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行为经济学+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译者的话-第1篇 导 言-1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2)-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3)-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4)-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注释-第2篇 价格与偏见-2 有效歧视-现实中的歧视-少数民众的歧视-有效歧视——注释-第3篇 政治和法律-3 竞争与民主-4 犯罪与惩罚-基本分析-模型-违法的供给-惩罚-行为关系的改变-罚款-最优条件-罚款-补偿与刑法-对付犯罪的私人支出-几点应用-总结与结论-犯罪与惩罚——注释-第4篇 时间和家庭生产-5 时间分配理论-改进的选择理论-应用——工作时间-应用——时间的生产力-应用——收入弹性-应用——运输-时间与产品之间的替代-时间分配理论——总结-时间分配理论——注释-6 时间与产品的时期分配-人力资本投资-年龄和生产函数-人力资本和消费-分析的扩展-实证分析-7 新消费者行为理论-传统的选择理论-传统理论的弱点-家庭生产函数分析:一种说明-先驱们的建树-家庭生产函数分析的应用-评价-新消费者行为理论——注释-第5篇 非理性行为-8 非理性行为与经济理论-第6篇 婚姻、生育力和家庭-9 生育力的经济分析-10 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11 婚姻理论-第7篇 社会相互作用-12 社会相互作用理论-13 利他主义、利己主义及遗传适应性:经济学和社会生物学-译者后记-“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推荐序一接地气的经济学-推荐序二 塞勒三部曲导读-引言+第一部分 行为经济学的发轫:1970—1978年-第1章 经济人与非理性的人-经济人与非理性的人(2)-第2章 机会成本和禀赋效应-机会成本和禀赋效应(2)-第3章 非理性行为清单-第4章 前景理论和价值函数-神奇的价值函数曲线图-第5章 加州圆梦之旅-加州圆梦之旅(2)-加州圆梦之旅(3)-第6章 行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行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似乎-行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激励和学习-行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市场+第二部分 心理账户:1979—1985年-第7章 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2)-第8章 沉没成本-沉没成本(2)-第9章 漏水的桶与财务预算-第10章 扑克牌桌边的怪诞行为+第三部分 自我控制:1975—1988年-第11章 意志力和延迟消费-意志力和延迟消费(2)-意志力和延迟消费(3)-第12章 计划者与行动者-计划者与行动者(2)-计划者与行动者(3)-第13章 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行为-希腊峰滑雪场的定价策略-通用汽车的库存问题+第四部分 我与卡尼曼合作的时光:1984—1985年-第14章 怎样才算公平-怎样才算公平(2)-怎样才算公平(3)-第15章 关于公平的博弈实验-关于公平的博弈实验(2)-第16章 从代币实验到马克杯实验-从代币实验到马克杯实验(2)-第六部分 金融市场:1983—2003年-第21章 选美竞赛和股票投资-选美竞赛和股票投资(2)-选美竞赛和股票投资(3)+第22章 股市反应过度了吗-股市反应过度了吗(2)-第23章 价值股比成长股的风险更大-第24章 价格并不都是合理的+第25章 动物精神和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动物精神和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2)+第26章 果蝇、冰山和负股价-果蝇、冰山和负股价(2)+第七部分 助推计划:1995年至今-第27章 当法律遇上行为经济学-当法律遇上行为经济学(2)-当法律遇上行为经济学(3)-第28章 挑选办公室的风波-挑选办公室的风波(2)-第29章 球队选秀与贝克尔猜想-球队选秀与贝克尔猜想(2)-球队选秀与贝克尔猜想(3)-球队选秀与贝克尔猜想(4)-球队选秀与贝克尔猜想(5)-第30章 有奖竞猜类节目你该怎么玩-有奖竞猜类节目你该怎么玩(2)-有奖竞猜类节目你该怎么玩(3)+第八部分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2004年至今-第31章 “明天储蓄更多”计划-“明天储蓄更多”计划(2)-“明天储蓄更多”计划(3)-“明天储蓄更多”计划(4)-第32章 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与助推策略-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与助推策略(2)-第33章 助推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助推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2)-助推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3)-助推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4)+结语:经济学的未来-结语:经济学的未来(2)-结语:经济学的未来(3)-结语:经济学的未来(4)+第五部分 埋首于经济学研究的日子:1986—1994年-第17章 理性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的辩论-理性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的辩论(2)-理性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的辩论(3)-第18章 股市、赛马与反常现象-第19章 打造一个行为经济学家的明星团队-打造一个行为经济学家的明星团队(2)-第20章 狭窄框架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狭窄框架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2)-狭窄框架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3)-狭窄框架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4)

第21章 选美竞赛和股票投资

2020年7月16日 字数:2124 来源: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 作者:[美]理查德·泰勒 提供人:yandang18......

要描述清楚人们对金融行为学研究所持的怀疑态度,其实很难。宣称消费者有奇怪的行为是一回事,但实际上,人们认为在金融市场中,愚蠢的行为根本不会影响市场的价格,哪怕是引起微小的波动。大多数行为学家假设,即使有人在投资过程中犯了错误,还有一部分聪明人会起到平衡作用,“校正”价格,所以市场价格不会受到影响。在第17章讲到芝加哥大学的那场会议时,我们提到了有效市场假说,经济学家认为,该假说的正确性已得到证明。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初,当我开始研究金融心理学时,我在罗切斯特大学商学院的同事迈克尔·詹森曾写道:“我认为,在经济学领域,没有哪个假说比有效市场假说的实验性证据更充分了。”

“有效市场假说”这一术语是由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提出的。法玛不仅在金融经济学家的圈子中是个传奇人物,他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近的莫尔登天主教高中读书时,还入选了体育名人堂,这是他最珍视的一项成就。[1]从这所高中附近的塔夫茨大学毕业后,法玛前往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本科期间,法玛的专业是法语,读研究生期间他是那么耀眼的一颗明星,以至于毕业后芝加哥大学让他直接留校任教(这是极为罕见的),自此他再没有离开过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最近举办了庆祝法玛执教50周年的活动。法玛和默顿·米勒是芝加哥大学金融学专业的领军人物,而米勒已经去世了。时至今日,法玛仍会给芝加哥大学的金融学博士生上他们开学后的第一堂课,以确保他们在起步时就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有效市场假说由两部分组成,它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相互关联的,但从概念上讲又有区别。[2]其中一部分与价格的合理性有关,另一部分关注的则是能否“跑赢市场”。(我后来才发现这两部分是相关的。)

我将第一部分称为“价格是合理的”,我是在我那位罗切斯特大学的同事克里夫·史密斯(Cliff Smith)描述股市时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我们会听到克里夫在教室里用带有浓重的南方口音的英语大声地讲述:“价格是合理的!”从本质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资产的价格都能反映出其真正的“内在价值”。如果一家公司的合理估值为1亿美元,那么在股票市场上,这家公司的市值就是1亿美元。经济学家认为,这条规律既适用于个别公司,也适用于整个市场。

多年来,金融经济学家一直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他们认为有效市场假说中的“价格合理性”是无法直接验证的,这也是人们称其为假说的一个原因。金融经济学家指出,内在价值是无法测算的。毕竟,谁能说出通用电气、苹果公司每股股票的合理价格呢?要建立对某一理论的信心,没有比认为该理论无法验证更好的方法了。法玛并没有强调这一点,但从很多方面来看,这都是有效市场假说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价格是“合理的”,就不会有泡沫产生。如果谁可以驳倒这一点,必将成为重磅新闻。[3]

有效市场假说的早期研究大多是在强调该理论的第二部分,我将其称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跑赢市场。更确切的说法是,因为当前的股价已经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所以不可能有效地预测未来的股价,并让股东从中获利。

证明这一假设的论据看上去就颇具吸引力。假设一只股票的价格为每股30美元,我知道它很快就会涨到35美元,那么我可以在股价低于35美元时大量买入,然后在我的预测成真时卖出,我会因此变得富有。但是,如果我预测时使用的信息是公开的,那么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信息一经公开,所有知道这些信息的人都会开始加仓,股价几乎转瞬之间就会涨到35美元,致使获利的机会快速消逝。这种逻辑推理令人信服,早期的一些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迈克尔·詹森博士在其论文中的分析最令人信服。在这篇论文中,詹森证明职业投资者的业绩并不比市场上全部投资者的平均水平高,直到目前仍是这种情况。如果连专业人士都无法跑赢市场,那还会有谁呢?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有效市场假说才被正式提出,这多少有些奇怪,因为它所使用的最优化和均衡理论很早之前就已应用于经济学的其他领域了。对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相比,金融经济学的发展相对缓慢。

现在,金融市场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中一个备受重视的领域,很多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被颁发给主要研究金融学的经济学家,包括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4]但以前情况并非如此。虽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肯尼斯·阿罗、保罗·萨缪尔森和詹姆士·托宾(James Tobin)等经济学大师为金融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金融学在经济系并不是主流课程。20世纪70年代之前,金融学在商学院可以说是学术上的一片荒地。金融学课程通常与会计学课程很相似,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是如何计算出哪只股票最适合投资。那时几乎没有什么金融学理论,更没有严格的实证研究。

现代金融经济学始于哈里·马科维茨、默顿·米勒和威廉·夏普等理论学家,但它作为一门学科的崛起则源于两个重要因素:便宜的计算能力和大数据。1926年,芝加哥大学商学院获得30万美元的拨款,准备建立一个股价数据库。最终,证券价格研究中心(CRSP)建成,从而推动了数据规模上的突破。

1964年,芝加哥大学证券价格研究中心建成了第一个股价数据库,在芝加哥大学相关学者的带领下,该领域的研究立刻繁荣起来。其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米勒、法玛,还有迈克尔·詹森、理查德·罗尔、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等一批出类拔萃的研究生。理查德·罗尔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杰出学者,也是那里的一位教授;斯科尔斯与费希尔·布莱克(Fischer Black)共同发明了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相关研究的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到1970年,支持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和证据已经齐备。法玛也出版了一份回顾性的文献综述,它多年来一直被视为有效市场假说研究领域的圣经。8年后,詹森宣称有效市场假说已经得到证实。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詹森的这句话出现在《金融经济学刊》特刊的前言中。这份特刊主要报道了经济学领域的一些反常现象,都是有悖于有效市场假说的实例。

选美竞赛 / 股票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