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因失恋而悲痛,朋友却说了句:“难过啥,这又不是第一次,之前不都挺过来了吗?”
是不是瞬间没有了交流的欲望,甚至自我怀疑,我是不是有问题?我不值得被爱吗?内心挣扎的我们,安慰显得绵软无力,甚至加剧了痛苦。
四种最伤人的安慰方式
一、说教式安慰
“我给你说”、“你应该”、“你需要”。
这类说教式安慰崇尚解决问题,其风格和过程很程度忽略了个体的情感情绪。事实上,个体倾述时,除传达内容信息外,更有情绪情感表达的需要。
那些处于低谷的人,最反感心灵鸡汤般的说教,他们觉得这些话语与现实脱节。毕竟,道理人人都懂,可那颗受伤的心却无处安放。
二、否定式安慰
在你悲伤时,听到“不用担心”、“你想多了”时,是否有种被漠视的感觉。
当双方并不在同一层面时,“你不要这么想”,“想开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样的安慰时一再否认个体的感受,甚至传达着“是你自己不行”的暗示。贬低个体遭遇,阻碍个体情绪释放,更无法体会对方内心世界。
三、共鸣式安慰
我们经常会听到“我完全懂你、我比你更惨”这类安慰语言。
当个体情绪还未得到宣泄时,在不合理的时机和情境分享自身经历和心得,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同理心。
如同带着优越感的戏谑,只会加剧个体沮丧和挫败感(生活中,有人惯常以强者的心态对待社会现象,对待他人遭遇,否认对方情绪合理性)。
同时,过早使用“我完全懂你,我也有过相似的遭遇”,“我特别同情你”这样的安慰大多仅能表明倾听者的态度,并不能对倾诉者起到安慰作用。
悲伤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我们不是Ta,不能体会Ta的痛处。只有同样经历的人,才有资格说:我懂你。
四、逃避式安慰
你一定听过“别想了”、“忘记这一切”这类的安慰词。现实中,总有人让你不要想太多,要向前看。言外之意,你要忘掉才对。
事实上,这种逃避式的方式使得问题悬而未决。好比,把垃圾扫到地毯底下,表面看似干净整洁,但它只是被藏在地毯下面,随着隐患生根发芽,地毯最终腐蚀烂掉,受伤的人会蒙受更大的损失。因此,面对失恋、丧亲等创伤性事件,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安慰方式并不可取。
一些正确的安慰方式
一、与Ta的人在一起(primary)
二、与Ta的悲伤在一起 (senior)
三、与Ta的困境在一起(top-level)
初级的安慰方式首先需要关注并安抚个体的情绪。个体诉说过程是一种情绪宣泄,认真的倾听则是一种极好的安慰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不加评判地接受他人情绪,认可情绪合理性,简单的“嗯”是最好的回应。更多时候,只需告诉Ta,我会陪在你身边,我们在一起。
我遇到过一个朋友,至亲离世让她痛不欲生,后来,她找到我,默默坐在我身边,我俩一言不发,我只是递纸巾给她,直到她离开。
后来,她告诉我能感受到温暖的力量。类似的,戴安娜王妃安慰高度残疾的女孩时,也是一言不发,只是温柔的抱着女孩,选择平静的与她在一起,这种安慰方式胜过了千言万语。
高级的安慰方式则是改善个体对创伤体验的认知。让Ta学会与痛楚平静相处,自我调节,缓解压力达到心理平衡。人们遭遇的创伤经历如同地震过后的书房,满屋狼藉,书籍散乱一地。
Ta要做的是把这一地的凌乱重新归置整齐。换言之,将这些痛苦彻底地释怀,才会真正解除未完成情结,获得内心平衡,达到治愈的目标。
顶级安慰模式是助人自助,个体一些弥漫长期性的痛苦,本质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以及早期的负性经历。倾诉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一些原因掩藏本质。
早年一部名为《爱德华大夫》的心理学精神分析电影中,个体的未完成情结,使他一看到横条性的东西就感觉紧张,这种心结是无法靠安慰来加以摆脱的,惟有解析,释怀,最终获得解脱。
若我们不将个体悲哀的潜在动机搞清楚,就难以对症下药。真正的安慰是让个体获得了生活上与心灵上的双重平静,甩掉心理包袱,轻松前行。
题外话
若关系亲密且理想远大,那就握着对方的手,拍着对方背,拥抱ta,温暖ta,说一句 “我希望可以理解你的感受”。
无论是去看大海,日月星辰,还是去高山仰止,俯瞰万丈悬崖,我都会和你在一起。这一路,即便起伏跌宕,你就在Ta 身旁。
一双永不厌倦的双手,在Ta负重坠落的时候拖起,不说,不扰,岁月静好。这一路,即便狂风暴雨,你就在Ta 身旁,用始终如一的力度,为Ta执一柄,倦了也不肯收起的伞,风里、雨里、一切都在你心里。如此,再拙劣的安慰,Ta也会心存感激。
- The End -
作者 | 柠檬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行为心理学》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