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第2章中看到,即使持异议者的观点是错的,或者他不是我们的盟友,他提出的不同意见也可以打破令我们认同他们的多数派的影响力。只要有一个人提出质疑,就可以打破共识,因为意见一致是多数派影响力的基础。异议可以打破这种一致性,产生的一个结果就是我们的独立性有所增强。
在那些早期研究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人都会认同多数派,即使他们的眼睛告诉他们多数派观点是错的。研究人员试图了解其中的原因,并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如何才能让人们抵制住多数派的影响并独立思考呢?显然,这些早期研究已经找到了一个答案。尽管研究人员没有称其为“异议”,但他们发现,对多数派的任何挑战都会打破它让我们盲目追随它的力量。
真理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重要。无论多数派是对是错,我们都会追随它。无论异议是对是错,即使持异议者根本不可信,异议也会打破多数派的控制。想象一下,如果在阿希线段长度实验中持异议的那个人视力非常差,会怎么样?韦恩·艾伦(VernAllen)和约翰·莱文(John Levine)在威斯康星大学工作期间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在设计实验时,他们用线段长度及其他物品作为视觉刺激物,并为实验参与者安排了一位盟友。实验中,这名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盟友走进来,问实验者这项任务是否涉及远距离视物,并说起了他的视力问题。他甚至还接受了一次非正式的视力测试,结果很糟糕。可以想见,参与者肯定认为这个人在判断线段长度方面起不到任何作用。他的视力显然太差了。
尽管实验参与者报告说这个人的视力可能很差,但他的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非常重要。实验中有这样一位持异议者和盟友,参与者的从众程度明显降低了,比没有盟友在场时低了1/3。这些类似研究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们表明一致意见是多数派影响力的核心。当这种一致性被打破时,人们就不会因跟随多数派而犯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名挺身而出的人的巨大作用——即使他是错的,即使他的判断很不可靠。几乎任何形式的异议都能打破共识,并且有利于增强我们的独立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知道我们知道什么”,而且更愿意将其表达出来。
接下来,我们讨论异议的第二个可能也是更重要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