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研究证明,基金过去的表现对于预测未来的走势并没有多大意义。一项研究分析了某一年排名前25%的基金后来的发展情况。这些基金当中只有1.85%在随后三年里一如既往地排名前25%,而没有一只基金在五年里保持着前25%的排名。 [9] 只有表现最差的基金显示出了某种连贯性,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高成本,这个因素彻底破坏了它们的表现。 [10]
除了基金排名外,还有基金评级。两者的区别在于排名主要基于过去的表现,而评级则结合了对过去表现的反思与对未来走势的预测。目前有不同的机构提供这样的评级。
有些机构提供的评级很像排名,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历史回报率和波动性。其他评级则关注同一个经理所管理的基金过去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的表现,突出强调基金经理的业绩记录。
评级旨在预测哪些基金最有可能在未来表现好于或差于其他基金。评级机构利用它们所说的“事后检验”手法,从而验证它们以往预测的准确性,也就是说来确定曾被评定为高于平均潜力的基金是否真的表现优于被评定为不大可能有良好表现的基金。
被动型或者说指数基金提供了主动管理型基金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每一种被动型基金都是追踪某个具体的指数,比如道琼斯指数。近年来,这种被动型投资手法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不过更受机构投资者的欢迎,而不是私人投资者。对于支持这类基金的人士来说,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如果大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终归无法超过指数,而且如果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确定哪些基金未来会有比指数更好的表现,那么他们购买被动型ETF基金会获得更好的回报——特别是因为这类基金的费用远远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这是支持被动型基金的另一个理由。
不过,ETF之间也存在着不同。它们都有同样的目标,也就是尽可能准确地复制指数。但是它们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标。主要的不同存在于使用“实物复制”的基金和其他利用掉期来合成复制指数的基金之间。
简单来说,“实物复制”基金购买与指数本身对应的一系列证券。比如,复制DAX30的ETF会按照各只股票的权重比例买入DAX所包含的所有30只股票。至于像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数这种规模很大的指数,ETF不会买入该指数所包含的所有股票,而是购买尽可能准确地追踪价格走势的一些股票样本。另外,说到所谓的非融资掉期,这种基金包含的是经常与指数的组成成分不相关的一揽子证券。基金与银行之间的合约要确保接下来这一揽子证券的收益与ETF原本要追踪的资产的收益进行交换。这是为了确保投资该基金的人实际上会因该指数的表现而获益。
在最近银行业爆发危机后,投资者已经越来越警惕与这种类型的ETF相伴而生的对手方的风险。如果合约对手,也就是银行出现违约会怎么样?至于融资掉期,银行必须将流动性证券交由中立的保管方保管,从而防范这样的风险。如果银行接下来不能履行由掉期合约产生的支付义务,ETF的基金经理或托管机构有权将这些证券变现。 [11] 不过,请注意:尽管有这层保障,各种类型的“合成复制”还都存在残余风险。毕竟,银行所保管的证券本身也要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在最坏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股市崩盘,将这些证券变现可能无法完全负担违约银行的支付义务。 [12]
如果这对你来说听起来太过复杂,你或许还是购买“实物复制”ETF好一些,这种基金买的是它复制的指数所涵盖的股票。你要面对的下一个关键问题是,购买哪一只ETF——市场上有成千上万种这类基金,几乎复制了全世界所有指数。
你现在面临着一个看似困难的选择。你是否应该买入复制本国指数的ETF?你为什么这样做?就因为你恰好生活在这个国家吗?这不是一个充分的理由,就像关于“本土偏好”一章所证明的。要不然买入复制亚洲市场或者整个“新兴市场”指数的ETF怎么样?如果你断定这些市场未来的表现可能优于全球平均水平,那么这样做是明智的。但是你怎样才能确信这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