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一些基于生活经验发展出来的常用偏见,但是共情会敦促我们对这些偏见三思而后行。可变和流动对共情来说非常重要,而僵硬和缺乏灵活性则总会削弱共情的能力。基于头衔、族裔、人种或宗教而产生的偏见总是会带来误解和敌意,让我们难以相互连接。
25年前,我到马萨诸塞州纳提克的莱昂纳多·莫尔斯(Leonard Morse)医院上班的第一天,我跟医院员工开了一个见面会。我做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性发言,捎带介绍下我工作的大致方法。休息时,一个年轻女人朝我走过来,自我介绍说她是一名社工,然后说:“你知道吗,我很难相信您就是乔拉米卡利医生。”
“为什么呢?”我问她。
“嗯,说实话吧,我以为您会是个跟现在的您完全不一样的人,”她说,“我总以为意大利人都穿白色T恤衫,袖子里卷着一盒香烟。我还从没见过穿三件套西装的意大利人呢!”
这个评论让我很惊讶,而且有那么一瞬间都冒犯到我了,但是她那温暖的笑容又不像是有意冒犯。我能断定她并不是想要侮辱我,所以我决定帮她扩展下她对意大利人的理解。“我是意大利人,”我说,“但是我不吸烟,我只有在运动时才穿T恤衫,而且也不全是白色的。我第一天去上班时总是穿三件式西装,无一例外。”我们一起大笑起来,那个共情的时刻也标志着我们之间坚固持久的友谊的开始。我学着去欣赏她这种有话直说的风格,很快就意识到她如实说出自己的偏见其实是想去突破它。那天她真正想说的是:“嗨,这是我听说过的意大利人的样子,但现在我不太确定了——事实是怎样的呢?”
但这些明显的偏见并不是共情式倾听中仅有的障碍。我们都有一套看世界的方法——把人分门别类,给特定的行为贴上标签。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遵循着某些基于普遍化和抽象化的行为理论。比如,认为女人比男人更有直觉、更有感知力,这是一个主流的文化刻板印象。但根据心理学研究人员的观点,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虽然一般来讲,女人在从面部表情解读情绪上会更准确,但至少有10项研究都表明,在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方面,男人也同样在行。
其实这种天生的共情能力对男人和女人来说都是一样的——男女之间的区别似乎是在动机上。心理学家蒂凡尼·格雷厄姆(Tiffany Graham)和伊克斯就指出:
通过“消除”或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男人能有效地掩饰或压抑社交敏感性,而社交敏感性会让他们被认为是不够强大或不够男子汉。所以,正如汉考克(Hancock)和伊克斯发现所言,“男人在社交中时常表现得不够敏感,这与其说是跟他们拥有的能力相关,倒不如说是跟他们想要展现的形象更为相关。”
我们对生活尤其是人际关系的信念受到一些认知定势的显著影响,比如我们会坚信健康的婚姻和友谊要以无条件的爱为基础,或强烈的身体吸引是性关系中的必需元素。然后这些定势的认知理念多半又跟我们自己的痛苦生活经历混合在一起,生成一套复杂的刻板信念和心理偏见,这些都会降低我们理解他人特有体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