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期刊也喜欢标榜所谓的“股市权威人士”,他们成名的原因是此前曾经有过一两次正确的预测,比如预测了股市的暴跌,可是他们众多的错误预言却被有意抛在脑后。这些“权威人士”有的以立场坚定的悲观主义者或是“崩盘预言家”出名,另一些则将自己定位为始终如一的乐观主义者。在股价下跌的时候,媒体喜欢给“崩盘预言家”提供一个平台,而上涨的股价则意味着媒体上的报道会充斥着观点更为乐观的分析人士的评论。幼稚的投资者会对这些预言信以为真,加重顺周期投资的趋势。
当然,并非所有购买个股的私人投资者都幼稚到听从媒体或熟人建议的地步。也有其他一些人对他们计划购买股票的公司进行详尽的调查。一种普遍的看法是,“蓝筹”企业是很好的选择。许多投资者喜欢购买有声望的大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拥有取得良好关键绩效指标的可靠记录。
然而,这种做法也不可取。全世界其他所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也都知道所有这些著名大公司的业绩。这意味着积极的预测已经体现在了当前的股价中,这让你不大可能会跑赢市场,获得超额的回报。任何特定公司股票未来的表现都不一定取决于这家公司的优秀程度。相反,你应该关注的是当前的股价是否与公司的价值相符,或者股价是否过低或过高。
这并不是说买入个股永远都不是个好主意。我自己偶尔会买股票,不过只有在把投资年限定为几年的情况下,而且只有当我确信当前的股价因负面的市场情绪而没有体现其真实价值时,我才会买。
在我看来,在短线交易方面,个人不大可能会胜过专业人士。不过,可能也有例外,而把购买个股作为长期投资策略的一部分的确是明智之举。不过,我建议在你留出的进行股市投资的资金中,用来购买个股的资金最多不要超过5%到10%。
投资基金提供了在购买个股之外的另一个选择。目前存在两种类型的基金。主动管理型基金由基金经理控制,挑选基金中所包含的股票,目的是跑赢市场。另外,被动型ETF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从定义上讲永远不会比市场表现得更好或更糟,它追踪并复制特定的股票交易指数,比如道琼斯指数或德国DAX。
逻辑推理告诉我们,所有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总体表现总是会比市场的整体表现要糟糕。单只基金在表现上的差异通过所有基金的总体数字,也就是市场整体表现得到了抵消。不过,这没有将费用考虑在内,在费用方面,主动管理型基金要远远高于复制股票交易指数的被动管理型基金。毕竟,基金经理希望他们在挑选股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能够得到补偿。
大量研究证明,大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的表现赶不上相关指数。格尔德·科默在他2012年发表的精彩的博士论文《为德国私人投资者形成并实施一个被动型投资方案》中援引了众多研究结果,这些研究得出的一致结论是“考虑到费用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平均表现在整个监测期都不及基准指数。换句话说,它没能超越参考指数(‘市场’),而主动管理型基金从定义上讲,追求的肯定正是超越参考指数的目标”。 [5]
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支持者认为,在“行情好”的时候,投资指数基金或许是明智之举——但是万一股市暴跌,在指数基金上的投资就会完全暴露在负面的市场趋势下,而主动管理型基金的经理则可以通过比如增加持有的现金比例来保护投资者。虽然这从理论上讲似乎很有道理,但并没有实证证据表明,在实践中的确如此。
就以2008年/2009年的那次股市大跌为例,当时集中了美国500家规模最大公司股票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在很短的时间里下跌了51%,然后才触底反弹。这是主动管理型基金证明自己在困难时期表现更胜一筹的大好时机!就算只平均损失30%到40%也是胜利。依照许多基金的补偿政策,它们的经理仍可以通过跑赢市场而获得丰厚的回报。事实上,在这段时期,多达89.9%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的表现不及参考指数。 [6]
在股市陷入危机的其他时期,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研究结果。从2000年到2002年,美国股市遭遇了自1941年以来表现最糟糕的三年。不过,即便在这三年里,根据对基金不同的分类方法,在所有主动管理型基金中,表现不及参考指数的基金超过半数,甚至超过3/4。 [7]
从这些数字来看,大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的经理没有在自己的基金上投入多少钱并不让人意外。根据晨星评级机构200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在调查到的4300名基金经理中,2216人没有向自己管理的基金投入一分钱。投资额在1美元到1万美元的有159名经理,投资额在10001美元到5万美元的有393人。对于年薪数百万的基金经理来说,这点钱微不足道。在这4300名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中,在自己管理的基金上投入的资金超过50万美元的只有610人,仅占15%。 [8]
换句话说,至少可以说这些经理对他们自己的基金信心不足。不过,鼓动投资者购买这些基金的力量却很强大,因为银行卖这种基金所赚取的利润远远高于卖被动型ETF基金所赚的利润。
支持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人认为,表现优于市场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是否占到多数并不真的重要:唯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正确的基金。首先,其他所有基金,也就是“错误的”基金也找到了买家,而这些买家原本可以通过购买被动型基金获得更好的收益。如果未来的表现很容易预测,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确保投资一只未来会跑赢市场的基金,而大多数基金的表现则无关紧要。
不过,一旦投资者要识别哪只基金会比市场表现得“更好”时,问题便出现了。众多金融媒体似乎又一次前来帮忙,从刊发“图表”来说明不同类型基金中表现最出色的——投资德国股票、日本股票或美国股票的最佳基金;投资大公司、小公司的最佳基金等等。这些图表有多大的帮助作用?
只有在过去的表现能够可靠预测未来趋势的情况下,它们才会起到帮助作用。每一个依据基金过去表现的排名体系都建立在这一前提上,而这样的前提显然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