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卧底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卧底经济学1-卧底经济学1:序言-第一章 你喝咖啡,谁赚钱-草甸与移民-从草甸回到咖啡屋-绿化带与轻轨-我们正在被“宰”吗-何时犯罪是划算的-谁偷走了我们的工作-第二章 超市对你隐瞒了什么-每分钟出生一位大方的客户-第三种方式:劝火鸡投票赞成感恩节-以“天然”之名进行的价格欺诈-搞乱价格-真实性检验之一:公司真拥有稀缺力量吗-价格定位-第三章 完美市场和“真话世界”-完美市场:真话,只有真话-没有市场的生活-效率与公平:我们能处理好吗-行不通的例子-第四章 城市交通-司机如何影响到局外人-定价应该反映损失-你的命值多少钱-知识的两种空白-低成本治理污染-好东西太多-经济学到底研究什么-第五章 内幕故事-内幕信息-内幕信息和健康保险-制作柠檬水-柠檬,医疗,美国-不完全信息——完整论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用锁眼经济学锁定医疗体制-第六章 理性的疯狂-价值与价格——超越随机游走-理性的傻瓜-对于稀缺的明智考量-第七章 对价值一无所知的人-爱情,战争,扑克-30万美元的房子怎么只卖了3 000美元-走入拍卖人中间-现代史上最大的拍卖案-记住:力量来自稀缺-第八章 穷国为何会穷-缺失的那块拼图板-强盗政府理论-制度至关重要-世界上最糟糕的图书馆-激励机制与尼泊尔的项目开发-有发展的机会吗-第九章 啤酒,小吃,全球化-啤酒,小吃,全球化(2)-全球化是好事吗-全球化是绿色的-贸易对穷人有利吗-特殊利益集团的力量-我们如何改善穷人的境况-第十章 中国的致富之路-两次农业革命-为将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走出计划时代-中国和世界-经济有那么重要吗-卧底经济学1:致谢-卧底经济学2-第一章 谁是我的“另一半”-谁是我的“另一半”(2)-谁是我的“另一半”(3)-谁是我的“另一半”(4)-谁是我的“另一半”(5)-谁是我的“另一半”(6)-谁是我的“另一半”(7)-第二章 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2)-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3)-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4)-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5)-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6)-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7)-第三章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2)-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3)-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4)-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5)-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6)-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7)-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8)-第四章 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2)-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3)-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4)-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5)-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6)-第五章 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2)-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3)-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4)-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5)-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6)-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7)-第六章 10年后,我们仍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10年后,我们仍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2)-第七章 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2)-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3)-第八章 “门当户对”依然是婚姻幸福的条件吗-第九章 平均分摊餐费时,我们会点更贵的菜吗-第十章 身高也像快乐一样具有传染性吗-身高也像快乐一样具有传染性吗(2)-卧底经济学2:致谢-卧底经济学3-推荐序1:人仍然是理性的-推荐序2:经济学前沿的轻松阅读-卧底经济学3:自序-第1章 老板和你谁该拿高薪-为什么业绩工资不适合所有行业-经济学家为你加薪-经济学家为你加薪(2)-经济学家为你加薪(3)-经济学家为你加薪(4)-一家黑店的经济学-第2章 “住、行”安全经济学-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2)-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3)-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4)-快乐经济学-第3章 生活费用为何水涨船高-繁荣的城市能给你更多机会-致使房价上涨的因素-“城市之死”的热门话题-“城市之死”的热门话题(2)-什么样的城市必将繁荣-哪类城市容易衰落-第4章 拉斯韦加斯的赌王之王-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2)-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3)-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4)-赢家的诅咒-发射原子弹的逻辑-发射原子弹的逻辑(2)-发射原子弹的逻辑(3)-发射原子弹的逻辑(4)-第5章 最佳离婚率真的存在吗-速配与男女比例失调-速配与男女比例失调(2)-婚姻超市:经济学太空中的一个地方-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2)-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3)-最佳离婚率-最佳离婚率(2)-最佳离婚率(3)-第6章 性、犯罪及米老鼠经济学-关于“性”的理性选择-关于“性”的理性选择(2)-关于“性”的理性选择(3)-关于“性”的理性选择(4)-小老鼠的预算-诺贝尔奖得主的理性犯罪-监狱真的能阻止犯罪吗-经济人的末日-经济人的末日(2)-第7章 雇主喜欢雇什么样的人-教育与就业机会的关系-职场中的两种歧视-职场中的两种歧视(2)-奥巴马效应-奥巴马效应(2)-奥巴马效应(3)-第8章 理性革命-输掉总统竞选的戈尔-理性政治的奇妙逻辑-革命与绑匪困境-威廉国王与玛丽王后的双赢-第9章 逻辑100万年-经济飞速发展与运气的关系-为什么英国的工资如此之高-疟疾改写历史-理性创造奇迹-理性创造奇迹(2)-理性创造奇迹(3)-卧底经济学3:致谢-卧底经济学4-第1章 经济的使用指南-经济的使用指南(2)-经济的使用指南(3)-第2章 保姆合作社的衰退-保姆合作社的衰退(2)-保姆合作社的衰退(3)-第3章 货币,货币,货币-货币,货币,货币(2)-货币,货币,货币(3)-货币,货币,货币(4)-第4章 适量的通货膨胀-适量的通货膨胀(2)-适量的通货膨胀(4)-适量的通货膨胀(3)-第5章 刺激-刺激(2)-刺激(3)-刺激(4)-第6章 战俘营的经济衰退-战俘营的经济衰退(2)-第7章 产出缺口-产出缺口(2)-第8章 失业的发明-失业的发明(2)-失业的发明(3)-失业的发明(4)-第9章 老板经济学-第10章 宏观经济学的水妖塞壬-宏观经济学的水妖塞壬(2)-宏观经济学的水妖塞壬(3)-第11章 GNP崇拜-GNP崇拜(2)-GNP崇拜(3)-第12章 幸福经济学-幸福经济学(2)-幸福经济学(3)-第13章 经济增长能否永续-经济增长能否永续(2)-第14章 不均等-不均等(2)-不均等(3)-第15章 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宏观经济学的未来(2)-卧底经济学4:致谢和推荐阅读-赢家的诅咒+推荐序一 接地气的经济学-接地气的经济学(2)+推荐序二 “塞勒三部曲”推荐序-《“错误的”行为》与塞勒的学术道路-《赢家的诅咒》与经济学中的“反常”-《助推》与“自由意志的家长制”+01 合作-单次博弈的公共产品实验-重复博弈-互惠式利他主义-利他主义-合作:评论+02 最后通牒博弈-简单最后通牒博弈-两阶段议价博弈-多阶段博弈-市场上的最后通牒博弈+03 跨行业工资差异-跨行业工资差异:可能的辩解-跨行业工资差异:理论上的解释-跨行业工资差异:评论+04 赢家的诅咒-赢家的诅咒:实验证据-赢家的诅咒:实地资料-赢家的诅咒:评论+05 禀赋效应、损失规避及现状偏见-禀赋效应-交叉的无差异曲线-现状偏见-损失规避+06 偏好反转-偏好反转(2)-兼容性假说-偏好反转:评论+07 跨期选择-个人贴现率的变化-参照点-享受与恐惧+08 储蓄、可替代性及心理账户-目前收入账户:消费取决于收入-收入、奖金及意外之财的来源-养老金财富-房产-储蓄、可替代性及心理账户:评论+09 博彩市场-赛马博彩市场-投注策略-乐透型彩票-博彩市场:评论-10 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周末效应-月度转换效应-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评论+11 华尔街股市上的均值回归-股市平均水平的均值回归-截面数据的均值回归-短期均值回归现象-华尔街股市上的均值回归:评论+12 封闭式共同基金-四种反常现象-代理成本-受限股票-税收-封闭式基金溢价-金钱并非万能的-投资人的情绪──一种可能的解释-封闭式共同基金:评论+13 外汇-外汇风险溢价-预期误差-如果你有这么聪明的话-赢家的诅咒:后记

周末效应

2020年7月16日 字数:2303 来源:赢家的诅咒 作者:[美]理查德·泰勒 提供人:yandang18......

周末效应

我们将一周中某一个特定日的日收益(股价变化加上股息)定义为,自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到当日收盘价所获得的收益。使用这个定义,对于星期一的收益相对于其他几天的收益,我们要如何预测呢?最合乎逻辑的假说[弗伦奇称之为“日历时间假说”(French, 1980)]是这样的,股价在星期一比其他几天上涨得多,因为周五收盘到星期一收盘之间有三天的时间,而不是其他两个交易日之间只有一天时间。因此,星期一的收益应该较其他日子高三倍。弗伦奇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交易时间假说”(trading time hypothesis),他认为收益只会在有交易活动的时间内产生,这意味着每个交易日的收益应该都相同。我认为这个假说是不合理的。举例来说,假设在夏季每个星期只允许交易一天,我们难道就不会预期那些交易日的收益会相当于平常每周的收益吗?在任何情况下,这两种假设都与数据不符合。

第一个对证券市场的周末效应的研究出现在1931年的《商业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上,作者是哈佛大学的研究生菲尔茨(M. J. Fields)。他研究的是当时华尔街的传统智慧,即“交易人不愿持股度过充满不确定性的周末,这导致多头账户的清算,从而造成星期六股价下跌”。(Fields, 1931,第415页)菲尔茨研究了1915—1930年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以检验这个传统智慧是否属实。他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星期六收盘价与相邻的周五及星期一的平均收盘价做了比较。结果发现,股价在星期六其实有上涨的倾向。在他研究的717个周末,星期六股价比周五及星期一股价高0.1以上的占52%,而星期六股价比周五和星期一股价低的只有36%。

在后来的40年间,学术文献中再没有出现每日收益模式的研究。直到弗兰克·克罗斯(Frank Cross, 1973)研究了1953—1970年的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的收益。他发现,62%的周五指数是上涨的,但是只有39.5%的星期一指数是上涨的。周五的平均收益为0.12%,而星期一的平均收益为–0.18%。恰如克罗斯所说的:“这么大的差异,要说是偶然发生的,其可能性小于百万分之一。”

肯尼思·弗伦奇(Kenneth French, 1980)也使用标准普尔500指数研究了每日收益,他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他研究的时期是1953—1977年,他发现这个期间的星期一平均收益是负的(均值为–0.168%,t为–6.8),同时以每五年为子周期做研究,星期一的平均收益也是负的。而其他几天的平均收益是正数(正如所预期的),其中星期三和周五的收益最高。弗伦奇因而问道:是否星期一的负收益是因为一些无法确定的“封闭市场效应”(closed-marketeffect)而导致的?如果真是如此,假期和周末之后的股市预期收益应该会较低。他发现,与推测相反的是,假期之后的星期一、星期三、星期四和周五的平均收益较平时的要高。星期一如果是假期,那么星期二的收益则是负的,也许这只是较晚出现的负的周末收益。他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相对于一般的市场收盘,周末的收盘是特殊的。

克罗斯及弗伦奇的研究都以周五收盘价与星期一收盘价之间的差异来衡量星期一的收益。星期一盘中以及周五收盘和星期一开盘之间是否有价格下跌的情形,则有待探讨。理查德·罗加斯基(Richard Rogalski, 1984)研究了这个问题,他分析了1974年10月1日—1984年4月30日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开盘及收盘价格,以及1979年1月2日—1984年4月30日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开盘及收盘价格。他发现,星期一从开盘到收盘价格都是上涨的。负收益全发生在周五收盘和星期一开盘期间。因此,星期一效应变成周末效应[4]。他同时发现,1月份的周末与其他月份的周末不一样。在1月份,周末及星期一的收益是正的。不出所料,依照前面所描述的研究结果,1月份的收益也与公司的规模有关系。最小的公司在星期一有最高的收益(一星期其他日子的最高收益也与此有关)。

如果说周末对股票不利,那么对其他证券又如何呢?吉本和及赫斯(Gibbons and Hess, 1981)研究了国库券的每日收益模式,发现星期一的收益明显低于其他几天。他们也研究了股票周末效应的几项可能的解释,最流行的解释是关于“结算期间”(settlement periods)的。买股票不是当天立即支付的,可以在几天后付款。结算时间的长度有逐渐延长的趋势。显然,这一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越高,时间就花得越长。1962年3月4日—1968年2月10日,结算时间是四个交易日,之后变成五个交易日。在前一结算期间,投资人在星期一卖掉股票,四天内钱款会入账,而在其他几天卖掉股票的人,则要在六天后才能收到钱款。由于1968年以后星期一的负收益持续存在,结算效应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解释,而吉本斯和赫斯的研究显示,即使在1968年之前,结算期间也不同,也无法解释周末效应。

奇怪的实证研究结果,比如周末效应,令人对“数据资源”产生了必然的疑虑。毕竟,许多方式可以解释数据。如果足够多的人对同样的数据能够钻研得够久,那么人们必然会发现一些显著的结果。研究人员使用两种方法来检验这些反常现象是否是人为操控的。一种方法是对不同的时间再次研究。在周末效应的案例中,所有的近期研究都被认为是复制菲尔茨最初的研究,其研究时间包括1915—1930年。克罗斯和弗伦奇使用从1953年开始的数据(之所以选择那个时间点,是因为自那时起纽约证券交易所停止在星期六进行交易)。之后,凯姆和斯坦博(Keim andStambaugh, 1984)确认了在1928—1982年的标准普尔综合指数上,周末效应是成立的。拉克尼索克和斯米特(Lakonishok andSmidt, 1987)研究了1897—1986年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季节性变化,并再次发现负的星期一收益情形,即使是先前都没被研究过的1897—1910年,其结果亦然。

科赛和戴尔(Coursey and Dyl, 1986)使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研究周末效应。他们在实验室中进行市场实验,他们引入交易中断,然后观察其所产生的价格变化,在他们的实验中,受试者以不确定价值的资产进行交易。以三天为“一周”,在前两个交易日,资产的寿命只有一天。在第三天,因为之后会有一段不进行交易的“周末”,资产有两天的寿命。实验的结果符合真实证券市场上的情况。在交易中断前一天,价格(每单位收益)明显高过其他交易日。

假期

在弗伦奇的周末效应研究中,他分析了假期之后的价格行为,他发现没有特殊的情况发生。然而,在另一个早期的研究中,菲尔茨(Fields, 1934)发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假期前一天上涨幅度很高。直到50年后,罗伯特·阿里尔(Robert Ariel, 1985)让菲尔茨的研究从默默无闻到引人注目。阿里尔研究了1963—1982年假期前160个假日前一天的情形。等权重指数假期前的平均收益为0.529%,而其他时间为0.056%,二者比例高于9∶1。加权股价指数在假期前的平均收益为0.365%,而其他时间为0.026%,二者比例高于14∶1。这个差异在统计上及经济上都是明显的。拉克尼索克和斯米特(Lakonishok and Smidt, 1987)以90年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研究对象,再次得到同样的结果。他们得出,假期前的平均收益为0.219%,平常的平均收益为0.009 4%,二者比例高于23∶1。下列惊人的事实可以突出这些数字的差别:在过去90年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资本收益中,有51%是发生在每年大约10天的假期前几天。

股票市场 / 日历效应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