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维度-越过解决问题的陷阱-第11章 应对自身的非理性-了解自我中心思维-理性思维-自我中心的两种模式-人类心理的病态倾向-理性的挑战-社会中心思维-第12章 如何甄辨新闻中的媒体偏见和宣教-新闻媒体的客观性-宣教和新闻报道的撰写-歪曲报道来支持特权的观点-成为新闻批判性读者的步骤-媒体对媒体偏见的意识-对新奇和轰动效应的偏爱-关于新闻媒体的疑问-找到替代的信息来源-被淹没、忽视和弱化处理的报道-使用网络-第13章 谬误:心理诡计和操纵诡计-三种类型的思考者-思维谬误的概念-分析概括-类比和隐喻-44种赢取辩论的诡计-谬误识别:分析过去的一则演讲-谬误识别:分析当代的一则演讲-谬误识别:分析一则总统候选人的演讲-避免两个极端-第14章 努力成为一名有道德的推理者-道德推理的基础-区分道德和其他思维领域-理解我们的固有自私-第15章 策略性思维:第一部分-核心理念#1:思维、感受和需求是相互依存的-核心理念#2:这是有逻辑的,并且你能把它弄清楚-核心理念#3:进行定期评价,提高思维的质量-第16章 策略性思维:第二部分-核心理念#4:自我中心是默认的心理机制-核心理念#5:审慎对待我们周围人的自我中心-核心理念#6:人们倾向于做出超出个人经验的概括-核心理念#7:误把自我中心思维作为理性思维-核心理念#8:自我中心思维是自动发生的-核心理念#9:我们经常通过控制或顺从来谋取权力-核心理念#10:人类的社会中心倾向是天生的-核心理念#11:理性的发展需要练习-第17章 成为一名高级的思考者:总结-阶段5:高级的思考者-阶段6:完善的思考者+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前言-第1章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1.1 信念和断言-1.2 论题-1.3 论证-1.4 认知偏差-1.5 “真”和“知识”-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第2章 两类推理-2.1 论证:基本特征-2.2 两种论证-2.3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2.4 “衡平推理”和最佳解释推理-2.5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2.6 道德、情感和逻辑-2.7 理解论证的技术-2.8 评估论证-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3.1 模糊-3.2 歧义-3.3 抽象-3.4 定义术语-3.5 论文写作-第4章 可信性-4.1 断言及其来源-4.2 评估断言的内容-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4.5 广告-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5.1 修辞技巧I-5.2 修辞技巧II-5.3 修辞技巧III-5.4 修辞技巧IV-5.5 替代证明和重复-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6.1 诉诸情感的谬误-6.2 诉诸其他心理因素的谬误-6.3 以错制错-第7章 更多谬误-7.1 诉诸人身的谬误-7.2 生成谬误-7.3 稻草人谬误-7.4 虚假的两难境地-7.5 滑坡论证-7.6 错置举证责任-7.7 乞题-第8章 演绎论证I:范畴逻辑-8.1 直言判断-8.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8.3 直言三段论-第9章 演绎论证II:真值函数逻辑-9.1 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9.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9.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略版)-9.4 真值函数论证-9.5 演绎-第10章 关于非演绎推理的批判性思维-10.1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统计三段论)-10.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10.3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10.4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10.5 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日常提示词-10.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及相关问题-第11章 因果解释-11.1 两种解释-11.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11.3 形成假说-11.4 普遍的因果陈述-11.5 验证因果假说-11.6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11.7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12.1 价值判断-12.2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视角-12.3 道德慎思-12.4 法律推理-12.5 美学推理+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1:批判性思维为什么很重要-优秀批判性思维者的特征-批判性思维与自我发展-妨碍批判性思维的因素-批判性思维之问-2:理性与情绪-什么是理性-情绪在批判性思维中的作用-人工智能、理性与情绪-信仰与理性-批判性思维之问-3:语言与沟通-何为语言-定义-评价定义-沟通风格-使用语言来操纵-批判性思维之问-4 知识、证据与思维中的错误-人类知识及其局限性-评估证据-直接经验和错误记忆-传闻和轶事证据的不可靠性-专家与可靠性-评估某个观点的证据-研究资源-思维中的认知和知觉错误-知觉错误-难忘事件错误-概率错误-自我服务偏差-自我实现预言-社会错误与社会偏见-批判性思维之问-5:非形式谬误-歧义谬误-不相关谬误-个人攻击(人身攻击)谬误-诉诸强力(恐吓策略)-诉诸怜悯-诉诸众人-诉诸无知-以偏概全-稻草人谬误-转移注意力(熏青鱼谬误)-包含无理假设的谬误-窃取论题-不恰当地诉诸权威-暗设圈套的问题-虚假两难法-不合理的因果谬误-滑坡谬误-自然主义谬误-避免谬误的策略-批判性思维之问-6:论证的识别、分析和构建-什么是议题-论证与修辞术-识别论证-拆分和图解论证-评价论证-构建论证-批判性思维之问-7:归纳论证-概括-类比-因果论证-批判性思维之问-维持大麻的非法性-大麻合法化及管制-寻找前进之路-8:演绎论证-演绎论证的类型-假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的标准形式-利用维恩图图解命题-利用维恩图评价直言三段论-将普通论证转换为标准形式-批判性思维之问-格雷格诉佐治亚州案:多数意见摘录-终极惩罚:为死刑的辩护-欧盟死刑备忘录-9:伦理与道德决策-什么是道德推理-道德推理的发展-道德理论:道德是相对的-道德理论:道德是普遍的-道德论证-批判性思维之问-罗伊诉韦德案:主要意见书节选-关于堕胎的辩护-拒绝选择:让女性远离堕胎之苦-10:市场营销与广告-消费文化中的营销-营销策略-广告与媒体-广告评价-批判性思维之问-管制儿童食品广告-广告与言论自由:警惕食品保姆-11:大众传媒-美国的大众传媒-新闻媒体-科学报道-互联网-媒介素养: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批判性思维之问-网络剽窃的弊端:十大危害-为网络剽窃感到高兴的四大理由-12: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方法-评价科学假设-研究方法与科学实验-托马斯·库恩与科学范式-批判性思维之问-不可简化的复杂性:达尔文进化论的障碍-对智能设计理论的生物化学论证的回应-13:法律与政治-政府的社会契约论-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美国政府的行政机构-美国政府的立法机构-美国政府的司法机构-批判性思维之问

基本概念:断言、论题和论证

2020年6月1日 字数:3509 来源: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 作者: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 提供人:zhongzhi83......

1.2 基本概念:断言、论题和论证

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claims)、论题(issues)和论证(argu-ments)。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断言

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断言”用于口头或书面交际中传递信息、表达意见或信念(除了我们关注的这些用途,“语言运用”专栏“以言行事”还展现了断言的其他用途)。陈述(statements)或断言(我们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区分为真的或假的。“哥伦布是俄亥俄州人口最多的城市”是真的;“哥伦布是俄亥俄州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圈”是假的(克利夫兰德比它大)。“其他星球上有智力生物”或者为真或者为假,只是目前我们还不能断定。批判性思维的关键就是检查和评估断言以及各断言之间的关系。

我们探讨的断言可以是微不足道的,也可以是事关重大的。无论是关于牙膏对牙齿是否有美白作用,还是关于是否需要弹劾总统的问题,都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你提出断言或对某种断言进行审查也都需要批判性思维。

对一些断言我们无须评估,无须仔细审查就能甄别它们(如我们曾提到的例子)的正误。我们不必苦思冥想就能断定自己是否嗓子疼,只要打个电话就能知道Costco是否还在营业。但对于事关重大的决定(我是否要和见到的这个人结婚),对于社会事件(是否要在我们的国家实行全民医保),对于世界的现象(是否偶尔会发生超自然的事情),我们就必须谨慎审查和评判。对于那些身居要职的人,他们的决定往往关乎其他人的切身利益,面对这样的决定,就格外需要高水平的审视。

论题

当我们对一个断言进行审查的时候,即当我们探究断言之真假时,我们就提出了一个论题。批判性思维主要关注这样一类断言:被论证支持或反驳的论题。“论题”实际上就是“问题”(question),我们可以互换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问题”就是指某个特定的断言是否真实。解决问题就是对断言的真假做出回答。

语言运用 以言行事

做出断言或表达对问题的立场并不是语言的唯一重要作用,语言还可以被用来做其他许多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用语言来假设、猜测、设想及提议,可以用语言来消遣或娱乐,可以用语言说服他人(包括你自己)接受某种观点以及试图让人(包括你自己)采取行动。我们用语言祷告、许诺、表扬、鼓励、说谎、欺骗、羞辱、侮辱、道歉、安慰、发牢骚等(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运用语言在干什么)。所有这些表达的成效、效力、完备性、合法性、真实性、创造性、清晰性等品质都受批判性思维的检验。但本书主要关注语言的两种功能:做出断言和提供论证。我们也兼顾语言的提假设和做猜测功能。

以下是以言行事的各种不同方式:

红肉对你无害,蓝/绿肉呢,对你有害。(逗乐)

我喜欢读你的书,如果必要我还希望读你的其他作品。(希望这是夸奖,但……)

进食两小时内勿服用此药。(某药物的服用说明,但不知道是指饭前两小时、饭后两小时还是二者都指。警示)

每当看到电视上世界各地饥饿的可怜孩子,我都止不住流泪。我的意思是,我愿意像他们那样骨感,但我不要苍蝇、死亡之类的东西。(表达同情)

他们对科学所知甚少,以致于没有意识到在别人看来他们是多么可笑。(解释巫师)

这归因于本国种族众多。(全国步枪协会主席解释高谋杀率)

我和那个女人没有发生性关系。(比尔·克林顿,撒个小谎)

奥萨马·本·拉登或者活得不错,或者活得不太好,或者已经死了。(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让我们不知所云)

例如:弗吉尼亚州参议院对最近在男孩中时兴穿超短裤的倾向不认同,他们考虑要将露出内衣的穿着方式定为非法。于是,在弗吉尼亚参议院出现了一个论题:暴露内衣的穿着是否为非法。我们要记住的是:当对一个断言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时候,我们称之为面临一个问题或出现一个论题。

我们将会发现,在实际生活的境况中,重要而且往往困难的是准确识别到底什么是有问题的断言,即论题到底是什么。我们识别论题的困难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从有意混淆到含混的术语以及思想本身的混乱等。

现实生活 航空公司用羊祭祀天神

加德满都(路透社)——在其拥有的一架波音757飞机出故障后,尼泊尔国营航空公司用两只羊来祭祀印度教的天神。尼泊尔航空公司拥有两架波音飞机,其中一架出故障后,该公司的一些服务被延误。

依照印度教的传统,祭祀活动于星期天在该国唯一的国际机场加德满都机场的故障飞机前举行。

航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宣布“故障已经解除,航班已恢复飞行”。但他并没有解释到底是什么故障。

当地媒体于上周指责该航空公司由于电力故障陷入困境。

用羊或水牛等动物来祭祀印度教的各种神明在尼泊尔很常见。

资料来源:—Posted on Reuters Oddly Enough News Web site,September 4,2007.

我们试图寻找论证来支持“祭祀提高飞行安全”的断言,但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成功。尽管我们不指责其他的修理方法,但我们更热衷于机械学方法。

让我们来看看沃伦·哈定总统在1821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上的一段话:

我们曾毫无准备地错过了面临的实际挑战,现在该考虑如何让我们所有的公民都加强公民责任并增加成就。

你能理解哈丁的意思吗?没有人能理解,因为这些话本身就不表达任何意义。我们将在第3章中阐述关于如何理解一个断言的意义。

对于如何审查一个断言而言,关键是知道如何支持或反驳这个断言的真假。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确定断言的真假,对于如何通过论证支持或反驳断言我们就束手无策。对于断言“在别的空间上生活着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我们不知道何种证据能支持它的真,也不知道何种证据能说明它的假。对于“我的手表可以闹铃是因为看不见的精灵在里面工作”这样的断言,我们也无从确定其真假。

洞察 断言的要件

如果无从知道一个断言何时为真何时为假,谈论断言的真假就没有意义。换句话说,只有针对清楚地表达意思的断言、一个合乎语法的断言,我们才能谈论它的真假。

语句"Carbostats always contain at least gymfixle"就不表达任何意思,因为句首和句末的单词都没有意义。我们也就无法谈论它的真假。

语句“蓝色重于四磅”就不合语法。尽管每个单词都有意义,但整个句子却没有意义,它把两个完全无关的概念(重量和颜色)用在一起。人们可以测量颜色的色调和亮度,但无法测其重量。所以我们无法判断这个断言的真假。我们这里所谈的是字面解释。若用比喻的方法来解释“深棕色比黄色要重”也未尝不可,但这表达的是颜色深浅,而不是其重量。语句“他的心灵充满着精神”也只能通过比喻来解释,很难从字面上来解释一个人的心灵如何充满着某种精神。

意义不清的断言未必是形而上学的问题。有人声称“向往自由是人的本性”,听起来没什么疑问,但一旦仔细审查,我们就会提问:何种数据支持或反驳这个陈述?

论证

一旦我们清楚了论题是什么,下一步就是评价支持或反驳这个断言的论证,并断定论题的真假(本书对推理和论证的使用不加区分)。论证是批判性思维的最重要因素,尽管论证可以很复杂,但究其实质,论证的概念很简单:我们从事论证是为了给一个断言的真提供理由。如对于问题“萨姆是否有理由不上课”,萨姆对老师说,“我祖母去世了,我要去参加葬礼,所以不能上课。”萨姆就为他有理由不上课提供了自己的论证,至于他论证得怎么样是另一个问题。

现实生活 “环保大突破”

1989年,在获得环保局(EPA)的批准后,美工程兵开始向波多马克河倾倒污泥,直至1993年,环保局许可的最后期限截止后,倾倒行为仍在继续,以致于2002年环保局重新许可。环保局在2003年的备忘录中试图证明他们的决策是合理的:从一个方面说,倾倒污泥保护了鱼类,因为人们不吃这些鱼了,而鱼可以游到上游去产卵。

哇!通过污染来保护。试想我们用此方式来保护境内所有河流的鱼!同时又可以解决所有的污泥问题!加州共和党的国会议员在评论上述备忘录时说道:“这是我看到的最愚蠢的官僚和最违背逻辑的实例。”

资料来源:“EPA:排污有利于鱼”,飞钓,2002.12。

实际上,可疑的是EPA的论证的前提,而不是其逻辑。

论证由前提(premise)和结论(conclusion)构成。前提是为另一个断言提供理由的断言,被前提支持的断言是论证的结论。例如:

前提:萨姆的祖母死了,他要去参加葬礼。

结论:萨姆有理由不上课。

结论回答了论题中的问题,因此往往认为论证的结论表明了对论题所持的立场。

论证往往不像萨姆的论证那样只由一个前提构成。爱因斯坦的E=mc2的结论需要一系列高深的数学和物理理论的支持,而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对E=mc2的论证。

萨姆的论证是否好论证决定于他的前提是否的确支持了结论——是否确实为结论提供了理由。好论证的标准有待进一步阐述,但目前需要指出两点:第一,支持结论的前提必须是真的。一个论证的前提的真往往需要新的论证来支持,这样,一个论证的前提就是新论证的结论;第二,前提和结论必须是相关的。相关的要求是指:前提为真的确能增加结论为真的可能性。分析和评估论证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但目前我们要弄清的是论证的概念。

论证有两个构成部分:其一是前提;其二是结论。其中前提为结论提供理由(需要指出的是,有时候我们用“论证”这个词仅指前提,如“你为自己的结论提供了好的论证”)。

论证不是什么

相信你已经注意到我们所说的“论证”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争吵或争辩。尽管激烈的意见交换难免会伴随争辩,但这和批判性思维之间有一定距离。批判性思维中的论证,往往并不需要两个人,我们一直是为自己的目的论证。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貌似论证的“论证”实际上并不是论证。下文只是一系列事实的罗列:

身份信息的失窃较上一年度增多了至少10倍。

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如何轻易地获取他人的社会安全号码、银行账号等信息。

当地警方提醒大家谨防他人接近上述信息。

尽管上述各断言的主题相近,但没有任何一个断言为其他断言提供理由,因而不构成一个论证。但下面的文字就不同了,你能否看出其中包含着论证:

过去一年中学会窃取他人身份信息的人成倍增加了,所以你比以往更容易成为窃取信息的受害者。

这里的第一个断言作为理由为相信第二个断言提供了支持。这两个断言就构成了一个论证,因为窃密者数目的增加为更容易受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断言 / 论题 / 论证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